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西方的几何形为主的建筑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章着重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是使用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建造的供人们使用或居住的场所,从这个定义来看,建筑包括且不限于房屋、桥梁、园林等类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建筑逐渐超越了其自身的功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长为人类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物质存在,生动的保留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们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
一、中国传统建筑特征
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2.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取方形或长方形,以回廊和围墙构成封闭式的整体。这种布局受限于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
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
1 天人合一理念
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中国人受到老庄哲学以及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将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亲”与“精神家园”,认为人与大自然是和谐相处、同构对应的。人对待天地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征服与索取关系。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将建筑这种人工文化看作自然的有机延伸,又将自然看作建筑的文化母体,讲究与周围环境、格调、意境和谐融洽,不突出自己,避免造成与自然的断裂和对立。这些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如古人认为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
2 弹性设计理念
弹性设计思想是一种可变化的,在不同需求环境下可以得心应手的改变的设计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的传统讲究弹性设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空间功能的可变及可发展,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木结构建筑体系中,人们对几乎所有的空间都予以同等的重视,没有因为功能的不同而像西方那样夸大他们之间的区别,这样使得功能在各空间之间的转化创造了条件。以住宅为例,中国传统住宅缩涵盖的功能远远超出今天的范围,若干社会劳动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中国传统住宅功能方面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多只是说明空间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才能够相对不变的结构和空间去适应千变万化的功能。此外,住宅的群体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几个院落串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宅院,能满足一个大家庭的需求,通过分出几个院落,一个大宅又可以分出几个小宅,适合多个小家庭的需要。其二,材料、构件的可替换性。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体系经过长期演变,在空间和结构两方面都具备了满足多样的复杂和变化功能需求。以四合院为例,多采用装配式结构,形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内部结构。从建筑结构上看,他们以元件装配为基本逻辑,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件组成的结构本身可大可小。由于元件的组装以榫卯为基本方法,木结构中时常出现的腐烂的元件可以方便的更换而无需触动其他部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
3 情景交融理念
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中高层次的追求。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无一不与自然之境密切结合、和谐共处、彼此不分。山水与传统古建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美,正是我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审美风格和意境美之所在。同时,中式还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优选和协调,把建筑或点缀在山水间移景造景,或选择好的视角来观景取景,追求一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4 虚实相生理念
一种艺术,一目了然,便会索然无味。因而,艺术最忌讳直露,讲求“隐秀”、“曲致”、贵在含蓄,可谓“景愈藏,境愈大而意愈深”.显然,隐是为了更好地显,虚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实,有隐有虚方能使人瞩之不见,观之不畅而思之有味。传统建筑艺术讲究含蓄,认同露则浅而藏则深的审美情趣,为避免流于肤浅浅露而追求得意境之深邃,则每每将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欲露而藏,或浮现于于山石、树梢、花窗、青瓦之间隐隐约约。因此,在传统建筑中,无论高阁水榭,半藏半露比之全然袒露更含蓄、意远、境深,耐人寻味。
三、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三、自从西式建筑引入中国以后,以西式建筑快餐式的为首风格很受城市规划者的亲睐国人摆脱了缓慢追求意境的步伐,而是快节奏地追求充满几何图形、简单化统一化的现代建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返璞归真,开始关注传统建筑的特点,力图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重现传统元素,然而并非单纯的仿古复古。它是利用现代观念,对于传统中值得沿袭的富有美学意义的元素进行把握与再创造。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完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使该建筑可以体现出当代的建筑思想与建筑水平。
自古以来,建筑的营建,不仅要满足人类对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周易美学”的理论核心,在各类建筑中,传统民居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现在与自然协调共生的营建思想、中庸适度的发展目标、经验为本的承传模式,体现在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上。它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语: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们不可能脱离传统的影响,建筑师应发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自觉推动建筑传统的延续发展。然而,继承建筑传统绝不是沿袭某些固定的建筑式样,而应注重对其深层文化思想的诠释。在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文化吸收、交融、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建筑文化才会充满活力、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林.苏州依云水岸二期[J].建筑技艺,2011
[2]郑玉红.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J].民营科技,2011
[3]唐燕华.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新思路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11
论文作者:曾勇兵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建筑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传统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 中国论文; 自然论文; 功能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