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第二中学年冬花 736200
【摘要】:最近几年,每个中学都加强了对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这诚然十分重要,但是效果的好坏是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准,无论何种精美的模式和方法都必须与课堂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应该说,对语文教学作全方位的审视,都离不开探讨课堂管理效益。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题管理、强化改善、基本原则、有效措施、
课堂管理和教学,对于从事过或正在从事这项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和普通!因为它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是每个教师必须和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崇高的赞美曾让每一个教师都那样的自豪!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青春的梦想甄没在每天都重复的一节又一节平凡的“课堂”中时,当我们披星戴月、不分寒暑、孜孜不倦地躬耕于三尺讲台却无任何收获时,我们当中的一部分教师开始困惑、迷惘和抱怨:我是那么努力地工作,那么认真地去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连节假日也不休息,甚至连生病也是坚持上课,自己的小孩子和老人都没能尽心去照顾,为什么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学生根本不领自己的情,对自己怨声载道,简直像“土匪”一样天天捣乱常常让自己气得七窍生烟?让自己感觉不到一丁点儿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于是,有的教师开始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当孩子土”这一职业,认为自己不是当教师的料,有的教师开始埋怨学生的蠢笨,认为“孺子不可教也”,抱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资我照领,上课照念经”态度消极度日,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但是很少有教师真正深思过造成课堂管理和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语文课堂管理已成为影响国民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中学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各种课堂管理问题的发生,成为困扰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而中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又如何承担四化建设的重任?而学生不爱学习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人文教育的学科语文并没能很好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成为语文课堂管理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爱语文课堂,不吸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如何能完成社会人的人格塑造?“语文学科是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它既是基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是学科共性和学科个性的统一”“培养语文素质主是一种语文素养的过程。因此,语文学科教育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素养过程”,所以,探求中语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必须强化和改善当代语文课堂管理。
1.从当代中学生心理特征与行为倾向来看。他们思想活跃,朝气勃发,热情进取,思维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独立性,但又停留在浅层次上。他们敏感好奇,崇尚理性,却容易滑向非理性的崇尚;不再盲目附和又难免陷入盲目的泥坑。他们在课堂上民主意识增强但自治自控自律的能力薄弱,个人自我意识浓厚可集体组织观念淡化,所以往往喜欢冲撞,并夹带某种偏激和轻率。在语文学习上总是试图一蹴而就,如果遭遇挫折就锐气大减,显得浮躁不安。面对这批心理不健全、行为未成熟的莘莘学子,采取放任自流、不抓不管的态度显然是不行的,倘若施行强制管束、粗暴压制,其结果必然是压而不服、事与愿违。
2.从广大普通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来看。课堂环境欠佳,语文教学设备简陋,更谈不上使用现代化手段。窗下桌前坐的学生是经重点中学选拔后剩下来的,他们在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本来就对读书信心不足,加上重理轻文产生的负效应,对语文学习只抱应付走过场的态度。于是,语文课堂上漫不经心,“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再瞧讲台上茕茕孑立的教师,尽管讲得声嘶力竭、唇焦口燥,可是偶尔发觉学生调皮,接下来的便是喋喋不休般“念紧箍咒”,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此情景的课堂管理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是在农村普通中学仍有一定的普遍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再从新老教师语文课堂管理的方式和经验来看。初出茅庐的青年语文教师,走上三尺讲坛,手持二寸粉笔,到一方黑板面前,他最关心的往往是在既定时间和空间内讲授教材而没有人或事来干扰,因此,不良的课堂行为一旦发生,通常会被当作公害来处理,不是予以抑制就是严加禁止。这样管理,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老教师一般管理经验丰富,通常能用镇静的态度去处理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问题,但他们受过去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再加上他们个体的容忍性也有差异,而当课堂受到干扰、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也可能会造成师生间的僵局,甚至引起激烈的冲突。
三、掌握语文课堂管理的实质与属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从当代综合科学的视野来看,语文课堂管理,乃是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属应用科学,又属应用艺术。众所知晓,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多环节性,包括信息的输出、吸收、反馈和评价,需要经过师生双方多边的密切协作,才能保证教与学的有效调控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可见,语文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景中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转变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若将语文课堂情景中的学生状况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犯规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成分,采取种种创造性的手段,抑制并分化其间的消极成分。
语文课堂管理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但是必须强调教师在其间发挥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它要求学生不得自行其是。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管理说到底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过程,因此,课堂管理又具有民主性、灵活性的特点。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知识序列性差,学习语文周期长、见效慢,这就特别要强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随时察颜观色,“见风使舵”,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控,以期取得教学效益。
四、制定良好的语文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传统课堂管理中,学生仅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为管理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其创造一个高效、有序、安定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2,因材施管的原则。由于高中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教育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对待学习及各个学科的态度不同。教师应注意因材施管,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益。
3,团队协助的原则。教师应明确团队协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参与团队活动,尽情发挥出聪明才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合理部署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的语文活动。分小组开展团队任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助意识和能力。
五、提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营造人性化课堂教学氛围,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语文成绩相对较差,或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虽无法改变学生的全部看法,但应尽可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生生氛围,尽可能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学生将心思放于学习上,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维持课堂纪律。高中生年龄、思维水平等虽已接近成人,但由于高考压力、班级内学生学习的态度、层次、方式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不服管理、学习被动等情况,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针对此类现象,语文教师应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制度,违反制度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表现良好者给予表扬,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当然,针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应放宽管理,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但需适度把握节奏,维持好课堂纪律。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先入为主的措施,在问题出现之前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和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其次是采用行为控制方式,包括强化良好行为、终止问题行为等控制方式,及时阻止问题行为的蔓延;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文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电影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有效性。
论文作者:年冬花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学科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