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陈洪达, 曾东[1]2018年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刘春光[2]2015年在《大学语文建设的西学中用问题刍议》文中提出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任务。但就外国文学是否加入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里将从外国文学在大学语文建设中的现状、定位以及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叁个方面,来论述大学语文建设的西学中用问题。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任务,是大学人文素质教

王欣[3]2016年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叙述大学语文课程生存现状,提出课程改革方向和建议,运用调研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现状等问题提出,探索解决课程改革的难点与突破点,旨在使我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前途,生存地位等提高认知。

张毅蕾[4]2015年在《刍议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语文教育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实际的高校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今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因此,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所针对地运用优化大学语文教育的策略,使大学语文教学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祁峰[5]2008年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刍议》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这对于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一需要的教材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五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并从教材的编写模式和文选内容两方面得出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最后结合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谈谈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第一,教材编写要从教学角度切入。第二,教材选编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要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既要关注文化积淀,又要注意人文性内容的时代发展,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从而彰显现代人文精神。第叁,教材编写应和其它一些课程区分开来,比如和写作课、文化史课等区分开来。第四,教材编写要体现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新理念。

强金国[6]2008年在《文化素质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文中提出开设大学语文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叁个结合"的课程建设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强金国[7]2009年在《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文中研究表明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核心课程与辅修课程结合、主课堂与校内外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结合的"叁个结合"课程建设构想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刘奇军[8]2001年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文中研究说明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中面向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然而在我国,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重新定位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确定科学的课程内容、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成为带动大学语文课程全面建设的突破口。 根据人力学理论,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对大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大学语文课程应确定以下课程目标:增加大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的修养积累以发展大学生的语文固性力;发展大学生的语文智力、心力、体力以开发大学生的语文活性力;开发大学生的语文创造力。 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及其他相关因素,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应包括汉语文学知识介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演讲与口才训练、实用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等,为区别于中学语文的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训练,大学语文的演讲与口才、实用文章写作应在题材范围、篇幅和语言的文学水平上有明显的跨越式发展。理想的大学语文教材应由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演讲与口才、写作实践叁部分构成,教材内容的编排应突破传统大学语文教材以文章为本位的文选系统型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既要有原理,又要有例子,最后还要有练习,形成复合式的训练系统型单元结构,使大学生真正能将所选的文学作品或口才、写作实例作为一个“例子”去发展能力、养成素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应作为教材的重点,如何选择在作家、题材、思想和艺术上均属典范的文学作品成为编写教材的关键。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做到:师生讨论为主,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课外学习为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继承文化成果为主,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根据大学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学生语文水平差距扩大的情况,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必要进行改革,分层次教学应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语文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作文教学软件、文学欣赏软件、阅读训练软件、大学语文专家优秀讲义网页、远程网上虚拟大学语文教学专家教室等计算机类媒体的教学软件理当成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国术平[9]2017年在《大学语文误区与创新途径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不断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高校重视不足、与高中语文教育衔接不好、缺乏职业教育渗透等,这些误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应用新的理论与方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一、大学语文的误区

郑珊珊[10]2018年在《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推进,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开放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可从提升"大学语文"在开放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树立"理"与"美"的"大学语文"教育理念、革新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叁个角度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J]. 陈洪达, 曾东. 课外语文. 2018

[2]. 大学语文建设的西学中用问题刍议[J]. 刘春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J]. 王欣. 知音励志. 2016

[4]. 刍议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张毅蕾. 语文建设. 2015

[5]. 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刍议[C]. 祁峰. 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6]. 文化素质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J]. 强金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J]. 强金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 刘奇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01

[9]. 大学语文误区与创新途径刍议[J]. 国术平. 语文建设. 2017

[10]. 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J]. 郑珊珊.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

标签:;  ;  ;  ;  ;  ;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