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临终关怀中的尊严死与安详死论文_肖寒英

老年临终关怀中的尊严死与安详死论文_肖寒英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对于老年临终的关怀显得越来越重要。有的老人在疾病中突然离世也有的老人在悲愤、孤单中离世。目前关系传统孝道与现代临终关怀已经成为了必然融合的关键点,也是体现目前临终关怀质量指标。

1、尊严死

(1)老年临终患者的人格尊严。所谓尊严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明确指出尊严是什么,那么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尊重、就会成为一种口号,旨在于表面而没有具体实施。其实所谓的尊严就是权利受到尊重。法律将人格权力主要分为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内在要素包括安全、自由、尊严,后者就是姓名、肖像等权利。从护理角度来讲,患者的内在要素相对比较重要,而人格尊严又是重中之重。

(2)减轻生理上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尊严死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患者死亡过程中尽可能的少受到生理上疼痛的折磨。如果患者在死亡过程中忍受不堪的病痛折磨,在一系列大声狂吼、呻吟之后在死去,那么就不是尊严死的标准,也谈不上尊严被尊重。因此在患者即将死亡的过程中,控制患者疼痛是表现其尊严的直接体现。在实际中很多病疼的折磨都是被低估的,因此评估疼痛不能简单的从患者语言中得到,而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生理判断评估。在得到比较确定的评估值以后,要有针对的使用药物或其他有效手段帮助患者止住疼痛。

(3)家庭、社会支持以及心灵安慰。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孝的影响,很多临终的患者都不愿接受自己最后一程是在医院或者其他机构度过。但是实际中由家人等来完成患者临终的照顾又不怎么符合现实,因此有很多患者不得已最后还是选择了医疗机构。但是要做到对患者的尊重,那么临终时的护理就远远重于治疗了。护理的重点应该是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临终时家人、子女、亲戚对患者的态度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患者临终前家人等应该积极的、主动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患者才能真正的得到安慰得到尊重。

2、安详死

忧逝教育是安详死的基础,这样可以是患者更加无忧虑无痛楚的接受死亡。大多数临终患者都存在很多的负面情绪如牵挂、期盼、恐惧、忧虑等,采用一些措施让患者从心理上消除这些这些负面情绪即为安详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很复杂的,其中对死亡的恐惧、对未实现的心愿的担心是主要的心理情绪。

(1)开展死亡教育,让患者与家属坦然面对死亡。死亡是人类目前没有达到的可以掌握的领域,对于更多的无知与不确定性是患者在临终前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人类在科学实验方面至今还没有取得对临终患者有效的消除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手段。但是利用宗教死亡智慧却在提高临终患者生死品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就比如佛教认为,生死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状态,万物皆而有之,有生就有死,生之后必有死,死之后必要新生。又比如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一世获得太痛苦,希望来世可以获得逍遥自在,而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恰恰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在我国有不少的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认为,人不必为死而痛苦,相反应该以死为快乐,因为这是由于真主正在召唤我吗去往更佳幸福而永恒的田园等等。

(2)规划死亡。黑格尔理论认为,人对于自己的死亡进行分析,对最终必要发生的事件进行理解,以便让自己更加有准备的面对死亡,将这种必然事件规划到人生计划中,是对自由、自主有尊严的体现。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主体道德地位,维护患者的尊严。在不影响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患者的需要。当患者已经坦然能面对自己的死亡时,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尊重并协助患者在有限时间内安排好患者的死亡。比如患者写出自己想实现的心愿,自己临终时想呆在那里,临终后埋葬的地点以及自己的遗产怎样安排,自己的遗体交由谁处理等等。这些条件的满足是患者被尊重的最后肯定,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一切都已经完成,尽管自己要走到世界的另一边但是还好我活得有意义。

(3)迎接死亡。在临终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尊重患者对死亡的决断,是抢救还是放弃。帮助患者选择一个自己相待的环境,安排患者与家属进行一一道别,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多安慰家人,不要太过悲伤,应该以一种更佳温馨、安静、真挚的场面为患者留下最后的安静记忆。在临终前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指定一名家属来完成自己最后对死亡坦然的支持与鼓励,并陪伴患者迎接最好的死亡到来,是患者没有牵挂、没有遗憾,安安静静、满满足足的离开。

优逝是一种新的、坦然面对死亡的观念。在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的我国,优逝死亡观念应该逐渐进行推广,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死亡时得到足够的尊重与关怀。

论文作者:肖寒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老年临终关怀中的尊严死与安详死论文_肖寒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