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从临床麻醉学角度探讨米库氯胺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肌松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患者分成M组和C组。开启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经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静脉血浆靶控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结果:1.M组与C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M组的(t1)至(t4)与C组相比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组中出现皮肤潮红或皮疹者较C组多,M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肌松残余者较C组少。结论: 通过闭环肌松注射系统持续泵入米库氯铵在围手术期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迅速,术后出现肌松残余较少,不良反应较轻,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更适合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
【关键词】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米库氯铵;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中图分类号】R9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95-02
本研究拟通过Concert-1闭环肌松集成靶控注射系统对米库氯胺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中进行肌松效果监测及分析,从临床麻醉学等角度探讨两种药物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肌松效果的异同。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选择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25—50岁,体重指数20~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一Ⅱ级。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每组各25例。患者身体一般状态可,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疾病。
1.2 麻醉方法
1.2.1麻醉前准备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术中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的传感器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并固定。
1.2.2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4~gμg/kg、血浆靶控异丙酚靶浓度2μg/ml、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定标,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方式,校正第一个颤搐反应(T1)高度维持在100%左右设为基础数值。定标后经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待四个成串刺激的T1达到最大抑制时开始经口气管插管。
1.2.3麻醉维持:静脉血浆靶控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当肌松监测达到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中设置的反馈条件(计数3)连续三次后开始增药,当肌松监测低于反馈条件(计数3)连续两次后则转为维持速度。
1.2.4肌松监测:应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进行肌松监测与肌松药的输注。两组药物稀释并连接后,设置闭环控制参数和注射参数。具体闭环控制参数设置见表1。判断肌松效应的指标为TOF值(T4/T1)。
1.3 监测及评价指标
1.3.1常规监测两组患者入室(T1)、插管(T2)、手术结束(T3)、拔管(T4)、出室(T5)5个时间点的MAP、RR、HR、BIS、SpO2值。
1.3.2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即开始给肌松药至达到最大抑制TOF值为0(t1)、恢复指数时间即TOF值由25%恢复至75%的时间(t2)、拔管时间即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4)及出室时间即从拔管至离室时间(t4)。
1.3.3记录从手术麻醉开始至拔管后1h时间段,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皮肤潮红或皮疹及术后肌松残余者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1至 T7不同时间点MAP、RR、HR、PETCO2、SpO2值的比较MAP、RR、HR、BIS、SpO2值在T1至 T5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手术麻醉开始至拔管后1h时间段,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C组患者比M组患者术后出现皮肤潮红或皮疹者少,C组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肌松残余者较M组患者多。
3 讨论
肌松药即骨骼肌松弛药,能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终板膜的N2受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故导致肌肉的松弛[1]。经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虽在目前的麻醉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术后遗留的神经肌肉阻滞会给麻醉带来很大风险,因此术后对麻醉的深度监测和肌松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
本研究中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分别输注米库氯胺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两组患者T1至 T5不同时间点MAP、RR、HR、BIS、SpO2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米库氯铵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的应用中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M组的(t1)至 (t4)与C组相比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为手术提供足够的肌松条件的基础上,M组插管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术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也要明显快于C组。从手术麻醉开始至拔管后时间段,两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M组中出现皮肤皮肤潮红或皮疹者较C组多,M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肌松残余者较C组少。本研究中M组出现术后出现肌松残余者明显少于C组,能够说明米库氯铵与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较发生术后呼吸功能不全风险明显下降。因此减少围手术期肌松残余作用对患者手术后精神及躯体的恢复都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经Concert-1闭环肌松集成靶控注射系统输注米库氯铵,在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快,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快,无神经肌肉阻滞的蓄积作用,术后肌松残余者少,而且不良反应轻微,较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更适合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909-1910
论文作者:张晓东,齐,姣,王惠铭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闭环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残余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