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论文_谢海泉

在课堂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论文_谢海泉

一、课例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传统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受到冷落,小组讨论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备受推崇。

笔者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要大胆地放开让学生自己去讲。上苏教版必修三的课内教读课《鸿门宴》时,笔者想平时上文言文的总是重字词的讲解,相对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些,于是想改变一下的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分析和评价项羽这位人物,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第一个课时对字词稍加整理之后,第二课时笔者采取了小组讨论后再交流的教学方法。并提示学生课前可以自己去收集一些有关项羽的资料。

二、教学实录

师: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是怎么看的,你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来讨论一下。

(先一阵寂静,同学们忙着看课文,有的忙着看学习用书;然后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了。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抓阄,选出他们这组的发言代表;有些小组根本没有讨论,还是各顾各的;有的小组讨论的非常热烈。)

(六分钟后)

师:好,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表。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班级里很安静)

师:(无奈)那我就随便点了。

生1:(声音怯生生的,只有我能听到她的发言。我向全班同学重述她的观点)

项羽有“妇人之仁”,如果他在鸿门宴杀了项羽就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了。

生2:项羽优柔寡断,应该狠下心的时候没有狠不下心来,如果换成刘邦则一定不会顾忌这些,反复无常,先前已经“飨士卒”,现在送上门了又不杀。

生3:情况不同嘛,先前听说刘邦要“欲王关中”,现在他已经解释了没有这回事。

师:(问生2)对此你怎么看?

生2:(楞住了,接着又摇摇头。此小组代表和小组其他成员没有做出解释,教师针对这个知识点点名让下一组的生3发表)

生3:我觉得项羽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从老师第一节课上介绍的《垓下歌》可以看出来。一个对自己老婆这么好的人一定会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从课文里你能再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生3:(无语。把书本翻来翻去地找,找不到)

师:你们小组有没有讨论过呢?(生3脸红,小组无语)

生4:(主动举手。)我觉得项羽是一个真正的王者。鸿门宴上,正是显示了青年项羽作为王者的豪放之气。沛公入关后,曹无伤派人来报告“沛公欲王关中”。项羽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显示了王者的气魄和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自信。这并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建立在以往实践基础上的自信。他从起事开始,不断攻城掠地、拔营下寨,实力剧增的战争生涯中练就了唯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其他学生鼓掌。)(这学生素爱语文,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也是我的特意门生。没让我失望。)

三、第一次反思

在郁闷中,对这节不成功的讨论课引发了一些思考。

1.讨论前的资料准备是保证讨论质量的基础

讨论课的氛围与质量,同课前的资料准备关系极大。讨论应该有讨论的依据。因此,讨论进行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讨论话题的资料,或者学生自己课前去收集,鼓励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的内容可以是与讨论题有关课文的历史资料的补充、课文赏析、历代历史学家和诗人等对项羽的评价。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放开眼界,拓宽思路。然后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提炼论点,列举论据,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并学习撰写小论文的方法,编写发言提纲,使学生对自己所持的观点更加明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更加条理化,以形成比较完整、简明的发言。

2.因势利导是提高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讨论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多边交流,在相互启发商讨中,自己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交流,并非放任自流的盲目探索,教师要将学生自发的认识加以自觉地引导。因此,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1)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引导。学生讨论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使自己成为旁观者,呆在一旁坐享其成。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随时指导学生。所以当讨论开始以后,教师的精神就要高度集中,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各组学生在讨论时遇到的问题。

(2)进行艺术性的评价。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这一点,笔者在这节课中就没能很好地去做,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讨论的兴趣。每位同学发言后,教师应用一两句话点评。点评的内容是发言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发言中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

(3)教师要做出合理的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的总结往往能力透纸背收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如果没有了教师的论后总结,讨论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一个过程,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语文课的问题讨论如果是没有结论的讨论,学生会认为谁说的都有道理,怎么理解都可以,这样就使语文课成了一门没有是非标准的课。

3.讨论课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讨论课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学生先自主学习有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选出代表来传达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提问进行分析、解释。整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着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过程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起到训练和培养的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讨论课也存在着弊端,比如说比较费时,全班被分成13组,但一节课下来只有8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还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学没有时间参与;而且课堂也不完整,黑板上的知识点零零星星,必须还要在下节课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疏理和总结。这是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四、第二次反思

如果有机会再让我上这堂讨论课,该怎么做呢?笔者不禁问自己。笔者学生的基础在同龄人中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资料和课下注释,学生大多能大致读懂课文的意思。但是对于教材的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更多的学生会是停留在表层的理解,难以深入,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在第一次反思的基础上及组长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学情,笔者初步有了以下的设想:

1.课前指导

(1)前面两课时朗读课文、整理归纳字词句、疏通全文文意的基础上,并让学生自学读本《垓下之围》;

(2)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前去收集一些关于项羽的资料,鼓励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并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制作成知识卡片或小论文。

2.上课导入

把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介绍给大家。请一位朗诵突出的同学有声情并茂地诵读一段,以感染同学。

生:这就是张爱玲的霸王。最后我想用两句诗来表达我对楚霸王项羽的看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情却被多情恼”。谢谢!(可以事先准备好)

师:某某同学非常有感情的诵读了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并简要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爱玲可以有自己的霸王,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眼睛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心中的霸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项羽,看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历史人物的。讨论的原则:(幻灯片)

(1)以《鸿门宴》《垓下之围》有关项羽的内容为讨论的出发点;

(2)论证应充分结合课文、读本及自己的“补充资料”;

(3)自己确定论点,论点的切入点要“小”,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可作相应的拓展;

(4)前后6人一小组(共分8小组),合作小组注意成员的分工:主持、发言人、记录人、验证人等。充分交流,小组论证可以求同存异,可以补充发言。

(5)时间:6分钟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教师的角色为“平等的首席”,学生讨论时,可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加入其中,提供参考意见,不参与课题最终的决定。)

3.讨论之后

进行有序的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解决:什么是造成项羽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何客观评价项羽?前者重在教师能引导学生从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主观的,社会的、个人的……等多角度理性的论证项羽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一些细节进行品味;后者重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阅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价值来感性的阅读项羽,于是有了活在学生自己心中的项羽。在学生发言好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尤其对发言精彩的学生要进行适时点评,予以肯定。

4.最后,学生发言完毕,一定要就他们的发言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中的项羽。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325000)

论文作者:谢海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在课堂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论文_谢海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