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杨洋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杨洋

杨洋

泗洪县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宿迁市 223900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那么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主要通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展开相关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与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有直接关系,还与国家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有直接关系。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建筑行业确保自身发展,就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进而增加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与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关系。所以,要从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入手,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筑质量。

1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

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近年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愈发引人关注。在应用及优化相关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具体实施要求。

结合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情况可知,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度大,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施工技术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且土木工程混凝土可为整个施工创造便利化条件,施工便捷,但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等工作环节,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为节省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本,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在对其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无法及时排出,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产生施工结构裂缝。鉴于此,在对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浇筑作业时,需要一次完成浇筑,而且在混凝土配料工序上,要考虑混凝土结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如水灰比、外加剂、砂石骨料等。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2.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制因素

混凝土质量以及成分配比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配制工艺不合理等问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混凝土质量管控不住是由于检验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按着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验,同时在材料选型、保存和运输环节,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也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混凝土的配制工艺不科学,是因为没有依据施工技术标准来对配比进行合理的计算,只是依据过去的配比经验来进行设计,导致配比和材料具备的性能达不到一致,混凝土具备的强度和塌落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就对建筑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2.2施工工序不严谨,施工质量不高

施工工序合理与否,事关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益。据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可知,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要求高,水泥强度、水灰比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序要求更严格,但目前我国一些土木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工序不严谨,建筑企业盲目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缩减施工工序,如在混凝土搅拌水化过程中,水泥会散热,若这部分热量无法及时散失而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集聚,则会在其内外部巨大温差作用下,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影响施工质量。

2.3混凝土浇筑、养护的因素

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作业时,会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依据设计和标准规定进行施工作业,例如,在浇筑作业时,为了节省工期直接进行浇筑,没有进行有效的振捣,在混凝土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就把支护的模块拆除下来,混凝土养护时间没有按要求时间进行,缩短养护时间会直接对结构强度造成影响,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要重点对该方面进行管理。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

3.1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所以,混凝土配制入手,保障混凝土配比制作的科学性。首先,严格进行原料的筛选,控制砂石粒径大小,并根据结构强度要求,合理设计材料配合比,避免材料配比不均匀引发的各类问题。要进行多次配比实验,确保用量科学。如果砂石含水量较大,会对配比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验之前,首先要检测砂石等原材料的含水情况,确保配比实验的准确性。

3.2外加剂添加控制

因为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原料含水量过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异常等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现象,那么为了消除此类现象的影响,在拌和当中需要通过外加剂添加方法来进行控制。通常混凝土拌和中应用的外加剂为减水剂,主要功能在于降低混凝土拌和的含水量,具有水原料用量控制作用,但在实际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减水剂的用量,否则将导致混凝土干裂或无法融合的问题。

3.3对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就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由于温度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混凝土中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浇筑温度,使之不会变化太过频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1)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对其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不要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进行浇筑,尽量选择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温度比较高,就要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冷却处理,保证温度不会过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2)对混凝土进行强制降温。强制降温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在进行强制降温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首先,要在混凝土内部设置水管,再灌入冷水,冷水通过水管后,就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这种强制降温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的现象,避免产生裂缝。

3.4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浇筑是整个混凝土施工作业中最为重要的工序,必须要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不可以中途停止,混凝土的性能要尽量达到一致。如果浇筑施工产生中断,则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办法,防止造成两次浇筑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无法进行接合。还应该做好浇筑质量的检验,当浇筑作业完之后,应该及时组织技术和检测人员来对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密实程度不够,钢筋或预留位置产生偏移等问题,应该要求进行返工,从而可以保证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需要在浇筑时做好振捣,必须依据有关的施工标准进行作业,要保证振捣的充分性和均匀性,不可以插入过深,或者在振捣时碰及钢筋以及模板,达到提高浇筑质量的目的。确定混凝土浇筑方式时,应该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应该在夜间进行浇筑作业,防止由于白天温度差别较大而引起的胀缩问题。

3.5抗裂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比较常见的施工问题,该问题会进一步引发渗漏、坍塌等质量问题,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抗裂技术来处理。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入添加剂,利用添加剂控制自缩数值,减少裂缝问题。或添加增强型材料,如金属纤维材料等等。也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配比来改其抗裂能力。此外,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如,施工结束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还要做好混凝土的监管工作,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没有凝固之前受到外界环境、温度、人为等因素的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完善混凝土结构质量,使其不会轻易产生裂缝,就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解决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质量通病,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结构现状,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质量。要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能够得到科学、全面的监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和抗裂性。

参考文献:

[1]李明昊.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4):193-194[2019-04-11].

[2]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08):99.

[3]张子照.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居舍,2019(08):69.

上接第70页

(三)内隔墙的装配式施工技术

内隔墙不属于承重墙,但是内隔墙的空间隔离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室内的整体装饰效果,因此,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墙体材料的隔音与隔热效果,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采用轻质的钢龙骨岩板作为装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质地轻、安装方便、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材料选择以50c型的轻质龙骨为主,如果按照工艺流程,则选取横向或者竖向龙骨。在安装时,应考虑墙体的承载力,根据承载力大小,适当增加或减少龙骨的数量。在安装轻质龙骨时,如果现场材料有限,数量无法满足装配要求,施工单位应以岩棉作为填充物,填充到内隔墙内,这样既可以增加墙体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材料成本。为了使内隔墙的牢固性更好,可以选择10mm厚度的涂装板,采取竖向加固的方法对墙体进行加固,施工时,尽量缩小涂装板和轻质龙骨间的间距,当二者之间的缝隙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时,可以用强力胶将二者粘合。但是在卫生间内隔墙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墙体与涂装板的无缝对接,同时在墙体内部设置防水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渗水、漏水现象的发生。卫生间内隔墙若是横向龙骨的安装方式,施工单位应使用PV板加硅胶层密封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材料成本,突出墙体外观的美化效果。

结束语:

建筑室内装饰中的装配式施工技术是装饰工程施工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新型的施工技术规避了传统装饰施工中的诸多弊端,缩短了工程施工时间、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减少了投入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指数,同时,装饰风格的灵活多变性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相信随着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体系的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必将为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打造出更加优质的精品装饰工程。

参考文献:

[1]谢培敏. 试论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房屋装饰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建材·装饰, 2017(4).

[2]王恒印. 浅析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 居舍, 2019(02):71.

[3]郑博.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的装配式施工工艺探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99-100.

上接第74页

锚网支护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采掘支护中一项不容忽视的技术。锚网技术可以提高复杂地质的安全性。复杂地质中存在断层和岩石破坏。合理布置锚网支护技术,可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对煤矿采掘支护技术的影响。

首先锚网支护中的直接破顶法,可以运用到不稳定的断层内,比如有松动、软质岩石的地质中,这类地质下煤矿开采的危险性非常高,这时可以采用直接破顶法,在断层有破损的地方安排顶端破顶,使用掘进机直接顶开断层,支护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锚网索,除特殊不能实行锚网支护的情况以外都可以安排直接破顶法,排除复杂地质对煤矿掘进支护的影响。

然后是锚网支护中的退后卧底法,复杂地质中存在坚固的岩石,使用退后卧底法时要选择距离断层顶端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保障退后卧底的安全性,还能维护断层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掘进支护有岩石脱落的情况。退后卧底的工作量比较大,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体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由此才能确保退后卧底法的规范性。

最后是锚杆临支+U钢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断层落差大、储煤量丰富的地域内,锚杆临支+U钢法中,在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时直接使用U型钢架加固开采的巷道,合理规划锚杆支护、临时朝前支护的方法,锚杆倾斜度为45°,高质量的完成锚杆支护。

结束语

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技术是一类重要的技术,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中会增加掘进支护的施工难度,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复杂地质中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施工中全面了解了复杂地质的影响,并且注意复杂地质对掘进支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落实技术改进策略,确保掘进支护技术的有效运用,更重要的是维护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技术在复杂地质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龙飞.初探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掘进支护技术[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7):89.

[2]朱志忠.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掘进支护技术运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8(19):133,136.

[3]雷宏.基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探讨[J].大科技,2017(30):206.

[4]司栓柱.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的运用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30(3):12-13.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