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本义探求的理论与方法论文

汉字本义探求的理论与方法论文

汉字本义探求的理论与方法

戴丽玲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

[摘 要 ]汉字的本义是维系整个字义系统的枢纽,抓住汉字本义是理解字的引申义和掌握字义系统的关键。文章在对汉字本义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探求汉字本义的几种理论与方法,主要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因文定义”等,探求汉字本义应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关键词 ]汉字本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因文定义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以其非凡卓越的生命力,突破时空的限制,绵延几千年而生生不息,把从远古以来的丰富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记载传承至今。汉字不朽的魅力与其独有的形音义密切相关,本文试图梳理探求汉字本义的理论与方法。

“我和小表姐商量:偷偷接近柴垛,然后突然出现在二表哥面前,吓他一跳。我们踮着脚尖来到柴垛旁,但却并未见到二表哥,只有一个未完工的木筏和散落在地上的工具。

一、汉字本义的理解

汉字含义丰富,大都具有相当多的义项,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其中的本义,是维系整个字义系统的枢纽,是理解字的引申义和掌握字义系统的关键。所谓本义,顾名思义就是本来意义,然而什么是本来的意义?是指词的本义还是字的本义?二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各家却有不同的理解。

王宁的《训诂学原理》认为研究本义要严格区分“造意”和“实义”;欧阳伟在《字与本义关系补论》一文中则把“词的本义”和“字的本义”区分开来的。“造意”与“实义”用来区分汉字构造意图与现实语义的运用,有利于训诂学家从事语义领域的专门性研究,但是“词的本义”和“字的本义”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古代汉字大部分是单音节文字。在古代文献中,除了极少数的多音节词以外,一个字也就表示一个词,所以一般在本义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把它细分为“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

本文所探求的汉字本义是指汉字在造字之时就已被确定的常用意义,即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字的本义就是造字时准备让它表示的意义。通常也就是作为造字对象的词在当时的常用意义。”而确定本义“对于正确理解字义的发展变化,即作为造字对象的词的意义在后来的演变和派生新词等现象,都具有很大帮助”[1](P142)

陆宗达和王宁在《训诂方法论》中阐述道,义与音分别是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相为表里”,字形仅仅是记录这个音义结合体的符号,是语言外在的东西。语义的发展变化从本质上是依托于声音而不依托于字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词汇要不断丰富,就要不断地产生新词。而“新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语词的分化,也就是派生词,同一语根的派生词——即同根词——往往音相近、义相通。在同一词族中,派生词的音和义是从其语根的早已经约定俗成而结合在一起的音和义发展而来的,因此带有历史的可以追索的必然性”[6](P78-80)。这就是所谓的“音近义通”现象。

二、以形索义的理论和方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兜底条款的适用是否真的打破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兜底条款是否真的在司法实践中没有作用而应当被删除?如果该条款的适用并未打破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有价值,那么如何避免权利的滥用与误用,换言之,该条款的适用应当遵循哪些规则?可以预见,在未对法律修改之前,面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作品使用方式,法官适用权利的案件不可避免地会增多,兜底条款的适用势必成为理论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林志强在《汉字的阐释》中阐述道:“新的汉字结构类型理论都是以传统‘六书’为基础进行研究而提出的,但这些新说还没有在教学和研究中推广普及开来,还没有真正取代传统的‘六书’。”[4](P90)因此,“六书”固然有其弊端,但它仍不失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理论根据。“六书”中反映字形结构的是前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而前三书象形、指事、会意都是利用汉字所记录的意义具体直接地进行绘形。形与义之间的关系是直观的、明晰的,能够“视而可识”,一般通过字形分析再结合文献资料即可明其本义。

形声字形旁是表示字义的意义类属,具有表意功能,其声旁除了表音作用以外,还具有一定的表意作用。通过形声字形旁的分析可以帮助判定字的本义,认识引申义和假借义。如“过”字在古文献材料中有“走过、经过”“拜访、探望”“超过、胜过”“过错、犯错误”等意思,根据其形符都与“行走”的意思有关就能知道“走过、经过”是其本义,其他都是引申义。

【17】据凌濛初《谭曲杂札》转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59页。

任何文字都是形、音、义的有机统一,汉字也不例外。汉字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它是表意文字的性质上,字形与字义密不可分。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体系,起源于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性。

正因为汉字具有表意、象形的特点,所以汉字形体结构类型分析在传统上就有“六书”这一理论。在“六书”理论指导下,许多文字学家都是通过分析字形来阐释汉字,东汉许慎就著成了系统性的著作《说文解字》,这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六书”分析汉字阐释造字本义的专著,求证了大量汉字的本义。

唐兰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2](P50)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字形与字义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这也更加证实了汉字构造上字形的表意作用。中国汉字的字形直接以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为依据,所以通过汉字字形的分析来求证汉字本义是历来传统上最直接、最为重要的方法。

会意则是“比类合谊”的,要把字形综合起来考察方能见其本义。“即”字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人席地而坐,靠近食器准备就食,于是有“靠近、就”的意思;字形相关的“既”是席地而坐的人不面向食物,表示饭已经吃完,在古代有“尽、终了”之义;字形异常复杂的“爨”字本义却很明显:双手拿着食器放在灶台上,下面用木材烧火,其本义是“烧火做饭”。

指事字就要探明它所指之事。“又”是手,离手掌一寸距离的地方就是“寸”;“刀”上一点是指刀刃的“刃”;“木”字甲骨文像树木之形,而“本”字,《说文·木部》云“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其本义即是树根,木下的一点或一横表示树根之所在。

最初创造的象形字大多是有形可象的事物,只要探明其所象为何形就可见其本义。如“自”的古文字写法就是鼻子的形状,其本义就是“鼻子”而不是“自己”。再如,“人”像侧立的人形,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耳朵的“耳”、手形的“又”;身外之物如“衣”字古字是上衣形状、古代指钱的贝壳形状的“贝”等,一旦清楚古文字形也就明了汉字的本义。

字形分析是基于“形义相统一”的理论,这种理论来源于表意汉字的“以形表义”的原理。郭芹纳认为:“先民们在创造汉字的时候,总是力图通过这些记录语言的符号,形象而直观地反映出符号形式所承担的意义内涵,从而起到‘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作用。”[3](P30-50)这与唐兰的“汉字起源于图画”的说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一个义符的字往往都与这一义符有意义上的联系,如由同一字根“皮”派生出来的同源形声字“被”“披”“波”等最初意义都与“表层、覆盖”的意思有关。

以电商扶贫为纽带,拓宽贫困户增收新渠道。紧贴市场,完善体系,整合“邮乐购”“和我信”“供销e家”“电商第一书记”“易惠通”等各类电商平台,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贫困户增收为导向,突出扶贫宗旨。创新“电商扶贫+农家书屋”电商扶贫模式,实现“文化助力电商扶贫,电商扶贫传播文化,文化推动脱贫攻坚”的共享共建和交融发展,从而达到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扶贫又扶智。创新消费扶贫新模式,依托电商线上线下双线驱动,促进贫困户农产品进城进社区。

“以形索义”的方法比较适合分析汉字,但也不能滥用。陈殿玺的《试论以形说义》指出:“能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适于以形求义,否则就不能以形求义;字形记录的词义必须是诸引申义的源头;字形记录的词义必须是诸同源派生词的本源;验证词的每个意义都必须有古代文献语言证明,以避免主观臆测的弊病。”[5](P20-21)如“莫”字甲骨文字形表示太阳在草莽或丛林中,可以是上升或者下落;“朝”字是太阳刚出来月亮要下去或太阳要下去而月亮要出来呢?这就需要考证古代的文献资料。

本研究通过比较学龄期ALL患儿自评和家长代评生活质量得分,了解了ALL患儿整体生活质量状况;也进一步证实患儿和家长总体评价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当患儿自评存在困难时,家长代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提示了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结合患儿和家长两者的汇报,以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护理。

三、因声求义的理论与方法

汉字在造字之初字形多数能直接体现字义,“以形索义”固然是探求汉字本义最传统最体现汉字特征的方法,但并非每个汉字的字义都能通过字形分析得到。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表音倾向愈加强烈,形义关系也就渐渐地淡化。很多时候古代文献材料并没有直接用本字记录,而是用同音字或假借字等来记录,单是字形分析无法正确认识其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因声求义”就成为探求汉字本义必不可少的方法。

汉字本义体现了古代造字时的常用意义,既是字义引申的起点,也是其他派生意义的源头,还是维系整个字义系统的枢纽。抓住汉字本义是理解字的引申义和掌握字义系统的关键,是区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等的前提,是体验古代丰富文化内涵、古人智慧的重要桥梁。

同型半胱氨酸及神经肽Y水平与贵阳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 卢丽娜,等(1):53

“音近义通”是“因声求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前提。社会中大量新词的创造是以旧词为依据,因此新词的音义构成与旧词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即意义相同、语音相近。如刘基森的《因声溯源 考析汉字本义——〈辞源〉编后琐议之二》[7](P12-15)一文中就是运用因声求义的重要方法匡正了《辞源》有些字在编排上的不当之处,主要是因为《辞源》修订过程中对有的汉字的本义考究不当。

第二,环境布置则应该进一步丰富。首先,通过丰富的文字材料来增强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积极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喜爱之情。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将平时遇到的有意思的文字材料带到幼儿园,同老师及伙伴们分享。其次,准备合适的书写材料,早期书写能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并重视快乐学习的传达,提升他们的写字方面的经验。最后,准备好音响器材。

刘基森认为,《辞源》把“康”字本义释为“安乐”殊属不当,考诸汉语音义系统,从康得声的字如“糠”“穅”“漮”等,大都含有“空”“虚”之义。古音“康”“空”二字一声之转,音近义通。《说文》“漮”下云:“水虚也。”《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引《说文》均作“水空也”。“空”“虚”异文同义,此“康”“空”“虚”等三字于古音近义通之证。

对古代音韵知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古音很多时候与一些地区的方言是相通的,所以在利用因声求义时不妨借助现在的一些方言来帮助我们考证古汉字的本义。如现在的湘方言说“不满缸”“谷未满仓”“油未满瓶”,都称kāng,说“kāng了一截”;今陕西西安方言贮藏已久的萝卜空了心,说成“萝卜(kāng)了”或 “漮心萝卜”,这些都是“康”“空”二字音义相通的古音痕迹。他还引证古文献资料双重证实其本义的正确性。

作者依据“音近义通”,采用“因声求义”,并引古文献材料证明,取得“康、伦、残、曾”等四个汉字的本义,充分体现了“因声求义”是探求汉字本义的重要方法。

四、因文定义及其他

字形、字音可求本义,字义亦不例外。训诂学上的“因文定义”也是求证本义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根据文章的具体语境进行求索。马景仑的《〈说文〉段注求证本义的方法》[8](P93-96)讲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求证“每字之本义”,其方法除了分析字形、字音以外,还有多种,并都有一定的依据、文献的证明,主要有通过古书古注来求证本义、以古人文法来求证本义、以今俗语来说明古义、以同义词、反义词来说明本义、以许书释词之例来求证本义、以《说文》列字次序来求证本义、通过版本校勘来求证本义等。

此外,汉字的出现是中国文明的开始,汉字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历史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文化。王宁等人所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9]就阐述了《说文解字》中的汉字所体现出来的古代神权、王权思想、底层奴隶生活及当时的烹食、乐器、酒文化等。所以在考察汉字的同时,还应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对其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探求出汉字本义。

五、结语

汉字本义因年代久远,因素复杂,探求汉字本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多种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从汉字的特点来说,以形求义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但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除了以形求义以外,还应结合音义和具体的语境来进行本义的探求,而且要考虑古代社会文化的因素。因此,在探求汉字本义的时候,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这样探求的汉字本义才是比较真实可靠的。

[参 考 文 献 ]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唐兰.中国文字学[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郭芹纳.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林志强.汉字的阐释[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5]陈殿玺.试论以形说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6]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7]刘基森.因声溯源 考析汉字本义——《辞源》编后琐议之二[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4(4).

[8]马景仑.《说文》段注求证本义的方法[J].古汉语研究,1996(3).

[9]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DAI Li-l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Quanzhou 362332,China)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hinge of the whole system,Grasping the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grasping the meaning system.Based on Chinese charact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veral theory and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inly has “Seek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font”, “Seek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sound” and “decid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passage”, original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search should be integrated use of a variety of ways.

Key words :original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Seek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font;Seek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sound;deciding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passage

[中图分类号 ]H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292(2019)01-0094-03

[收稿日期 ]2018-11-12

[作者简介 ]戴丽玲,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责任编辑 薄 刚 ]

标签:;  ;  ;  ;  ;  

汉字本义探求的理论与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