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晚年工作与生活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侧记论文,晚年论文,朱德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0年前的1946年,当朱德60岁生日时,毛泽东题写了“人民的光荣”表示祝贺。周恩来称颂朱德的革命历程“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几年前,康克清将朱德生前的119本工作笔记献交给中央档案馆。 这批笔记写作时间自1947年至1969年,达23年之久。其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朱德参加中央常委会或人大常委会有关问题的发言要点;二是朱德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以及与中央其他领导碰头会的笔记;三是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向朱德汇报工作时的摘记;四是朱德在全国各地参观、视察、调查研究、参加会议和出国访问时由秘书代笔的记录;五是朱德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大事记和抄录与创作的几百首诗词。它涉及人民战争、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外交事务、经济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许多方面。这些笔记的内容勾勒了朱德晚年工作与生活的情形。
〈一〉
朱德是我军的创建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他仍然十分关注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50年国庆前夕,朱德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作了题为《英雄模范的光荣任务》的讲话,指出:“必须建设一支十分强大的、足以击退任何侵略者进攻的现代化的国防军。要在部队中进一步地、更加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广泛开展立功运动,使全体战斗人员的素质更加提高,使部队的建设迅速发展。”
为了推动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朱德亲自到海防、边防视察,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对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军事院校,对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等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他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培育部队官兵一致、英勇顽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为某部题词“提高军事技术,巩固国防”,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军建设和作战的根本依据”,古田会议决议“这些原则至今仍然适用”。1960年10月18日,朱德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军队一定要下决心用尖端技术武装自己。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在思想政治上武装好,再加上先进的装备,那就会成为天下无敌的军队。这样就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不敢侵略我们。”
建国后,朱德多次到吴淞口、虎门等军事要塞和海南岛的国防建设工程视察。1974年,88岁高龄的朱德还到海防前线视察海军各种新型舰艇,勉励海军指战员“增强革命团结,加速人民海军建设”。他在视察国防工业企业时,对有些重要筹建项目,还亲到现场察看、研究。几十年来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中间也凝聚着朱德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二〉
朱德非常重视国民经济建设。对工业、农业、手工业、商业、财政、交通、矿业、水产以及市场建设等等,他都很关心,孜孜不倦地做调查研究。对经济建设的每一点成就,他都满怀喜悦之情;对一些重大事情和发现的问题,他尽可能将群众意见和自己的建议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他每年用几个月时间到各地视察。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仅1958年4月至12月的8个月时间内,72岁的朱德连续视察了包括新疆、青海在内的11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地区。在炼钢炉旁,在广阔的田野上,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中,都出现过朱德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的身影。
从《朱德笔记》中可以看到,他每到一地都有记载,真可谓辛勤常跋涉,谋国心赤诚。1955年秋,朱德视察边远地区一处正在建设的大型钢铁基地,发现有搞大城市、搞高标准的现象。新建城市规划庞大,造价较高。看到这种情况后,朱德按照毛泽东勤俭建国的方针,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指出一定要把资金集中使用到生产建设上去,要按城市规划服从生产而不是生产服从城市规划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挖掘潜力,争取早日把钢铁工业搞上去。
朱德早在50年代就不同意所谓我国是“贫油国”的结论,指着地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既然西伯利亚有相当的石油蕴存,为什么到了我们东北就没有石油了呢?朱德还亲自到石油部同余秋里等共同研究石油工业问题,并作了重要的指示。当我国在东北地区发现了大庆油田的喜讯传来时,朱德十分高兴。1964年,他和董必武一起视察了大庆油田,给大庆的干部工人以很大的鼓舞。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朱德派出工作人员对我国森林资源和木材生产进行研究。在东北视察时,他又找林业部门负责同志到车厢里听取汇报,并驱车到小兴安岭林区考察。后来,党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朱德的建议,增加了对林业生产的投资。
1959年5月20日,他和李富春谈话时说:在发展农业问题上, 目前我们既要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也要承认个体经济,否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人心也不安定。农村现在有个口号叫“吃饭不要钱”,我看行不通。5月27日,他和董必武、 林枫等一起离京去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视察。在听取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等汇报工作时他指出:只有正确地解决农业的所有制问题,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听取吉林省委负责人汇报情况时又指出:吃饭不要钱不行。要把粮食分给个人,由个人负责调剂,加点菜和薯。办食堂造成很大的浪费。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群众的生活应该是越富越好。
1960年4月2日,朱德在视察贵州、四川、河南三省后,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报告说:我国各地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很不相同,农作物的品种又非常繁多,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农业技术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他还强调指出:“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性生产,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6月11日,他致函国家主席刘少奇, 对解决当前全国粮食不足问题提出四条意见:(一)要多种玉米、高梁等高产作物,以增加粮食数量。同时,还要多种瓜菜,以代替粮食。(二)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东北等高寒地区,要多种深根作物,如糖萝卜等。(三)在粮食吃法上,应提倡粗粮和细粮混吃。(四)要注意发展短途运输,以便把“死角粮”运出来。这封信当时被作为在上海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文件印发。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朱德在1月13日的全体会议上发言说:过去我们虽然也常说“农、轻、 重”,但实际上没有那样做,仍然是“重、轻、农”。我国的轻工业和手工业是有底子的,今后应注意发展轻工业。钢铁工业宁肯少建设一点,也要多给轻工业一点投资,这应该成为今后的长期方针。轻工业发展了,可以多出口一些轻工业产品,换回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今后的对外贸易,主要应出口轻工业产品。这是一件大事,应该重视。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61年朱德就对供销社并到商业部门有意见,主张恢复集市贸易。4月中旬, 他在视察川南安边时指出:将合作社归并到商业部门就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之市场萧条,农民行人俱不便。物货阻塞,某些地方的生产也停顿了。现在自由市场恢复,农民行人均感大大方便。……市场恢复东西自然多起来,运输也随便,收集原料、半成品商品均由乡中农民带上市场来,市场的繁荣比过去更加繁荣这完全是可能的。可见,朱德当年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三〉
朱德一生爱写诗,诗词创作伴随着他革命的一生。在笔记中,记载了他大量的诗作。
1957年春天,朱德到海南岛视察,同当地干部畅谈心曲,写下《过五指山》一诗欢庆兄弟民族的翻身解放:
深山建公路,崎岖使之平。
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
奇峰名五指,溪涧泉水清。
花鸟鸣得意,那知秋与春。
车过村落地,老少夹道迎。
言语虽不通,笑貌传感情。
夜宿自治州,同志畅谈心。
民族欣解放,迁移出山林。
到老根据地六连岭视察时,又写《六连岭》七绝一首:
六连岭上彩云生,
竖起红旗革命军。
二十余年游击战,
海南群众庆翻身。
1962年3月3日,76岁的朱德从南昌到吉安,回想1930年10月4 日攻克吉安而作诗二首:
(一)
一次“围剿”被打破,
未进长沙打吉安。
立三路线有转环,
罗四会议灵机巧。
诱敌湘军灭在山。
(二)
八次围城打援中,
九打吉安未成功。
四面包围群众中,
红军速到声威重。
急攻一夜便成功。
第二天,他上了井冈山又下黄洋界,在日记中写道:“1929年4 月下旬会师井冈山,……33年前离此地,不胜今昔之感!”3月14日, 他乘车由江西上饶到福建武夷山,次日,与闽北根据地同志谈历史和革命老区建设,又作诗二首:
(一)
竹筏作轻舟,相邀玉女游。
梳妆台上岸,未访大王头。
(二)
闽北根据地,起义在崇安。
军民同奋发,永占武夷山。
1962年8月1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5周年,朱德赋诗一首:
人民解放军,今已卅五春。
建军总原则,党的领导尊。
非军指挥党,惟党指挥枪。
枪从无到有,术由粗而精。
诸将老尚健,新兵百倍增。
如钢经百炼,如木长千寻。
人民大解放,国势日繁荣。
立誓保祖国,不让敌来侵。
朱德一生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他那忠于党和革命事业的高贵品德;他那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那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