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雍[1]2005年在《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学生在补语学习上存在很多偏误。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因而引发了研究的兴趣。经过文献检索,发现对汉语学习偏误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欧美学生,亚洲也主要集中在日、韩等国学生,而对于越南学生汉语学习产生的偏误研究则较少,偶有之也多是词类方面的一些研究,或是对整个语法体系进行较宽泛的对比和分析,专门针对某一语法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及偏误分析的深入研究则没有发现。 现在,云南师范大学的越南留学生很多,研究资料丰富。因此,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了语料收集、问卷调查的形式,并通过汉越语补语对应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拟对越南学生的汉语补语习得进行偏误分析,试着从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偏误产生的原因,希望这能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 本文第一部分对汉语补语的研究及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作一个综合概述。 第二部分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将汉语补语与越语对应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对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数量补语与越语的对应表达形式进行分析,找出汉越语的异同,重点在于不同之处,以便进一步探究越南学生习得汉语补语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原因。 第叁部分对收集的偏误例句从结构形式、语义、语用叁方面归纳出偏误类型,并用中介语理论进行解释,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等对偏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教材教学方法不当,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于婷婷[2]2016年在《外国留学生汉语补语残缺情况考察与分析》文中认为汉语补语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成分,由于它形式的多样性和句法功能的复杂性,留学生在使用补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语法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一直是语法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留学生语法学习和掌握的难点。关于补语研究多集中在本体研究或者个别补语的偏误研究,并没有关于补语残缺的专门研究。而本文对留学生的汉语补语残缺情况的考察分析,正是对补语研究的一个补充,它不仅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偏误习得研究,还有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本文以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基础,通过查找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留学生补语残缺情况进行考察,对其偏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不同等级教材中补语编排的考察,找出偏误的原因,并为对外汉语补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介绍相关研究综述,包括汉语补语本体研究情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补语研究情况以及成份残缺的相关研究情况。第叁章主要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补语残缺语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证书等级来看: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补语残缺的现象也在逐渐减少。从补语类型来看:补语残缺现象多集中在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其他补语类型相对较少。其中结果补语的残缺较多集中在一些表示抽象的结果意义的成分上,如“到,,“成”、“完”、“好”等,这些词的后面通常可以加宾语。而趋向补语的残缺多体现在引申义上,其中残缺语料较多有“出”、“到”、“上”、“去”、“起”、“出来”、“起来”、“下”等。第四章问卷调查,主要是对留学生的补语残缺情况进行调查。对于调查结果,本文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学生的错误率,得出:随着年级的升高,留学生学习补语出现偏误的比例在减少,而且偏误较多集中在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这与前文分析出的规律有一定相似性。第五章是对教材中补语编排情况的考察,其中既有对《语法大纲》中补语的考察,也对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等级教材的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教材在编排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六章主要包括叁个部分,首先是对留学生补语残缺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从留学生自身和教材编写两个角度进行。留学生自身因素包括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回避的学习策略等;教材编写包括教材编写补语种类不全面、补语名称不统一、教材翻译过于简单等因素。其次是针对上文中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教师方面,应该多了解留学生的母语特点,预测由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减少母语干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策略。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总结学生的偏误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保证留学生的学习质量。教材编写方面,应该严格参照《语法大纲》和《教学大纲》,建立统一标准,根据补语类别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安排,初、中、高叁个等级形成一个系统,层层递进。对于易错知识点,要增加其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此外,还建议分国别编写教材。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说明论文的价值所在。
徐采霞[3]2015年在《双音形容词状补功能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语序研究视角,运用语义分析、偏误分析和汉外语言对比等研究方法,基于大规模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双音形容词状补功能进行了系统考察。第一章是绪论,交代了本文研究的缘起,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学术史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就本文所采用语料的来源、搜集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第二章和第叁章分别考察了双音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时形容词的语义特点、句法限制和语用功能,按照从唯状形容词到可状形容词、从唯补形容词到可补形容词的思路,分层次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双音形容词前置于动词作状语或后置于动词作补语的句位选择,是形容词的述物性和述行性、动词的支配性、动词和形容词之间潜在的语义关联以及状语和补语的句位意义等因素共同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第四章分析了双音可状可补形容词状补异位现象。根据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分语义指向动词、指向动词施事、指向动词受事以及评价句子所述事件四种情况,考察了形容词状补异位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以及形容词状补异位引起的句子语义和语用功能变化。我们认为,形容词作状语或作补语不是孤立的句法结构改变,形容词状补异位引发语义和语用功能的相应变化。第五章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状补功能的主要偏误进行了分析。从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汉语规则泛化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偏误原因。我们认为,汉语补语双重语义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补语这一句法成分的独特性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本章还考察了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对汉语补语这一语法项目的解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第六章在对双音形容词状补功能描写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将汉语形容词前置于动词作状语和后置于动词作补语现象分别跟英语西班牙语方式状语和结果状语进行了对比。我们认为,汉语补语和英语西班牙语的后置方式状语都具有焦点性和某种程度的谓语性,但二者之间存在木质区别。汉语补语是高度语法化的焦点性句法成分,不仅在语法功能上超出了后置状语,而且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补语句具有很强的篇章衔接功能。本章还通过汉语和英语的对比,从概念化视角对比分析了汉语补语的复合认知结构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从有界化角度解释了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时,与之组配的动词的有界性跟形容词有界性相匹配的特点。第七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基本认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可拓展的研究领域。
赵利娟[4]2015年在《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的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汉语补语是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遇到的难点之一,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受到其母语的影响,这也就造成了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根据韩国留学生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补语是现代汉语中特有的一个语法项目,它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了汉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韩语中通用(学校)语法对于补语进行了界定,但是很多学者认为韩语中的补语是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并不属于语法学。与此同时,汉语补语的使用频率高、句法形式多样等特点增加了韩国留学生的学习难度。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汉语补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产生迁移现象。他们常常会采取回避策略,或者使用状中结构以及单个动词来代替补语成分,这样就阻碍了他们对于补语的习得。为了了解汉语补语学习的情况,本文在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获得C级汉语水平证书的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出现偏误的语料。对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数量、结果、趋向、程度和可能补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整理。并借鉴现代汉语中对补语的研究成果,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对偏误语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学习者在汉语补语上的习得规律。并且结合汉语和韩语中补语的特点找出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研究的对象定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获得C级证书的韩国学习者。之所以选取获得C级证书的学习者出现补语偏误的语料,是因为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已经达到高级阶段。但是因为他们获得的是C级证书,说明他们对于汉语的掌握还不够全面。本文选取的就是他们在使用补语时出现偏误的语料,通过对于这些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阶段地学习者出现偏误的类型以及特点。
夏宗平[5]2016年在《现代汉语中几种补语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补语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语法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大量语料,结合相关语法理论,详细界定了现代汉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概念并解释了补语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进而总结分析了这几种补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细微差别。全文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梳理了有关补语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成果。主体部分为第二到四章:第二章按照语法意义将补语重新分为八类;从构成成分出发,对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进行界定;第叁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从语言本体、语义指向以及认知语法理论等角度讨论了几种补语之间相互转化的原理和规律;第四章从语音语调、语法意义、构成成分、否定形式、提问方式等方面辨析几种易混补语之间的具体区别。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和梳理全文脉络。
尉龙[6]2017年在《尼泊尔中小学生汉语补语的习得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笔者自2014年4月起在尼泊尔进行汉语教学实习10个月。在实习的这段时间,笔者对当地中小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此,笔者在翻阅大量专家学者前辈同僚的补语研究及其补语在不同国家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成就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通过课堂教学的反应情况,以及对学生作业的抽查和设置情境进行口语演练等方式,收集尼泊尔学生在使用补语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细致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补语作为最可以体现现代汉语特点的语法之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现代汉语补语独有的语法存在方式,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补语时所出现的偏误情况,不容忽视。目前,在对外汉语补语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补语的过程中对尼泊尔学生出现的补语偏误使用情况,要做到足够的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研究目的意义来看,一是找出偏误的根源所在,对尼泊尔中小学生的汉语运用情况特别是补语的偏误情况,做一个全局的有层次的把握。二、以分析出的尼泊尔中小学生的汉语使用的情况为基准,对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和修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从结果、程度、数量、趋向补语四个补语类型出发,并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教学形式、教材内容方面的因素,对尼泊尔学生的补语使用偏误情况,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并从中发掘出产生偏误的根本原因,从本质规律上来把握这一现象,用发展的联系的角度去审视这一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蔡丽[7]2010年在《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文中指出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义语法理论”为基本研究理论,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现代汉语中程度范畴的语义系统及程度范畴在补语系统中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对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进行了全面研究。包括分析程度范畴与量范畴、数量范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量度范畴”的概念,认为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属于并列关系的两个范畴,二者隶属于量度范畴;全面归纳了程度范畴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第一次全面分析了含有程度义的各类短语:第一次构建了程度的范畴系统,提出动作也有程度,并从程度的角度对动词进行了分类;首次提出“程度的表达类型”,梳理了9种程度的表达类型;首次总结了程度范畴的性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归纳了程度范畴的特点。2.首次从程度范畴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程度补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现代汉语补语系统进行了重新分类,讨论了各类补语与程度的关系,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汉语补语系统中程度表达的类型与表达机制,丰富对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系统研究。第一次明确分析了述补结构的两种不同语义类型,单一语义述补结构和复合语义述补结构;提出了指示述语程度的补语和自含程度义的补语等概念。3.首次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高程度补语的立类依据,并依此标准穷尽式地确定了现代汉语中高程度补语的成员,对现代汉语中的高程度补语进行了多角度、有层次的分类。4.利用计算语言学自动分词技术进行大规模语料计算与分析,第一次基于大规模语料调查结果全面分析了高程度补语与述语的组合规律。5.第一次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来全面、系统地解释高程度补语的产生机制。我们根据理想化认知模式区分了结果的不同类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性质的结果与程度的关系。6.关注高程度补语的动态变化,首次对高程度补语中的新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王鹤楠[8]2017年在《现代汉语补语考察研究—兼与英语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在几千年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实用性强、语言特点鲜明的语法结构,述补结构就是其中一种。述补结构在印欧、阿尔泰等语言中也有使用,但汉语的述补结构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丰富。本文从带“得”补语和不带“得”补语两方面进行描述,结合补语的历时发展轨迹,列举出汉语补语在英语中与其相对应的形式,阐释其语义的变化,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和改变规律,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为双语翻译提供帮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述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绪论部分,简要说明选题的缘由以及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对研究的意义及其价值进行分析讨论。然后交代本文的理论背景及依据,并说明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对文中语料来源、符号使用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章“现代汉语补语研究文献回顾”,从补语的定义、补语各小类的研究以及汉英补语对比等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在这些文献的阐述和分析中,汉语补语的使用特点也逐步显现。首先,汉语补语定义的研究很多很全面,各小类的分析很细致,这是我们后面进行汉英补语对比的基础;其次,通过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汉英补语各层级范畴的考察对比较少,在语义、形态和句法方面没有详细的对比研究。我们需要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够见微知着,在大的环境背景下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分析。第叁,增加历史维度的视角,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入了解补语的历时发展,有助于提高分析两种语言在使用上的异同,使其更具合理性、科学性,让研究分析更符合实际情况。第二章“汉语述补结构来源的历时发展”,本章从述补结构的历史来源、述补结构所带来的句法影响两方面展开探讨。我们如今使用的多种语言使用规则都与述补结构相关联,这表明述补结构的形成与这些语言规则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我们追根溯源,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补语的历时发展,为后面补语的考察分析以及补语在英语中的对译比较分析做铺垫。第叁章“现代汉语带结构助词的补语考察分析”,补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带结构助词和不带结构助词两种,本章重点考察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得”的述补结构(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同时兼议结构助词为“个”、“他个”、“他”的述补结构的历时发展、语义条件限制及其语义功能等方面内容。第四章“现代汉语不带结构助词的补语考察分析”,本章中主要探究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在类型方面的使用特点。通过考察,我们清楚了汉语补语中不带结构助词的述补结构的语义指向、语法结构、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内容,为下一章的汉英对比奠定基础。第五章“现代汉语补语在英语中的对译比较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比较的基础、比较的目的,然后从比较的内容出发,考察分析了汉语补语在英语中的具体表达方式。其表达方式和使用特点的异同是本章的研究重点,希望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为对外汉语教学、书籍翻译等方面提供参考。
吕艳红[9]2011年在《现代汉语补语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汉语中,补语是个很复杂的成分,也很容易引起争议,前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以金立鑫先生提出的解决补语问题的方案为根据,对金立鑫先生采用“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解决补语问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析。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概述现代汉语补语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介绍了两种补语划分的方案,进而交代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并对语料来源和所使用的符号作了说明。第二、叁章对“S一V一R一0”、“S一V一R”以及“S+V+得+R”句式中补语的语义选择情况进行说明。第四章对补语语义多指向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五章利用第叁、四章的语义指向研究成果和语言类型学原理,说明“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的合理性。并且从句法和语用平面说明了介词短语因位置的不同会在时体意义上,表达重心上,句子的焦点上存在差异。最后,我们采纳金立鑫先生“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的概念,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传统语法中的补语重新进行了分类,语义指向句中的名词性成分的补语即和句中的名词性成分有表述关系的叫次级谓语;语义指向述语动词对述语动词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以及述语动词后面的介词短语、数量短语,我们把它们叫做“后置状语”。
刘慧桃[10]2012年在《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孔子学院已在各国相继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也在国内的许多大学里相继设立。随着汉语的国际化推广,对外汉语教学在泰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泰国人也意识到了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泰国汉语学习群体数量庞大,他们也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此有必要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补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法成分,泰语中没有补语这一语法成分。因此补语是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数量补语是汉语补语中的一种。前人对数量补语的研究很少,大部分学者探究的都是趋向补语,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数量补语。本文将汉语数量补语与泰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针对泰国学生的问卷调查,归纳出泰国留学生在习得数量补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并借鉴汉语本体研究的丰富成果,力图揭示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某些习得规律,最后对偏误情况进行原因上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量补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杨春雍. 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 外国留学生汉语补语残缺情况考察与分析[D]. 于婷婷. 安徽大学. 2016
[3]. 双音形容词状补功能比较研究[D]. 徐采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补语的偏误分析[D]. 赵利娟. 河南师范大学. 2015
[5]. 现代汉语中几种补语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D]. 夏宗平. 苏州大学. 2016
[6]. 尼泊尔中小学生汉语补语的习得偏误分析[D]. 尉龙. 吉林大学. 2017
[7]. 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 暨南大学. 2010
[8]. 现代汉语补语考察研究—兼与英语比较[D]. 王鹤楠. 黑龙江大学. 2017
[9]. 现代汉语补语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研究[D]. 吕艳红.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10]. 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D]. 刘慧桃. 广西大学. 2012
标签:中国语言文字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 形容词论文; 状语论文; 偏误分析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 对外汉语教师论文; 状语后置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语法分析论文; 对外汉语论文;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