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思想系统底蕴深厚,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高低,与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关联,培养专业素养过硬的大学生,对国家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系统当中,思想修养教育占据重要比重,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本文首先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策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修养;思想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更加大众化,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据较大比重,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崇尚竞争意识与自我实现意识。其次,大学生在家长与教师所营造的温室当中长大,使其内心充满较强的优越感,但也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该如何解决,而是逃避,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心理素质弱、抗挫折能力差的情况。
(二)思想意识相对多样
因当前网络传播迅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中西方多元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冲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功利化倾向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十分明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等核心价值观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他们过于追求自身价值以及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在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中,难以将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社会的需要相互结合,甚至陷入极端的个人主义当中,缺乏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违背初衷。
(三)道德认知存在偏离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受多元道德观念的冲击,其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也较为多元。部分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中国传统道德,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各部分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规范。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当中,不仅对传统道德进行了肯定,同时对传统道德的某种叛逆、社会当中的各种道德现象出现参差不齐的道德评价,习惯性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久而久之,使得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具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认同感,无论是道德方面还是情感方面亦是如此,但缺乏实践能力,在认知方向存在偏离。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修养过于理论化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教师与整个教育体系都具有一定责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将考试与分数作为教育的中线,德育、智育因此被忽略。对于相关政策、方针学生缺乏系统学习与钻研,对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兴趣,过于注重自身考试成绩。这种理论化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学习空间,德育教育也难以得到充实。甚至在学校教育当中,将道德教育作为客观的存在物,属于一种理论化的教育,忽略了“德育教育源于生活”这一本质,难以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德育的作用。
(二)忽略思想道德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与发展,这对于教育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学习都是一种考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平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当中,我们习惯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教师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及民族传统优秀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当前大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尚未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策略
(一)强化社会实践
在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对当代大学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又能够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根据其实际发展特点,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场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个人追求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
高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第一,应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第二,将课堂的主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课堂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与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相互结合,采取科学的方式重新设计相关教育内容。在教学手段方面,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熏陶,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价值观贯彻落实其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三)注重精神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立德树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生活。自古我国重视德教,家风家训的传承,使许多人即使目不识丁可是依然能坚守什么是仁义礼智信。杜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功利性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的长期教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狄教子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而不是今天人人都说洋学位好。精神培养应注重德行教育,这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文传承,因此素质教育需大力实施,不唯分、不唯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国家积极参与其中。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素养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A].王飞,徐希云,刘云刚,胡荣芳,吴根伟.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2017
[2]关于科技教育的道德价值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关系的思考[A].金焱,刘华.第21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3]价值观多样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A].禹俊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
作者简介:张延超(1996.09-),男,山东省菏泽市人,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论文作者:张延超 王保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过程中论文; 当代大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思想论文; 大学生论文; 道德修养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