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设备状态维修的内容、实际采用的方法及近期,中长期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实践,探讨了实施状态维修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结合本厂实际的状态维修的新思路。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电力行业;难点;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已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设备管理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必须不断的调整工艺,调换品种,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紧跟市场,适应市场,适应顾客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必然地同传统的设备周期计划维修相冲突,传统的设备周期计划维修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用设备状态维修制度取代传统的设备周期计划维修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产物。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立足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设备状态维修是根据检测结果,在确认设备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预防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也是按计划进行的,但仅是在设备状态需要维修时才能进行。状态修理也称作预知修理,它对保持设备完好,减少临时坏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维修费用有明显的效果。
1 周期计划维修制度的局限性
(1)设备不分主次,一律执行计划预修,有些还可以使用的零件被不必要地更换,有些部件在拆卸过程中损坏,有些原来磨合很好的部件又被重新装配,有些不该加油的润滑部位又被重新加油,这必然产生过度维修。
(2)采用周期计划维修制度,工人分工过细,使保全、保养人员技能单一,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在过去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有活没人干,有时有人却干不了活,有些人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人却闲得无事可干。周期计划修理制度,在大、小修理时对设备进行大面积拆装,用工多且受其拆装顺序的限制,经常产生“窝工”现象,造成用工与用时的浪费。
(4)设备平修后,虽然恢复了设备精度,但正式运转时,还要重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发挥其正常水平,在这一段时间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产、质量。
(5)因平揩车的需要,致使部分仍能正常运转的设备长时间停台,降低了设备运转率。
(6)周期计划修理以“预防为主”,其预防是靠“计划维修”来实现的。采用大修理、小修理部分保全的维修方式,其特点是:不论设备状态如何,都得按周期计划作用,推倒重新校装,虽然起到预防作用,但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症下药,具有盲目维修的成分,从而造成了机物料的浪费。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纺织机械制造精度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使设备维修相对变得越来越简单。如: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其单锭组合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无须调整,维修工只要将部件装上就可以了;瑞士P7100型片梭织机的维修内容只有清洗、加油、织机保养,没有大、小平车;而国产具有90年代水平的FA系列设备,如:FA311型并条机,车速高,传动简单,齿轮油浴润滑,有些棉纺厂已经试行取消了大、小平车。因此,设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地提高,客观上要求维修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因此,设备维修制度的改革也就在所难免了。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周期计划维修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设备维修,而状态维修作为一种现代设备维修制度,具有用人省、消耗少、提高运转率等优点,可以满足市场经济要求,因此状态维修取代周期计划维修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2 状态维修的特征
周期计划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体制,大修小修和保养与否,都以时间为出发点来计划和实施。至于设备的状态如何,是否值得修理,并不深究。而状态维修,却是基于设备的运行实际技术状态,而不去考虑时间,不论前次修理的时间有多长,只要技术状态正常,就不修理,不正常,就修理。两种维修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状态维修的状态有两层含义:其一,状态维修的状态是指备的技术状态,工艺的上车状态和产品的质量状态;其二,这三个状态是动态的结合,辨证的统一。根据权威杂志统计表明,与采用周期计划维修体制的企业相比,实施状态维修后设备故障下降63% 一84%,设备维修用工下降26% 一30%,机物料下降22%一31%,计划停台率降低2.5%一3.7%,在大平车拆车检查时机架项目不起过允许限度的数量占总量的66.7%。实际中,我厂通过几年来对设备管理工作的加强,于2008年开始将各车间设备维修周期计划中大、小修理以及部份修理时间进行了延长并已经经受住了周期计划变更后的考验,产量不断提高,品种适应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在筒并车间和清棉车间进行实际探索试点。从2010年起,开展不断深入的设备劳动竞赛,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都已通晓全厂设备检查工作,已率先打破工序分割的局面。2001年开始在全厂进行状态修理实际探索和试点。2012年对设备技术骨干进行了状态修理的理论培训。并在全厂进行状态修理的全面实施工作。
3 设备状态维修简解
状态维修是根据检测结果,在确认设备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预防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也是按计划进行的,但仅是在设备状态需要维修时才能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状态修理也称预知修理,它对保持设备完好,减少临时坏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费用有明显效果。
3.1 设备状态维修的概念
3.1.1 状态维修不等于事后维修
在探索、贯彻、落实状态维修制度时,经常会遇到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些人将状态维修简单地理解为修理坏车,即事后修理。事后修理是指设
备在运转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如振动、异响,严重磨损、漏油、漏气等情况,因此必须通过修理重新恢复其设备正常状态的维修方式。它与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事后”控制,而状态维修的关键就在于“事先”检测,预先控制。
3.1.2 状态维修也是有计划的
周期计划维修侧重于计划,状态维修侧重于状态,这绝不等于说状态修理没有计划,状态维修也非常注重计划,这种计划是建立在“状态”基础上的计划。它既关心维修周期的合理性,又关心计划的合理性,它强调计划检测,事先搜集信息,适时适度修理。
3.1.3 状态修理的核心就是计划检测、适时适度修理
状态修理之所以叫“预知修理”,就在于修理之前是预知“状态”,因而检测工作十分重要。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靠五官检测,即眼看、耳听、手摸、鼻嗅的方法;一种是用科学仪器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前者简单快捷、直观,对设备的检测停留在定性阶段,而后者较前者客观、准确,对设备状态的检测上升到定量阶段,对设备维修更具有指导意义。
3.1.4 状态修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坏车,减少消耗,提高设备运转率
状态修理与计划修理活动显著不同,计划修理定期全面检修、更换有关可疑零件,有可能对不该维修的部件也进行了维修,产生了过剩维修,消耗也相应增加了。而状态修理只需更换或修理损坏的零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修理,从而减少了停台时间,减少了机配件消耗,提高了设备运转率。
3.2 状态维修的分类
根据对状态维修内涵的分析,结合我公司设备维修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的状态修理分为计划状态维修和随机状态维修两大类。计划状态修理体现状态修理的预防性,但不是以预防为主;随机性状态修理体现状态维修的随机性,但绝对不是修坏车。
3.2.1 计划状态修理
是根据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易发生走动、变形、磨损,需恢复精度和性能及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按项或部分将整台设备分解进行修理的方式。计划状态修理按照维修程度由深到浅,由平修到保养,周期由长到短划分为A、B、C、D等类。一般地讲,由于机型复杂程度不同,因而计划状态
维修周期确定为A类6个月、B类3个月、C类7天~ 15天、D类2 h~ 4 h;但对具体机型而言,维修时间也可适当调整。对于某一具体机型可能只有A、B两类修理,而对另一种机型来说可能有A、B、C、D等多种类别的修理。如织布车间,计划停台增加了势必影响产量,针对这一特性,我们选择了机后进行A类维修,即了机修理,它是利用设备了机后、挂机前的空车阶段,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超过磨灭限度的机件进行更换。避免了以前因平揩车、上落轴造成的疵布,既实现了对设备的计划修理,又节省了因平揩车造成的停台时间,提高了产量,根据经验将A类修理维修周期定为3个月。由于织布车间设备震动大,自动换梭诱导部分投打、缓冲等部件的规格,尺寸容易变化,且对产品产质量影响较大,对此部分我们采用了B类维修。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了对自动、诱导、投打、缓冲等部位进行检修、保养的B类维修,其周期一个半月一次。再比如前纺的梳棉工序,我们将计划状态维修分为A、B、C、D四类。A类修理为各部隔距的校正,盖板、刺辊、大
4 结语
设备状态维修是设备管理技术的新发展,设备维修制度由周期计划维修制度向状态维修制度转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员工对新的维修方式不适应,产生了“不知干什么”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使员工逐步熟悉、接受了新的工作方法,由“不知干什么”转变为“主动找活干”;第二,限于目前检测手段尚不完善,在今后工作中或许会遇到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使状态维修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洪奎,袁绍宪,邱洪军. 设备状态维修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C]// 全国无梭织机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技术经验研讨会. 2001.
[2] 王杰,张卫星,孙天生. 设备状态维修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J]. 新疆纺织,2003(1):42-43.
论文作者:苗若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状态论文; 设备论文; 计划论文; 周期论文; 制度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