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能力建设论文,组织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来,社会工作秉承扶危济困、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扶助弱势社会成员、协调社会关系、开展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广泛认可。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社会工作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我们拟就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社会工作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积极力量
社会工作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积极力量。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社区是现代社会工作提供专业助人服务的重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对象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其服务对象经历了从个人向社区的扩展过程。早期的社会工作基本上以贫弱的个人和贫困家庭为对象,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这是因为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舞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成为人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及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社区的地位和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社区联系着众多的组织、家庭和个人,大量产生的城市社会问题,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都需要从社区层面上进行解决。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各种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运动,都是西方国家在社区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早期探索。另一方面,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特别是其乡村社区也面临着贫困、疾病、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联合国倡导开展了“社区发展运动”,力求通过政府机构与社区居民及其组织的合作,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此外,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英国的“社区照顾”、德国的“邻里之家”、其他国家的“社区矫正”和“社区康复”,都是在社区层面开展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的不同体现。可见,社区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提供专业助人服务的重要领域,在社区层面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已成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选择。社区工作也就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培育需要社会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的介入
社区自组织能力是社区所具有的不需要外部力量强制干预而实现有序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育在当代又需要社会工作特别是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因为,社区生活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但更与社区成员自身的素质、本领和能力紧密相关,通过培育社区成员特别是居民的能力进而提升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能力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看来,社区居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而是有着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比较优势。实施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确信,组织与个人的潜能是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的,只有不断增加居民的自立、自决和自强的能力,社区冲突才能得以有效化解,社区问题才能得以有效解决,社区和谐才能持续维系,社区居民自治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工作者选择介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积极的建构主义,认为无人问津、无人管理和无人关注决非社区工作的选择项,社区组织的再生、治愈和强壮需要在专业催化剂的作用下来实现自我激发。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的理性选择就是时时注意重塑与居民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信任、关怀和负责的关系载体来将居民组织推到一个充满能量、成长和进步的社区场域,帮助居民组织持续释放自身的优势、能力和天赋。可见,社会工作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
社区工作的性质同样是服务、是助人,但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重点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开展专业服务,使他(她)们恢复社会功能,帮助他(她)们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重新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泰勒(M.Taylor)和普瑞斯累(F.Presley)认为,“社区工作是一种增加工作对象知识以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社会工作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使社区居民增加信心、技术和自组织能力,这些社区参与者在离开社区工作者以后仍能继续应用和扩展自己的能力。”①而居民能力的增强则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微观基础。可见,社区工作对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更是不可缺少的积极力量。
二、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救助实践。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学的东渐和西方制度在中国的移植,社会救助机构和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事业在政府、民间、外国教会、知识精英的推动下,得以兴办。20世纪30年代,国内一些大学还开设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并直接向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但社会的动荡与战乱又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新中国建国以后,中国大陆逐渐形成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在城市生活中,形成了“由政府以行政体制直接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②。这样的社会服务提供格局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实质是要通过增强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功能,改变对国家的依附,并逐步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序状态。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发挥专业教育的先导作用,为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轫于社会工作实践。而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则有着不同的顺序。我们是先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并不久在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这样,专业教育成为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起点,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则由于体制性的障碍而相对滞后。在国家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推动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22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当然也给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从积极意义上讲,又为社会建设和社区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也为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社区工作部门必须积极利用现实的社区资源条件,加大专业介入力度,积极利用专业程序、专业模式和专业技巧来开展专业性助人,这都将有利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扎实推进。
(二)整合并善用社区资源,倡导居民的社区参与
社区层面上的社会工作一向强调整合资源和倡导居民参与的工作原则。社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居民寻找资源,将潜在的资源利用起来,将互补的资源整合起来,将社区居民与所需要资源连接起来,以实现社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我国,由于单位制尚未解体,社区资源还不同程度地被条块分割。因此,整合和调动社区资源的任务更为艰巨,但这也为社会工作整合社区资源留下了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社区积聚着各种物质资源、信息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连接着众多的家庭、个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善用这些资源,既能使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也使居民服务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居民个人和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都是社区的成员,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主体。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还不强,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意识也不够,以致成为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在社区层面开展社会工作,必须破解这一难题。其实,“社区工作作为一种有计划的集体行动的方法,必须重视居民参与。居民参与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也就无所谓社区工作。”③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亲自为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而且还发挥着支持者和倡导者的作用,通过培育、引导、组织、服务等多种手段,让居民广泛参与到社区公共生活、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中来,帮助社区居民在参与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分享成果;在参与中建立联系,加深了解,增进互助合作,遇到问题能够通过协商对话求得解决。这既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工作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培训社区居民,促进居民和社区共同体能力的发展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社会工作不仅要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具体的服务和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她)们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在西方社会工作中,将社会工作的这种角色称为“使能者”。社会工作主张,社区居民自身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社会工作途径得到有效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发挥居民的这种潜能。而知识和能力又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的。因此,社会工作对社区的介入始终把培训和教育居民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应该看到,在我国,现有的社区工作和社区教育偏重于解决具体问题即注重事工目标,如改善社区环境、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解决居民反映的社区问题、协助政府开展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工作等,而对发展居民的能力(过程目标)认识不足。其实,在社区社会工作中,这两个目标是并重的。而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展居民能力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因此,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实施必须高度关注社区居民和社区共同体能力的发展。社区居民能力的培育与社区能力的建设二者既有所区别,又联系密切。二者需要也可以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社区的自组织机制。
(四)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决策,拓展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发展空间
社会工作不仅直接发挥着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且还起着社会政策影响者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多样,单靠直接干预不仅影响范围有限,而且层次和力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扩大政策干预、对社会政策制定施加影响就成为社会工作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选择。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上,影响和利用社会政策就是社会工作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在我国,党和政府的决策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社会工作者具有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随着国家政策制定和立法的民主化推进,社会工作者反映和表达社情民意的渠道将更为通畅。当然,也应看到,现实中社区管理体制和决策体系的民主化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如何卓有成效地促使居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能够纳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议程,已经成为社区工作者、社区组织、社会工作部门责无旁贷的使命。
三、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社会工作策略思考
合理选择专业介入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工作实务性的具体体现。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这里我们主要就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社会工作策略开展一些讨论。
(一)利用个案工作技巧,培养居民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历史上起源最早的专业介入方法,它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及情感支持,以帮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减轻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增进其幸福的社会工作方法。正如美国社会工作学家霍丽斯(F.Hollis)指出的那样,“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促使个人内在需要更充分的满足和个人社会关系更充分的功能表现”④。我国台湾学者廖荣利也指出,“个案社会工作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态度,改变行为方式,改变心理动机,强化生活适应能力,发展潜在能力”⑤。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助人服务中,个案社会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对象,力求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帮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和家庭。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充分发挥案主的潜能和积极性,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获得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和家庭是社区最自然的构成单元,也是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微观基础,居民个人和家庭社会功能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与社区发展、社区自组织能力提升息息相关。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建设不能没有个案工作的介入。从介入技巧的角度看,个案工作的治疗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个案管理模式等⑥。这些工作模式可以灵活地应用于社区居民个人或某一具体家庭问题的有效解决之中,成为化解矛盾冲突和缓解对抗的重要方法。在我国大陆,许多社会机构如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人民调解委员会、老年人协会等,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帮助个人和家庭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个案社会工作的经验。要从社会工作专业的高度认真梳理这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使其成为个案社会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无疑是一项实现个案社会工作与本土经验对接并推进个案工作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有价值的工作。
(二)有效开展小组工作,实现社区成员的共同成长
“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促使个人有社会改良的动机,同时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⑦。小组工作在社会工作历史上是继个案工作之后被广泛接受的专业助人方法,它通过有目的的群体经验来增进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引导成员在群体中互动,由此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小组工作方法能够增强组织和群体的凝聚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归属感,也能够纠正社区居民的行为偏差,帮助居民个人获得友谊、关怀与帮助,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的团体氛围。社会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则可以利用群体动力学、环境生态学和社会心理学原理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社区服务品质。社会工作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各类社区组织和群体,灵活选择小组工作方法来为居民提供直接的帮助、辅导和关爱,通过建构各种类型的小组来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使小组成员有效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修正个人行为的偏差,医治受过创伤的心灵,在小组活动中达成工作目标。在建构小组和开展团体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人员应成为小组的领导者,针对组员的不同问题来形成良好的活动规范,激发社区居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行为模式、过程模式等,小组工作的角色是领导者、示范者、促进者、教育者、支持者和调解者,通过卓有成效的小组工作可以使居民在富有趣味的群体生活中持续提升组织能力与个人能力。
(三)拓展社区工作方法,引导更多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起来共建生活家园
社区工作是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也是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最为直接的方法。社区工作强调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开掘社区资源,发挥居民的潜能,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在这里,社区工作不仅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相并列,更在介入技巧和工作原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社区工作注重从中观的社区层面甚至宏观的社会层面分析问题和开展介入工作,引导和培养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和社区事务,开展互助和合作;尊重社区自决,倡导和推动居民和社区组织自主管理属于自治范围的事务,以实现社区的自我发展。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社区工作已形成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社区组织、社区照顾、社区矫正等工作模式。这些工作模式在组织动员居民参与、推进社区发展、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方面广为推行,效果良好。我国大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虽然起初更多的是由党政主导下动员吸引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加的活动,但其进一步发展也为社区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并创造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实务工作方法和经验。虽然这些方法和经验大多是非专业性的,但又是广义社区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对于丰富社区工作专业方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近年来,随着社区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推进,社区矫正、社区照顾等专业化的社区工作模式和方法也开始在一些社区建设基础较好的社区推展。我们要在消化吸收国外和港台地区社区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本土化经验,在如火如荼的社区建设实践中拓展社区工作方法,促使更多居民在社区共同体的平台上自我组织起来,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合力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M.Taylor,F.Presley,Community Work in the UK 1982-1986,London: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 in Association with Calouste Gulbenkian Foundation,1987,p.2.
②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③徐永祥:《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④F.Hollis,Casework:A Psychosocial Therapy,New York:Random House,1972,p.9.
⑤廖荣利:《个案社会工作》,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11页。
⑥翟进、张曙:《个案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⑦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标签:社区工作论文; 小组工作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社区工作人员论文; 提升个人能力论文; 个案工作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自组织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