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公民价值观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公民论文,班级论文,文化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班级虽小,但是作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同样需要考虑深层的建设问题。在教育组织更加迫切关注文化要素建设的今天,班级建设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激发和提升班级组织的活力与效率。而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经常从“家”的隐喻来建设班级文化,期待让成员在“家”文化的系列价值观引领下进行班级生活。同时,也有很多班级以与此完全不同的文化形象来指引班级文化建设,如“公司”文化、“帮派”文化、“突击队”文化、“特种部队”文化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总体上到底应该依据哪些价值观的问题。在对当代社会与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认为,今天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重点突出公民价值观的引领,应该强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公民价值观的教育。
一、现代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
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班级文化建设要重点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适合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无论有些班主任多么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一个“家庭”,班级都不可能像“家庭”一样成为个人的“私人领域”,班级生活也很难成为成员的“私生活”。对于班级的公共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班级是有公共目标和任务的组织。对于班级来说,不能没有目标和任务,而且班级的目标和任务不是由其成员自己就能完全决定的,它需要符合上级教育组织的各种要求。其次,班级是具有公共行为规范的组织。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民族的习俗、教育的传统都对班级成员行为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这些规范不会因成员的个人意愿而太过缩减。最后,班级有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班级不仅是学生和班主任的班级,也是学校的班级、家长的班级,因此班级有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其行为要充分考虑到广泛的利益群体。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班级和“家庭”有着明显不同的组织特征,它是一种公共性居于中心的社会组织。对于班级这种公共组织而言,其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家”文化中以“亲密”为特征的价值观可以一并作为班级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二,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当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股热潮,区域层面有教育文化,学校层面有学校文化,班级层面有班级文化,等等。受这种“热潮”的感染,很多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建设”的目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既有把文化建设本身当成目的者,也有把提升外在形象作为目的者,更有为了树立“品牌”“特色”者。到底进行各个层次的“文化建设”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确实,进行“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可以是提升形象,也可以是树立“品牌”,但从文化与教育组织的关系来看,文化只能为教育组织服务,文化建设只能服从于教育组织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其他任何目的的意义都只能大打折扣。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第三,公民价值观是一种公共价值观,是现代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正如檀传宝教授所言:“公民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最重要的主题。”(参见檀传宝等著:《公民教育引论》,人民出版社,2011,前言。)这句话的背景是我们对社会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理想,只有在教育系统培养出公民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亦如檀传宝教授所论,公民的内涵首先在于它区别于“私民”,所以公民的价值观是一种公共的价值观,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因此,公民价值观的公共属性构成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围绕公民价值观的前提。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公民逐渐成为学生发展的社会规格或要求,所以培养公民价值观亦成为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而且,班级文化建设在根本上要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尽可能关照公民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以上三点,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与公民价值观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公民价值观的公共属性满足了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以公共价值观为中心的要求;公民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也满足了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求。
二、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中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确立现代班级文化建设与公民价值观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之后,本文要阐明的下一个问题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定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从阐释公民身份的概念开始。
公民在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身份或公共身份,是一种在公共生活中“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因此,对一个公民来说,自由的权利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公民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公民价值观就有了基本的定位,即以自由和责任为中心。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公民意识包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价值观的解读,公民价值观在今天应主要突出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四大主要方面。这四方面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
第一,人格自由。自由是公民身份的核心特征,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个体公共身份的一种理想,公民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因此可以说人格自由是公民自由身份的根本反映。一方面,人格自由是指公民能够保护自身的尊严不受他人的奴役,代表尊严的各种基本权利不被剥夺。另一方面,人格自由也指公民不会因为某些外在的利益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尊严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权利。从区别于“臣民”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的基本价值来自于公民具有完整而自由的人格,公民是在公共生活中更为全面占有自身的人。从这些道理来看,人格自由是公民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价值观。
第二,公共责任。与“私民”不同,公民是积极投入各个层次公共生活的人,他在享有人格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公共生活赋予的责任。因此,可以说,公共责任对公民来说是和人格自由一样的基本价值观。公民身份意味着其与各个层次公共生活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在个人之于社会方面就是个人必须能够承担社会交由个人的正当责任,要学会向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他人负责。这个价值观可以包括公民必须服从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共决策、承担公共事务等。作为基本价值观,公共责任也可以演绎出公民需要具有的其他具体价值观,如法治、参与等。
第三,民主意识。民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民主意识,首先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民主意识也是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最后,民主意识是大家在共同生活的意识。虽然民主意识并不是中心位置上的公民价值观,但却是人格自由和公共责任的综合体现。人格自由需要公民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责任要求公民能够尊重别人意见的表达。与两种基本价值观的紧密关系,决定着有必要把民主意识单独拿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公民价值观。
第四,公平精神。从基本内涵来看,公平精神是个体期待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同时也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具有这个基本内涵的公平精神对于公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格自由所要求的个人尊严需要在公平的追求中才能真正保全,公共责任所期待的公民向他人负责的内涵肯定包含着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因此,公平精神和民主意识一样,也是从前两项基本公民价值观中引申出来的。同民主意识一样,本文将公平精神单独提出来,主要基于其与两种基本价值观的紧密关系。
虽然从具体的层面来看,对公民还有很多认识上的分歧,但是共识也在逐渐确立。公民作为“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需要具备人格自由和公共责任两种基本的价值观。在两种基本价值观演绎或引申的过程中,民主意识和公平精神由于与两种基本价值观的同样关联也被作为公民需要具有的价值观单独提出。
三、现代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途径和方法问题,如何理解班级文化的有机构成以及运作方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种组织文化,班级文化到底包含哪些构成?本文以为,最先要明确的是班级文化不只是教室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中以师生为中心的文化,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师生在班级中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把班级文化分为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形式构成,在形式构成上又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层面。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内在价值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来考虑途径与方法问题。具体来说,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公民价值观教育在途径与方法上有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要把公民价值观作为核心构成。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它引导和规范着所有班级成员去努力、追求和思考。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需要考虑价值观如何建立,由于精神文化中的班训、口号、目标等要素是这种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所以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统筹考虑。在班级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公民价值观应该成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即应该让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深入人心并引领其行动。当班级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解决时,当班级事务出现争议时,班级成员坚持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公民价值观,即要重点审视我们对问题和争议的解决是否符合了公民价值观。在具体的行动上,班级在设计班训、口号、座右铭等文化要素时,要把公民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虽然除了公民价值观之外,其他类型的价值观也可以成为班级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组成,但这些价值观不能取代公民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否则班级生活就丧失了本身应有的公共属性。
第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要符合公民价值观的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更具“公共性”的领域,因此也更需要围绕公民价值观进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围绕公民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要充分体现公民价值观精神。班级制度是班级成员都要遵循的规则,其制定和修改需要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彰显公民价值观精神。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中,要时刻审视制度制定的程序和过程是否尊重了班级成员的人格自由和基本权利,是否体现出班级成员的公共责任,是否是民主而公平的过程。另一方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结果上要体现公民价值观。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结果主要是能体现理想班级生活的各种制度。在指向公民价值观教育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之后,班级应该具有一系列能够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制度,如班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班级成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等。
第三,班级应着重设计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和特色活动。典型的班级行为和特色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要特别注重。就日常实践来看,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典型行为可以有问候语、活动中位置安排、意见交流方式等方面,如在公共场合展开评议和自我批评的常规行为就能充分体现公民价值观。体现公民价值观的特色班级活动可以有班干部选举活动、优秀学生评比活动、班级纠纷的协商或仲裁活动等,如班级纠纷的民主仲裁活动就能体现公民价值观中的人格自由、民主意识和公平精神。
第四,班级物质和设施建设中要突出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元素。班级环境建设中要重点建设体现公民价值观的元素,让班级成员在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中感受公民价值观的精神和境界。这个方面的典型做法有:通过半圆形地摆放学生座位来彰显课堂中的人格自由、民主意识、公平精神等价值观;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体现公民价值观的标语;把遵循公民价值观的班级规章制度摆放在教室中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