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舟研究

雪舟研究

孙丹[1]2015年在《简析雪舟访明前后的山水之变》文中指出雪舟是日本室町时代最杰出的水墨画代表,日本山水画风格变革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写实,对于日本的山水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雪舟1467年的中国之行,是促进其画风改变的重要契机。本文在结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雪舟访明前后创作的变化,探讨有关他画风改变的诸多因素。

孙衍[2]2016年在《从雪舟艺术看禅宗思想对古代日本水墨画之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日本美术史中,水墨画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画种。它既不同于浮世绘的独具一格,也异于“洋画”的全盘西化。它源自中国,却又扎根于日本,与禅宗一道融入到日本的社会文化当中。在日中文化两千年的交流史中,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扮演着文化输出者的角色,因此古代日本绘画与中国绘画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随着禅宗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的传播与渗透,水墨画这一舶来画种由于其中的禅宗意识与日本人的精神需要相契合,因而在日本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禅僧作为日本文化传播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日本水墨画的发展,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画僧”,雪舟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与集大成者。作为一名职业画僧,雪舟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浓浓的禅意,并对后世日本水墨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雪舟艺术为切入点,对古代日本禅宗水墨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第一章是绪论,解释了笔者写这篇论文的原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雪舟的生平和艺术生涯,并对雪舟艺术的特质及画风的确立进行了分析。第叁章是以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水墨画发展历程为主线,从禅宗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传播多个方面,阐述了日本水墨画在禅宗思潮影响下的兴起、展开与繁荣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为下文揭示禅宗思想对古代日本水墨画之影响做了铺垫。第四章即本文的重点,主要从禅宗思想的本质内涵中剖析了以雪舟为代表的古代日本水墨画中的禅意与自然观,并结合具体作品总结了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代日本水墨画中的美意识,从而达到突出禅宗思想在日本美术史中的贡献与意义的目的。本文在第五章介绍了后雪舟时代日本水墨画的发展状况,从其传承与变革中深入分析了禅宗水墨画在新形势下受到的冲击与其内在的局限性。最后总结出自己对日本禅宗水墨画的认识与见解,以史为鉴,对禅宗水墨画的未来发展做了分析与思考。

陈苏民[3]2003年在《雪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雪舟是日本水墨画的一代宗师,他曾于1467年来我国明朝留学,是日本镰仓时代后期至室町时代前后两百余年来日本画坛名家来中国留学的第一人。雪舟的“入明”留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从中学得了中国水墨画的奥妙和精髓。雪舟学成回国以后,以日本“民众大画家”的心态和目光来观察、领悟大自然;以我国宋元水墨画的风格和技艺来表现、刻划大自然,并将自然的真山实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景交融,创造出一大批日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写实主义杰作,私淑雪舟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流派。作为宋元画的最热心的传道者,他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向海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日绘画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和锐意创新,大器晚成的雪舟终于确立了日本水墨画的新风格,开创了日本水墨画的新时代,成为公元十五世纪日本最伟大的画家。

汪诗琪[4]2015年在《汉韵和魂——日本画僧雪舟对中国水墨画的继承与发扬》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水墨画传至朝鲜、日本,又在这几国根据自身的人文特色得以以全新的样式展开,最终成为东亚特有的艺术形式。曾经来过中国学习水墨画的日本画僧雪舟等杨(1420—1506),可以说是传播中国水墨画的代表性人物。1956年雪舟逝世450周年,中国还在首都美术展览馆举办过"世界文化名人雪舟等杨逝世450周年纪念展览会",着名国画家傅抱石还为此写了纪念性文章《雪舟及其艺术》,赞扬他在吸收中国水墨画

陈继春[5]2003年在《雪舟的中国之行》文中研究说明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日本水墨画(汉画)的代表人物,在日本被誉为“画圣”的雪舟(Sesshu 1420-1506,讳等杨,亦称雪舟)在1460年已怀着一定要追溯中国画的源头以及寻求中国画老师的信念去寻觅来中国的机会。那时是日本室町时代,日本文化的鼎盛时期。执政者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政,都是日本历史上着名的艺术爱好者和保护者。足利义满任将军职位时把幕府迁到京都室町,时为1368年。义满为了收拾当时久经战乱的人心,巩固统治,实行亲明政策,恢复与中国的交通,并且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派遣使节前来中国发展两国贸易。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国人民往来增多,中国文化被大量地介绍到日

滕军[6]2010年在《论文化名僧在日本遣明使中的历史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自1401年至1551年,日本共向中国派遣了19次遣明使,是继日本遣唐使之后的又一次日本向中国的大规模、长时期的遣使活动。遣明使为巩固和发展中日邦交、扩大和加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张懿[7]2013年在《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学界对文学类翻译的相关研究很多,其质量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准。但针对属于文学大类下的游记文体的翻译研究较为深入的则不多。为了探讨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笔者从诸多游记中选择了日本纪行文大家冈田喜秋颇具代表性的力作《雪舟的旅路》一书,将其中“探求中国的山水”部分确立为此次翻译的研究对象。为了科学地完成翻译,笔者通过前期综合客观分析了各派翻译理论后,选择采用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试译。本报告通过对原文作者及成书背景的考察、目的读者的把握以及试译中出现的具体案例的分析,发现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对游记类文本的翻译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继而总结出游记类文本翻译的一般性规律,即:应利用功能目的论指导译前对原作整体背景、目的读者等情况的分析;翻译过程中也应注意运用功能目的论对段落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如此才能使得游记类文本的翻译过程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喻建十[8]2018年在《恬淡寂寥、简素清拔——小记日本水墨画的开山祖雪舟等杨》文中研究说明还是几十年前在美术学院当学生的时候,我从书中知道雪舟是15—16世纪日本着名的山水画家,其画上追中国南宋马远、夏圭,下抵明代浙派一路的山水风格,其作品技法之娴熟,造境之精妙,使其置身于中国名家之列也是毫不逊色的,从书中附图(《泼墨山水》)看到他拈秃笔泼淡墨,漫不经心,逸笔寥寥,形简意赅,潇洒奔放,显示了很强的笔底功夫。然而我那时对雪舟的认识也就仅止于此。后来到日本学习工作后,有机会接触了一些雪舟的

李建树[9]2011年在《雪舟 一位与宁波有缘的日本画家》文中研究说明要知道五百余年之前宁波城的风貌,最好读一读这一幅宁波府城的东门图:城墙沿江而立,雉堞在城墙以及巍峨的东城门门楼上清晰可辨。城内屋宇连片,天封塔昂然挺立其上;城外则有船坞直伸入江,江面上帆樯林立……这幅画的作者不是我们宁波人,而是曾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日本画家,雪舟。

汪诗琪[10]2015年在《超乎象外,得其真髓——日本画僧雪舟的水墨追求》文中认为曾经来中国学习水墨画的日本室町时期画僧雪舟等杨(1420-1506),可以说是传播中国水墨画的代表性人物。着名国画家傅抱石在1956年雪舟逝世450周年还为此写了纪念性文章《雪舟及其艺术》,赞扬他在吸收中国水墨画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结合着日本人民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他对东亚美术发展的贡献。雪舟的来华(1467-1479),可以说是他绘画生涯的转折点。然而,在雪舟个人风格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简析雪舟访明前后的山水之变[J]. 孙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5

[2]. 从雪舟艺术看禅宗思想对古代日本水墨画之影响[D]. 孙衍. 青岛科技大学. 2016

[3]. 雪舟研究[D]. 陈苏民. 南京艺术学院. 2003

[4]. 汉韵和魂——日本画僧雪舟对中国水墨画的继承与发扬[J]. 汪诗琪. 东方收藏. 2015

[5]. 雪舟的中国之行[J]. 陈继春. 东南文化. 2003

[6]. 论文化名僧在日本遣明使中的历史作用[J]. 滕军. 福建文博. 2010

[7].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D]. 张懿. 浙江工商大学. 2013

[8]. 恬淡寂寥、简素清拔——小记日本水墨画的开山祖雪舟等杨[J]. 喻建十. 世界文化. 2018

[9]. 雪舟 一位与宁波有缘的日本画家[J]. 李建树. 宁波通讯. 2011

[10]. 超乎象外,得其真髓——日本画僧雪舟的水墨追求[J]. 汪诗琪. 参花(上). 2015

标签:;  ;  ;  ;  ;  ;  ;  

雪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