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钟晓慧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9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POEM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实施PD治疗的46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各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Eckardt评分、LES压力相仿(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Eckardt评分、LES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OEM与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期疗效均较为良好,POEM的长期疗效更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也称为巨食管和贲门痉挛,目前主要有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式,但研究指出药物治疗疗效较差,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外科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并发症较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内镜下治疗已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研究对POEM与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2.3±10.8)岁;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41.5±12.3)岁;纳入对象均具有持续性临床症状,Eckardt评分均>3分,排除其他食管病变及凝血异常等病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成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PD治疗,于胃内镜视野下将导丝置入胃窦后退出胃镜,于扩张球囊前端涂抹润滑油后沿导丝插入胃腔;再进胃镜并于直视下对气囊位置进行调整,使贲门狭窄段位置处于球囊中段,利用压力泵向球囊内注气,至球囊膨胀且压力达到并维持在0.2MPa,持续注气1min,每次注气间隔3min,循环2次至3次,内镜下观察扩张后的贲门区2min至3min,至食管下括约肌轻微撕裂即可退镜,或者食管下括约肌少量渗血时退镜。

观察组采用POEM治疗,术前禁食,病情严重者术前行胃肠减压。术中采用左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术中CO2气体灌注。切开处理食管黏膜并于胃镜前端加放透明帽,抽取出患者食管腔之中的液体,于距离胃连食管接部位上部8cm至10cm处进行食管壁黏膜下注射,注射使用含0.3%靛胭脂的0.9%氯化钠溶液,注射剂量为10ml,注射完毕后在食管右侧做横行切口。逐步剥离黏膜下层并建立黏膜下隧道,隧道远端达距离胃食管连接部远端3cm;采用三角刀切开内环肌后,肌切开范围为胃食管连接部近端6cm至远端2cm;操作完毕后采用止血夹将切口封闭。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食管下扩约肌(LES)压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症状缓解:采用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1]进行评价,4种症状,各症状权重0~3分,总评分范围0~12分,总评分≤3分则为症状缓解。

LES压力:正常休息状态时为10mmHg至30mmHg。

并发症:包括隧道黏膜穿孔,腹腔积气等气体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卡方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数据对比差异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Eckardt评分及LES压力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Eckardt评分及LES压力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如表1所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4例),包括3例腹腔积气、1例气胸;对照组为(4.3%)2例,2例均为腹腔积气。各组发生率对比经统计学分析χ2=0.545,P=0.46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的特征主要包括食管缺乏推动性蠕动及吞咽动作时松弛不全等,患者多有反酸、胸胃后疼痛等临床表现,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由于该疾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遗传及自身免疫性等相关,目前尚未明确,从而临床治疗也主要以降低LES压力、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为主。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的LES压力及Eckardt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LES压力及Eckardt评分与对照组相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两种方法近期疗效均较好,POEM的远期疗效更佳。此外,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症状均自行缓解,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与谭玉勇等报道相符[2]。提示,POEM的禁忌症相对较少,对于高龄患者、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而言,该种治疗方式更佳耐受,其利用了微创新技术,患者创伤及切开均较小,并且该治疗方式极少有复发迹象,有利于病情稳定。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则认为其与手术操作过程中部分细节差异具有相关性,包括隧道入口方式差异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差异等,大部分均可自行缓解,或者部分气胸者经引流处理后也得到快速缓解,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POEM与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期疗效均较为良好,POEM的远期疗效更佳稳定且安全性高,患者症状可得到显著缓解,为一个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爽,刘冰熔.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75-81.

[2]谭玉勇,刘佳,周峻锋,等.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长期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004):638-641.

作者简介:

钟晓慧,女,主治医师,长期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医学工作,擅长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论文作者:钟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钟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