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1]1998年在《机群高效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商用微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机群系统变得越发引人注目。人们预期,由于在可扩展性和性能价格比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机群系统将成为高性能服务器领域的一种主流平台。由于机间通讯是制约机群系统性能的一个关键,因此成为机群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结合国家“863”重点项目曙光2000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对机群系统中高效机间通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消息分类方法和基于这种分类方法的软件通讯协议,同时设计了一种綦于盈余(credit)的动态流量控制算法和相应的死锁防止方法,解决了通讯软件的可扩展性问题。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机间通讯性能的主要因素做了分析并对通讯系统的两种主要结构进行了比较。 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与机群机间通讯系统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尤其是对系统域网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对当今世界上有代表性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群机间通讯系统设计实现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已有的解决策略。 2.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消息分类方法和相应的软件通讯协议。目前已有的消息分类方法只是依据PIO和DMA在传输数据时性能的差异而简单地将消息分为长短两类。在此基础上,新的分类方法还将内存拷贝、进出操作系统核心以及虚实地址转换等开销以及流量控制的需求考虑在内。依据新的分类方法,消息被分作四类,并采用不同的协议进行传送。在此分类方法和软件通讯协议基础上实现的底层通讯库API消除了对其用户数据缓冲区的任何限制,理想情况下可实现数据在由用户发送缓冲区到接收缓冲区间传输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零拷贝。 3.设计出一种基于盈余的动态流量控制算法和相应的死锁防止方法。这种流量控制算法克服了传统的基于盈余的流量控制算法在可扩展性方面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由发送方预留缓冲区所可能造成的数据包在网络上做无谓的传递和用于对无序数据包进行接收的开销。使用新的算法,消息接收方为所有可能的发送方所预留的缓冲区大小不会随应用规模的扩大而呈线性增长。 4.介绍了曙光2000机间通讯软件在采用传统网络接口和智能网络接口两种不同的通讯系统结构中的实现策略。通过对在传统网络接口上实现的底层通讯软件性能的分析和对在智能网络接口上实现的底层通讯软件性能的估算,本文对这两种结构进行了比较并试图阐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郭婧[2]2007年在《地理信息Web服务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WebGIS作为GIS发展方向之一,在推动地理信息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无法实现跨平台,无法实现异构空间数据互操作,开发、调试和维护困难,以及功能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而地理信息Web服务的出现为解决传统WebGIS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能。地理信息Web服务是Web Service和GIS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新一代的WebGIS,为实现地理信息共享、互操作和集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分析地理信息Web服务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利用.NET构建地理信息Web服务,如何基于UDDI发布和查找地理信息Web服务,以及地理信息Web服务的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内容和所做工作主要有:1.介绍和分析了地理信息Web服务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Web Service及其关键技术;地理信息Web服务定义和体系结构;OGC服务框架和规范。2.探讨了地理信息Web服务两种开发方式:以Douglas-Peucker压缩算法为例,从底层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地理信息Web服务;在分析ArcGIS Server体系结构和内部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Server构建了道路地理编码服务。3.针对UDDI缺乏对地理信息Web服务的有效支持,提出了地理信息Web服务分类体系,实现了对UDDI内置分类法的扩展。4.构建了内置地理信息Web服务分类法的私有UDDI注册中心,实现了基于扩展分类法UDDI的地理信息Web服务发布和查找。5.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地理信息Web服务应用实验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数据压缩服务和地理编码服务的应用,实现了把GIS高级功能引入到Web GIS中。
李晓英[3]2007年在《一种基于skeleton的并行编程环境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并行程序设计是并行计算中一个公认的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开发并行程序的方法及其支持工具。现有的大多数并行程序设计模型本质上是对并行程序编码的研究,它们为并行程序设计提供一个抽象平台,但缺乏指导程序员在其上有效地进行并行程序开发的方法。基于skeleton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通过为程序员提供通用的问题并行求解skeleton,使得程序员摆脱了琐碎的并行细节,而更关注问题本身,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本文前期研究中,给出了并行模式/skeleton的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系统的基于skeleton的并行程序开发模型及其支撑环境。该系统支持从问题规范到并行程序的整个开发过程,Apla+语言、skeleton库、模板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pla+语言的使用为系统提供了一种抽象、简洁的skeleton描述语言;而skeleton库及其模板库的支持,不仅为问题的并行求解提供了算法设计方法与策略上的指导,而且提供了并行算法的实现框架,使程序员在不具备并行领域知识的情况下,就可获得求解问题的(抽象)并行程序。本文的工作是对系统的Apla+语言、skeleton库及其模板库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点:(1)深入研究基于skeleton的并行工作,分析其中skeleton的概念、描述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索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2)对PAR方法中的Apla语言进行了并行扩充,主要包括描述并行运算的运算符、表示并行性的语句等,形成Apla+语言,以提供一种skeleton抽象描述语言。(3)对并行计算中的并行分而治之、Farm和Taskqueue三种典型skeleton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Apla+语言对其进行抽象描述,以支持问题的抽象并行程序开发。(4)在曙光3000 CPPVM环境下,采用C++模板机制对上述三种skeleton进行了预实现,并集成为模板库。(5)对skeleton库、模板库的组织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整个并行编程环境的集成提供了初步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机群高效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孟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98
[2]. 地理信息Web服务研究与实践[D]. 郭婧.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
[3]. 一种基于skeleton的并行编程环境研究与实践[D]. 李晓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