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工程建设在现代工程中的不断发展应用,赤峰EPC项目结合项目特点,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出城市道路工程可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本文简要阐述城市道路工程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关键词:计算机;道路;快速;可视化
1 工程概况
赤峰市中心城区G306北段道路改造工程和大板路南通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管线拆改工程等。因本工程纵贯赤峰市中心城区南北,涉及各种管线迁改81处,新建管线约35400m。针对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类别较多、排水管线及迁改管线较多且线路较长等特点,通过采用CAD、OMAP、Revit及Infraworks等软件的结合运用,达到施工现场指导快速化。
2 施工准备阶段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2.1 项目策划阶段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2.1.1 施工项目现场概况一览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项目策划阶段,往往因为进行现场勘查人员有限,得到的信息较片面。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使更多人了解项目的现场概况,通过Autodesk InfraWorks软件结合百度地图全景模式的综合利用,使得人员未进行现场勘查却已对现场概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原理如下:
(1)根据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了解工程所在地具体位置。
(2)利用Autodesk InfraWorks,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市域位置选取适当范围生成3D模型,在3D模型中找到工程所在地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标注。
(3)打开百度地图,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具体位置打开百度地图的全景模式,因赤峰EPC项目属于城市主干道路升级改造,能清楚看到城市道路及周边建筑的原貌。
2.1.2 临建选址及标准化建设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1)基于上述2.1.1中所建立的3D模型结合百度地图的全景模式了解项目现场概况,了解周边交通情况,通过综合分析选定临建(项目部、加工厂、预制场及拌合站等)位置,并在3D模型中标注,以便随时查看。
(2)利用广联达BIM施工现场布置软件,结合项目临建(项目部、加工厂、预制场及拌合站等)的规模及标准,快速建立3D标准化模型,利用广联达BIM施工现场布置软件导出所建模型的igms格式文件。运用Revit打开所建的imgs格式文件,并保存为FBX格式文件。打开Autodesk InfraWorks的数据源,将创建的FBX格式文件导入,即可完成标准化临建模型的导入。打开Autodesk InfraWorks的3D模型,在上述所标注对应位置放置临建模型,即整个项目的临建3D效果可360°随时查看位置及详细情况。
2.1.3 交通导行规划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1)结合百度地图的全景模式及周边路况的调查情况,按照施工部署确定交通导行路线,基于上述2.1.2中所建立的3D模型,在3D模型中创建交通导行道路,并标注说明,以便随时查看、修改。
(2)利用项目CAD图纸,按照比例简易画出交通导行路线,选择好基点,保存为dxf格式文件,通过关联点导入手机奥威地图中,打开奥威地图,即可看到交通导行线路。项目人员通过此法实现了全体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交通导行线路,并通过卫星定位功能,指导项目人员(尤其是材料运输人员)按照定位及导行路线到达目的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施工前准备阶段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2.2.1 测量水准点设置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结合现场踏查情况,按照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选择合适位置设置水准点,并将水准点添加到2.1.3所创建的3D模型中,对其进行编号标记,以便在手机端随时查看利用,避免因人员更换或时间长造成找不到水准点的现象而影响施工。
2.2.2 拆改管线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1)通过与业主单位对接和现场核查,结合项目水准点位置,明确涉及拆改管线的具体位置。
(2)结合2.1.3中原理,通过奥威地图即可看到所有需要拆改管线。运用所创建的奥威地图,通过卫星定位功能,项目全体人员能快速的寻找到目标拆改管线,避免因现场破坏造成拆改管线位置标志丢失的问题。
3 施工阶段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3.1 雨污水及给水等管线新建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雨污水及给水管线新建快速可视化指导原理类似2.2.2中的原理,通过简易创建新建管线CAD图结合奥威地图,通过卫星定位能够快速寻找到目标新建管线位置,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3.2 桥梁施工快速可视化指导应用原理
(1)根据项目相关设计图纸运用Revit软件创建桥梁3D模型。
(2)基于2.1.1中利用Autodesk InfraWorks创建的3D模型,将桥梁3D模型导入InfraWorks中,项目人员便可通过3D模型随时查看施工现场效果,并能随时查看桥梁结构的细部结构,为现场施工人员培训提供视觉性参考。
4城市道路工程快速可视化指导应注意事项
(1)可视化应用在发达城市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一些城市云端数据比较全面,而在欠发达地区应用效果不好,各种云端数据比较少,建立的3D模型往往与现实场景相差较大。
(2)可视化应用还处于探索期,具体项目运用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开展,需要开源思路,重视效果。
5 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由于赤峰EPC项目涉及管线拆改合同约8100万,拆改工作量大且难度高,通过可视化指导使管线拆改工作平行施工,大大缩短了拆改工期,为后续施工赢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可视化指导的综合利用,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提供了良好指导,优化了项目管理人员,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5.2社会效益
赤峰EPC项目通过可视化指导应用,及早顺利的完成了项目策划,使拆改工作得到清晰化指导,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同时,使项目导行方案更加合理,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项目建设赢得了政府高度认可。
6 结语
在赤峰EPC项目工程通过可视化应用,项目管理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实践性探索运用,城市道路工程可视化指导形成了雏形,能为将来其他项目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但同时通过总结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云贵,何关培等,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
[2] 赤峰市中心城区G306北段道路改造工程和大阪路南通工程工程施工图设计。
作者简介:
张宁柯,男,工程师,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质量总监。
龚道实,男,高级工程师,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总工程师。
论文作者:张宁柯,龚道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项目论文; 管线论文; 快速论文; 赤峰论文; 工程论文; 原理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