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儿科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降低输液渗漏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以降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制定和实施。选取我科活动前7天输液患儿2068例,活动后 7天输液患儿1021例进行前后对照。结果:活动前渗漏率5.27%,活动后渗漏率2.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门诊小儿输液的渗漏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ie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travenous infusion reduced the effect of infusion leakage rate.Methods:set up the QCC team determined to reduce outpatient pediatric intravenous infusion leakage rate as the theme,through the grasp of the status quo,goal setting,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d implementation.Selected in our department before 7 days 2068 transfusion patients,activities after 7 days of infusion in children with 1021 cas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the activities of leakage rate was 5.27%,activities after the leakage rate of 2.25%,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utpatient pediatric infusion Leakage rate,enhanc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品管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Deming教授提出,并在实践中验证了多年其合理有效性。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如处理不当、持续性的过量输入、药物过量、滴入过快等均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小儿口服药物的配合度极差,因此静脉输液给药成为治疗疾病时最惯用的方式。而门诊输液量大,患儿年幼易动、血管细短、依从性差、耐受能力差、好哭闹等因素,在静脉输液时极易引起渗漏情况。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影响我们的治疗工作。因此为了降低门诊患儿输液渗漏率,2015年6~8月,开展了“降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6月22日~6月28日7天输液患儿2068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8月13日~8月19日7天输液患儿1021例。进行实施前后对比。急诊儿科护理人员11人,平均年龄27岁,本科10人,大专1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10人。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准备 由科室11名护士自愿组成,选举圈长1名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制定圈徽及圈名。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5个待选主题,分别依照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予以评分,确定得分最高分的“降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实施 选取我科2015年6月22日~6月28日7天输液患儿2068例,进行渗漏统计和原因分析。并绘制柏拉图,根据二八定律,找到年龄≤2岁、缺乏相关看护知识、渗漏面积2*2、渗漏时间段10~15:00四项为改善重点,拟定目标值。并针对改善重点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组织圈员展开头脑风暴,进行要因分析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最终决定对患儿、家长、护理人员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2.2.1患儿方面
护理人员通过每周列会学习并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工作中应用有效的语言、动作、玩具等手段尽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恐惧心理。年龄较大患儿以树立坚强、勇敢榜样,向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等,鼓励夸奖话语。让他们尽量配合输液的进行[1]。输液场安置电视机,循环播放动画片或音乐,墙面贴一些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图片,缓解患儿的心理恐惧压力,减低对输液的关注度,增加配合度。对躁动剧烈或血管情况不佳和患儿,尽量推行留置针。针对≤2岁依从性差,易动,不能有效表达等原因,将此年龄段患儿输液管上做出红色标记,增加辨识度,方便护理人员查看,并展开针对性宣教。
1.2.2.2家长方面
输液前,护理人员与家属主动沟通,发放纸质输液告知书。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结合药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输液中需要采取的配合措施,介绍控制输液速度的利弊,通过制定针对不同穿刺部位有效暴露的固定体位抱姿图,并张贴在各个区域醒目位置。让家属更直观的掌握各体位抱姿,使患儿处于最舒适的状态。通过护理人员亲切友好的与家属进行适当的交流、宣教,降低家属自身的紧张和焦虑感,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配合度。
1.2.2.3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选择血管原则上是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熟悉各部位的穿刺手法,并根据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和渗透压程度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尽量避免多次选择同一血管穿刺。在不影响输液速度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号的针头,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2]。进针要快速准确,尽量降低患儿的刺痛感,对于难度较大、极度脱水、虚瘪的血管,或脾气暴躁的患儿建议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避免反复穿刺,固定后应再次确定穿刺成功,方能让患儿离开。制定统一的固定方法和标准,并全员培训。避免患儿轻易就能扯动,导致脱落渗漏发生。拔针时要快速轻柔,正确按压避免对穿刺点按压挤揉。
加强科内护士的学习与培训,每位护士均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上穿刺台,每天至少一名中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穿刺水平高,且有一定育儿经验的人员担当穿刺主力。每周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教学,进行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所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根据科室病人多少合理的安排班次,保证各个时间段的巡视力度。细心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早发现输液渗漏,减轻患者痛苦。
1.2.3 总结
通过两个月的计划与实施做好记录和汇总,总结收获与缺陷及未来的打算,圈成员共同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及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入院宣教、护士穿刺水平、服务、医疗等项目进行评定,10总分,>8分为优秀,6~8分为良好,<6分为差。良好和优秀为总满意率,活动前满意度89%,活动后95%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方案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前后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认为对此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干预前7日渗漏人数109例,干预后7日渗漏人数23例,结果见表1。其中X2=1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及时巡视及早发现,根据渗漏范围采取硫酸镁热敷,药物涂抹等方式促进吸收,更换部位继续输液,并进行仔细有效沟通宣教,未发生医患矛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结论
输液渗漏是门诊儿科常见问题,既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影响治疗效果,处理不当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特别针对年幼儿这类不会表达,好动,好哭闹患者,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渗漏的原因,提前做出判断,通过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1],从而有效的降低门诊输液患儿的渗漏率。本次活动也进一步证实了品管圈的良好成效,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患者,家属满意度也明显提升,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本次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芳.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36)
[2]陆琴,韩萍,我国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11月第10卷;1期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肖弦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门诊论文; 小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品管论文; 血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