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第二届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大力推进论文,研讨会论文,信息时代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研讨会”于1997年8月2日至8月7日在江西庐山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4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采取专题讲座、大会交流、软件演示、论文评奖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讲座由武汉大学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王梅副教授主讲,题目是“网络革命与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她结合自己10多年来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体会和当前的新形势,集中讲解了网络革命的兴起及其对图书馆自动化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网络化环境下如何加快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等问题,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等20个单位的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了言。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就代表们十分关注和讨论比较集中的问题综述如下。
1
加快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代表们在谈到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当前面临的大环境和新形势时,心情十分激动,感到形势喜人又逼人。他们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社会信息化与信息社会化的大趋势,必然要求并推动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加快其自动化网络化建设。1993年底,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定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发展方针。1996年5月, 该机构更名并扩展成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国的信息化工作,并于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谭玉珊代表在题为《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情报工作》的论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速度也很快,而图书馆对其加工数量、传播速度等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信息吞吐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迅速提高其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能力,以便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技术保障。我国是Internet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的在网主机约5万台,用户数达到15万户左右,其中不少是高校的图书馆或科研人员。这说明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基本上与之相适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代表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家整个信息化的要求相比,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要有紧迫感和时代责任感,大力推进我国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整个信息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 关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阶段问题
在回顾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弄清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其目标和中心任务是什么?有的代表提出,应该从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最终目标的角度,把已经完成的和将要进行的阶段联系起来考虑,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如下4 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1980—1985年)。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等开始在图书馆应用,研制单项目单功能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引进少量西文数据库的同时,开始重视中文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等。第二是集成化管理系统阶段(1986—1993年)。主要成果是,为实现图书馆多项功能而开发出来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由分离式的试验系统发展到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用阶段,还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商品化的优秀系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同时,数据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第三是网络化发展阶段(1994年开始,预计要延续到2010年左右)。1994年以来,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表现是,我国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已经起步,并发展较快。例如,中关村地区(中科院、北大、清华)图书馆信息网APTLIN、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医学系统文献信息网等都在建设或已提供服务;特别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连接进入“211 工程”的所有学校,并与Internet联网,基本上形成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同时,光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局域网络等都在图书馆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在信息高速公路条件下,原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正在改进,并将开发出适应网络化要求的新的集成系统,这一时期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并与国内外有关的文献信息系统广泛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电子化信息服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基本上都在网上进行,将会逐步形成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型。第四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阶段,我国大约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出现。这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高级发展阶段。国外专家估计,西方发达国家在下世纪头15年将有一大批数字化图书馆出现。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和社会信息需求等有都很大差距,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也落后了大约20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我国要实现这个阶段的最终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以上4 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前后交错,相辅相成,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各地区、各系统或各种类型图书馆的自动化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图书馆可能处在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各自的发展重点和中心任务也会存在差异。就全国的整体水平而言,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一般还处在第二阶段,有的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还任重道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和极其艰巨的任务。
3 关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任务
在会议论文和讨论发言中,代表们论及最多的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代表们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关键是有关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并增加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有的单位增幅还比较大;而且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国家教委一方面抓紧推广和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又通过规划和实施重大项目来推动全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与会代表所在2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图工委都把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积极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大大加快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进程。山东省教委对“山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作了明确部署,确定网络中心设在山东大学,下设4个网络节点,目前已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并要求在1998 年以前,省内各高等学校以及部分有条件的重点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都能够入网。同时,还在1996年9 月下达《关于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为了加速我省高校教学、科研现代化进程,在‘九五’期间要把加速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之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高校建成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河南省教委也在1997年下达文件,要求全省各高校加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并将于1998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和评比,以加快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但是,也有少数单位的领导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从局部工作上考虑,只满足于改手工操作为自动化操作,而没有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形势出发,将其提高到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因而其观念不新、决心不大、标准不高、步子不快,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仍然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全面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总体目标。
一般来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二是能够使读者快速、准确、有效地查找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得到满意的网络化社会化信息服务;三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动员全国各部门、各地区的众多图书馆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并要求各单位都要从全局出发,克服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切实搞好与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协调和联网工作,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从代表们谈到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在规划和实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时,往往局限于本单位的情况和利益,仅从图书馆管理工作角度考虑,忽视了整体目标和与外界的联系,因而出现了项目重复、标准不一、人力物力分散和浪费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3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大力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
这是代表们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中心问题。大家认为,在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遍及全球的新形势下,我国当前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应该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网络化,确立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目标的新的发展思路。由于各图书馆自动化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在发展路径、模式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等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但也应尽量提高起点和标准的水平。对于目前尚未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其发展一般不应再走单项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化系统的道路,而应考虑将它们建设成为大型图书馆网络的信息接转中心。在建设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网络化的要求和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在选择系统模式上,除局域网和多用户系统外,要积极采用更为先进的系统模式,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等;硬件要选择高档次的新产品,软件一般不提倡自行研制,可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商品化的集成系统。数据库是发展网络的基础,而网络则是发展大型、实用型数据库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本着“合作建库、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采用国家的或国际的标准和规范,积极建设新的整体化的数据库。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主要表现在网络的建设和开发利用方面;而且,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首先建立馆内的集成管理系统,然后再实现多个图书馆系统之间的联网。随着集成管理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中应用,已形成微机局域网系统、多用户系统、大中小型机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并存的局面,并进一步向分布式网络发展。目前,地区性网络已经出现(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网),而地区网之间的互联即可形成全国性的图书馆网络。同时,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正在自上而下地进行联网工作,将形成未来中国高校图书馆网的主干系统。在实现各图书馆系统之间的互联时,要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起步时就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业务操作中的资源共享和网络化,而要着眼于全国范围内对信息资源的公共检索,面向用户提供公共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同时,还要考虑和解决与国家的其它系统乃至国际网络的互联问题,以便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3.4 开展评估工作, 促进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研讨会上,不少代表指出,目前开展的图书馆评估工作,实践证明是促进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措施。但从评估的内容和指标来看,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评估明显不够。因此,河南、山东等许多省、市、自治区教委最近做出部署,将对全省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评估。代表们建议,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图情工委应在各省、市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评估工作,以便总结经验,明确方向,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订适当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建议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组成评估指导小组,研究和制订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指标要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可行性。二是明确评估内容和范围。目前主要进行两类评估工作,其一是工作评估,主要是检查和评估各省、市或各单位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九·五》规划及执行情况等;其二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的评估。国内已开发出20多种图书馆集成系统,并已进入市场。而图书馆用户一般只能从广告宣传中了解到它们的一些情况,很难准确判断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环境、条件和要求的软件系统,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对这些系统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评估,将优质产品推荐给用户使用。通过评估,一方面可以为用户选择适当的集成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促使那些图书馆应用软件开发公司对自己的商品化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以90 年代软件工程设计、 客户机/服务器和Web技术等为新起点,尽快研制出新一代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 三是制订有关政策和规定。将评估结果作为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评价及奖惩的依据之一,并与图书馆的升级达标、有关人员的晋升提职等奖励政策结合起来,使评估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5 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
代表们对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约有50%以上的会议论文或发言都对此发表了看法。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宝玉教授在大会宣读的论文《试论电子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他们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图书馆研究”的一部分。文章指出:“馆藏资源的电子化是未来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建设电子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关键”,“一是要重新调整采访政策,逐步提高电子文献的馆藏比例;二是现有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电子图书馆的馆藏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组成。现实馆藏就是本馆内可供读者利用的所有资源,虚拟馆藏则是指通过本馆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共享的馆外的电子信息资源”。一般认为,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有三种形式:具有正式书号或刊号的电子出版物;独立存在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网上信息资源。据报道,现在因特网上就有“网络文献”700多种; 近两年电子出版物的增长速度也高达30%左右。因此,加强对这些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既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新的极其重要的任务。全国不少图书馆对此十分重视,大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1994年开放了多媒体阅览室; 北京图书馆1995年初建成了电子阅览室;1997年4月武汉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电子信息服务中心等。这不仅有利于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而且也加快了图书馆自动化知识的普及和效益的发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6 改革专业教育,加强队伍建设。
不少与会代表结合实际情况谈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又在于专业教育的改革。代表们建议,高校图书情报教育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要有计划地选派图书情报、计算机应用和其它理工科专业的外语水平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队伍;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图书馆现有的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分期分批地进行轮训,大力普及图书馆自动化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4 图书馆自动化的未来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家,还是来自实际工作单位的代表,都十分关注。大家在热烈讨论后认为,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作为信息机构的图书馆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革,而自动化是促进和实现这一切变革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和方向。当前,图书馆自动化正在向网络化阶段发展,其发展的高级阶级,即数字化图书馆阶段,就代表着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正朝着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全球图书馆”和“无墙图书馆”等新概念,并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之是一致的,只是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实现目标的早与迟的问题。图书馆不会消亡!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必须向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