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混凝土的运用十分普遍,而大体混凝土在施工中经常会因周围环境影响而出现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还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工艺,科学运用施工技术,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进行略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科技的进步,让建筑行业得到持续繁荣的发展,建筑结构也从传统的砖混结构逐渐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有结构厚、钢筋密、工程条件复杂、体形大、混凝土方量大以及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的范围广。也是因为这些特点,会比较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施工的时候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质量,加强后期的保养工作等,认真执行这些方法才能保证工程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赢得顾客的信赖。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值得是断面大小大于 1m,在施工的时候能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由于温度应力和水热化造成的内外温差,而且能够控制裂缝继续恶化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有两个特点: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整体要求水平较高。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于高层建筑和大型设备,所以,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不允许留有施工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连续浇注;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体积大。一般而言,浇注后混凝土产生的水热化热量大,它会集中在内部不易消散,使得内外温差大,最终较大的温差应力将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积变大。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散热问题亟待解决
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过于巨大,使得混凝土自身水化热变化较大,内外温差最高可达 25 ℃,而过高的温差不仅会造成混凝土的形状发生一定变化,影响其实际使用效果,还会对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内外温差的影响下,钢筋与水泥的接触部分易受到影响产生结构形变。在拆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模具的过程中,使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进一步扩大,温差的扩大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内力激增,势必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力,造成建筑结构受损,裂缝出现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减少内外温差。
(二)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
裂缝的出现原因有多方面,其既受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的影响,也受混凝土自身塑性收缩程度的制约。当大体积混凝土在受冷状态下发生收缩时,由于混凝土中存在钢筋等填充物,使得大体积混凝土会出现收缩裂缝。从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塑性收缩在引发各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因素中,表现极为突出,约有 45% 左右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与塑性收缩有关。从内部结构来看,由于混凝土的水泥不断进行水化作用,其固相体积不断发生变化,而其他建筑原材料在水化作用下,体积也在发生改变。加之水分的不断流失,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湿度不断降低。变化的体积在水分流失的情况下,受内力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出现裂缝的概率增加。
三、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由一栋超高层高档写字楼及三栋配套商业设施组成,共设三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 177793m2,为一类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办公,商业,餐厅,休闲娱乐等。该工程底板和承台混凝土总方量约 28805m3,为大体积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塔楼区底板结构面标高主要为-14.95m、-17.15m、-21.95m、-23.75m 和-24.75m 等,主楼部分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P12,厚度主要有 3.5m、5.7m、7.6m 等;裙楼部分底板面标高主要为-14.95m,厚度主要有 0.9m、0.6m.,底板分为 9 个施工区段。
(二)混凝土施工方法
1.混凝土浇筑顺序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见本方案施工部署。底板混凝土在局部深度-24.75~-20.65m 段(面积约为255m2)采用垂直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 500mm;-20.65~-17.15m 段采用斜截面分层浇筑。第二层浇筑完成面(标高-14.95m)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根据浇筑顺序及方法,电梯井坑采用垂直分层浇筑混凝土量为:280m3;浇筑完成前,斜截面推进浇筑方量为:1000m3,在电梯井坑混凝土初凝前,斜截面推进浇筑总方量为 2853m3,自东北角斜截面推进浇筑混凝土在到达完成 A 区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共需浇筑 1853m3,且必需在 10h 内完成(混凝土初凝时间),需要每小时浇筑不少于 185m3,供需 5 台混凝土输送泵。因此设备配置满足要求。
2.混凝土输送
①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及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验证具体的运输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一律不得浇筑。②在混凝土输送泵的引下管位置搭设泵管引下架,引下架用脚手管搭设成方形,中部及顶部与边坡及地面拉结固定,泵管必须牢固架设,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为防止操作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应架设钢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通道。泵送混凝土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道内壁。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吸入空气。管道向下时,不得直接向下,在中部做转折以防止空气进入,产生阻塞。必须保证混凝土的供应,保证混凝土输送泵连续工作。输送泵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拆除,将架管处混凝土填补完整。③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④泵管混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 500mm。⑤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3.混凝土养护
第一,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采用两种养护方法:①-17.15m 以下采用蓄水法(保温保湿)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前,立即进行洒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 12h 内进行蓄水养护。②-14.95m 处采用薄膜、麻袋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前,立即进行洒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h 内进行覆盖。第二,养护蓄水结合计算和实际情况,采取蓄水 300mm 深进行养护。第三,待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达到 14d,并且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之差均在 25℃后,将蓄水抽干(拆除覆盖),再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 4MPa 以后,始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安装模板及支架,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第四,待第一次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底板集水井内注水循环养护。第五,在第一次底板(-17.15m 以下)浇筑时,混凝土表面找平时,略向电梯井处找坡,便于积水清除。
综上所述,该工程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证明是有效的,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至今未出现有害裂缝,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的成功再一次说明了通过精心组织、优化配合比,加强温控、养护等环节的工作,能有效保证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及浇筑质量,能保证底板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宗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7.
[2]程建兵.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09.
[3]冯杏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居业,2015,24.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底板论文; 温差论文; 工程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