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可没,前程无量——全国社会力量办学纵横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不可没论文,前程论文,社会力量办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轨迹怎样形成
冲破惊涛骇浪,历史的航船行驶到1978年,百废待兴,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是经济振兴的保证;渴求知识,追求上进,是热血青年的痴情。犹如禾苗适沃土,由一批有志之士兴办的民办学校应运而生。高考及初、高中文化补习,帮助解决由“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问题。
1982年,社会力量办学(文中“民办教育”与此同)方兴未艾。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一重要条款,民办教育如虎添翼,学历、非学历的各种办学形式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目前,许多初具规模的学校都是这一阶段创立的。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民办教育也需要有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1987年,社会力量办学进入立法、巩固和加强管理的阶段。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的法规,社会力量办学在冷静思考中稳步前进。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社会力量办学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办学范围不断扩大,即从成人教育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延伸,同时出现公办学校向民办转制和境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的新情况。
是补充,还是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约6万所,其中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18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00余所,其他短训和社会文化生活类民办教育机构约3万多所,小学、中学、职业中学、中专约2200多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才。
民办教育是教育的补充,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看法不一。
日前,国家教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给予了明确答复。
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穷国来办大教育。一方面,经济要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就要求教育加快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大量资金。在经济上多投一点还是在教育上多投一点,这是政府考虑的事。作为教育,怎样走出困境?社会力量办学自筹资金、自我发展,解决了国家这一难题,加快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从教育事业改革的角度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解决办学体制的改革,就是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是国家办学,另一方调动社会力量办学。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来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和职业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这样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国家包不下来。而社会力量办学的人才规格、质量、层次的要求及它的内部管理机制,能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受社会的欢迎。
从充分发挥和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来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力量办学吸引了大量的离退休知识分子、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参加到教育行列,并有效地把这部分力量组织起来。利用这部分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的发展。
从满足社会成员对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要求来看,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历、非学历教育;初、中、高及短期、长期的各种培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是后娘的孩子不受重视吗
“社会力量办学好象是后娘的孩子,不受重视。”以前采访中,听到过这种抱怨。事实怎么样呢?
记者依据几年接触社会力量办学所了解的情况,分析得出: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社会力量办学创办以来,国家教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和思路。1992年,国家教委为此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分工,采取支持措施。1993年初,为促其更加健康发展,加快立法进程,同年八届人大、政协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共提案30多件,同时,政府还组织考察团到上海、四川等地。1994年的政协和人大会上,社会力量办学又成为一个热点,据说提案也有10多个。1994年底,政协还专门组织座谈会,邀请民革中央、民进中央、九三学社和国家教委的有关负责同志研讨社会力量办学的问题。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对社会力量办学都有明确的规定。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是党和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关怀、重视的最集中体现。实践证明,鼓励与支持是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前提,引导和管理是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保证。我国的社会力量办学就是在这十六字方针指引下得以健康而蓬勃发展的。
应怎样为他们树丰碑
每日清晨,当人们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乡里时,从北京东郊一座居民楼里走出一位中年人,伴着晨曦赶上第一趟班车,奔赴位于北京西郊他所领导的那所学校。他就是北京燕京华侨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吴吟韶。十几年如一日,他辛勤地耕耘在社会力量办学的园地里,赢得国内外一致赞誉。
象吴吟韶这样,献身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志之士,在我国大有人在。就是他们,撑起了社会力量办学这一片天地。
我们不能忘记,建校之初,他们四方奔波,为筹集资金流下的滴滴汗水;
我们不能忘记,为把住办学航向,他们顶逆风,战恶浪,把学校引上正确轨道的坚定信念;
我们不能忘记,为闯出办学新路,他们“敢为天下先”,探索灵活的管理机制、教学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不能忘记,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他们绘制发展蓝图的那一个个日日夜夜……
他们的银丝是禾苗成长的记录;他们的微笑是栋梁成材的回报。
他们是我国社会力量办学天地的支柱。
每到这些学校采访,记者都会被这种甘愿受苦、勤奋办学的精神感动,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默地说:向你们致敬!社会力量办学战线上的校长们、老师们。
声誉怎样维护
“陕西综合培训大学因擅自更改校名、私自刻制校印、制发虚假招生广告、自行跨省招生、乱收费等严重问题,于日前被陕西省教委予以取缔。”刊登在报的这条消息被电台广播,引起各方反响。
象陕西这所学校“假冒伪劣”的作法,在全国时有发生,明显地暴露出我们社会力量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很快,由于快,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现象。首先是立法滞后,由于部门之间对它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存在差距,致使一些法规未能及时出台,无法可依的矛盾比较突出。
同时因为是新事业,法规又尚不健全,终于给一些“教育蛀虫”可乘之机。他们全然不顾教育的质量,把办学当成创收和盈利的手段,以办学为名,骗取钱财,严重地影响民办教育的声誉。
其次,社会力量办学自身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薄弱和学校自身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当然,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我们克服这些问题的经验也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现在的关键在于,有了问题不能全盘否定它的成绩,同时对问题又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
当前,国家正在组织力量全力以赴制定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就是要把民办教育引上法制建设的轨道。这必将推动它的兴旺与发展。
关系如何摆正,问题如何认识
采访中,记者发现办学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在办学的某些具体政策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二:一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二是颁发学历文凭问题。
一些办学单位认为,软件具备了,硬件一度没跟上,不应影响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审批,因此,硬件固然重要,而软件更为重要。
另一些办学单位则认为,自己办学那么多年,国家为什么不批准他们可以独自颁发学历文凭。
记者认为,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集中一点就是如何理解坚持民办教育质量问题。
民办教育,既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制度规定的要求去做,尤其在颁发大专以上学历文凭的问题上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因为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文凭代表一个国家对不同层次学历教育的规格、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文凭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在对民办教育颁发学历文凭上的具体政策,是对民办教育的一种保护,是对教育严肃性的一种坚持,决不存在“卡”的问题。
同时,软、硬件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软、硬件好比血肉与骨骼。只有血肉没有骨骼,身体无有支撑;反之:只有骨骼没有血肉,也不是一个完整的躯体。我国的民办教育起步时比较艰难,在办学的初级阶段软件发展快理所当然,然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硬件的发展就必须跟上。这是教育事业本身的要求。因此,只强调“软件”,不重视“硬件”是不对的;但如果只强调“硬件”,忽视“软件”也是不对的,而是应正确地摆正两者的关系。
当前,国家在民办学校的硬件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在文凭考试上进行了改革,扩大国家文凭考试点,并逐步建立国家文凭考试制度。这一切都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
高价学校高几许
“高价学校高几许?”“贵族学校应予取缔!”一时间沸沸扬扬,这个问题至今仍是热点。
几年前,我国第一所私立小学在四川创办,其后全国各地类似的学校纷纷“崛起”。几年来,有的已自行消亡,有的依然红红火火。对此,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这种高收费学校不符合“义务教育法”,只有高收入阶层的子女可以上得起,不符合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再就是担心这种优越环境不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另一种说法:这种学校有利于把高收入阶层资金吸引过来,也解决了一部分家庭无暇顾及的这些孩子的教育、生活问题……
这毕竟是一个新而又特殊的问题。对此,国家教委一位权威人士谈了他的看法。
培养“贵族”是违背我国教育方针的,创办“贵族学校”我们不赞成,也不应批准这类学校。但还有一些学校并不叫贵族学校,而是办学条件,特别是生活条件远优于普通学校,并高薪聘请了一些高水平教师,强化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实行封闭式、寄宿制办学,收费标准比较高。这类学校的出现确实适应了社会上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包括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从国外回来的一些人员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但有经济实力上得起这类学校的人毕竟是少数。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有一部分这样的学校办学条件好一些,不能指责,应该允许有差别。有的人掏得起较多的钱,愿意在子女教育方面多投资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样的学校能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小孩子这样培养行不行,这样的学校环境和培养方针是不是有利于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认为,无论办学条件与生活条件如何优越,个人掏的钱再多,学校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办学方向和执行教育方针出了偏差,应予以纠正。因为这不只是这些学生个人和家长们的事,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事。
这位人士的话,不知能否解决了人们认识上的分歧?
走向何处
在我国安徽阜阳,有一所很有名的乡镇企业中专学校,它就是由农民企业家张贺林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这所学校急当地之所急,为乡镇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象张贺林开办的这种中等层次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符合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1994年10月八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中华职教社联合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研讨会上说,民办教育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教育结构的要求,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发展重点,确定这一发展重点,符合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有利于民办学校扬长避短,发挥其特点和优势。
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尤其在占人口90%的农村,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亟待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另外,近几年各地高校招生数增长过快,去年通过国家统考,普通和成人两类高校招生180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获得专、本科毕业证书的13万人。此外还有军事院校和一部分国家承认学历的党校,这两类高校的学生数不包括在教委的统计数中。就是说,过几年我国每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将超过200万。就按200万毕业生就业计算,已占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的8%以上。高校毕业生是高等专门人才,但我国现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只有210万人。显然,高、中等专业人才的比例很不合理,从长远看,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快增长,将使中等职业教育更不易发展。民办教育既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也必须重视研究这个大的宏观教育结构。事实上,现在6万多所民办教育机构中,大量开展的是中等和中等以下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比例很大,我们应继续努力,使这个重点保持下去,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国教育的规划中,使我国的宏观教育结构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