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震惊”?_日本人论文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震惊”?_日本人论文

日本人为什么如此“震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后,有人说,日本人的自律和中国人抢盐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国民性,一褒一贬,溢于言表。笔者想,这些现象中反映出了一些国民性的东西,然而,也不全然如此。来分析一下日本人“震定”和中国人慌张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意义,改进的思路更为清晰。

“不给人添麻烦”的国民教育

有一种说法,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长的时间里雕塑了日本人的“末日情结”。一些政治家和电影人评论说,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给日本人留下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的创作题材都是以日本毁灭的想法来写的。这种强调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倒是说得通一些。

不过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充满了危机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调查显示,高达75%的日本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日本的国民教育,也特别强调防灾意识的培养和避难行动的教学及演练。

“不给人添麻烦”这句话出现在给日本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只是默默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当有人获救时,除了“谢谢”,说“对不起”的人也不少。此外,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乱扔垃圾等等都被视作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这印证了为什么在欧美旅游业的多次调查中,日本游客多次排名第一。在旅游业老板们的眼里,他们不仅是最安静、最有礼貌的,还是最干净、最不容易发牢骚的游客。“不给人添麻烦”的素质,也在这场“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之后得到印证。

而这些现象,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是因为教育之后的良好素质的体现,而不只是因为所谓的日本人独特的国民性。

“盐慌”背后的慌张

当然,此次网友们们如此“媚外”还有别的原因,与日本人的镇定相比,我国的国民显得太慌张了。日本核危机发生后几天,中国就发生了疯狂抢盐。“日本的核泄漏可能污染海水,导致将来的食盐无法食用”“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类似的谣言从何而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话,疯抢食盐,搞得超市一时无盐可售。

但是,人们真的是因为相信这些话才去抢盐的吗?网友们,请不要批评中国人“盲目”、“不科学”,说什么“盐慌子孙、大核民族,握手盐核”;明星们,也请别在微博上没完没了地嘲笑“谣盐”现象。这可不单单是谣言的问题。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太宗……这些已经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在承受背后,他们也变得犹如惊弓之鸟,不知哪一天什么又要涨价,什么又没了。我老妈说:“家里没盐吃了,超市盐快卖光了,不是因为听信了谣言才要去抢盐,不是为了防什么辐射,而是担心没盐吃而已。”盐慌背后,是对物质匮乏、生活中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恐慌。这是阶段性的社会大问题,而不是我们的国民性格出了问题。身在巨变的时代和充满不稳定性的社会,没有安全感的心理才是此次盐慌事件背后的根源。

日本人守序节制并非因为他们生来就是独立思考的公民,中国人“盲目跟风”也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科学精神,一切自有其社会的、历史的情境,不必过分夸奖日本人,也不必对国人妄自菲薄。

标签:;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震惊”?_日本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