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荣[1]2006年在《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世界各国除了在行政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之外,还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投入产业部门的进程,缩短由科学发现到工艺技术创新再到应用的周期,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以提高本国综合国力。比较而言,虽然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很多,但实际转化为生产的科技成果数量却很少,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更少。这不能不引起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影响因素,需经过一定的途径把科技成果与资金、设备、原材料、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科学的管理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工程,涉及因素、环节很多,每个因素、环节都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成败。科研管理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但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滞后,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大都较为分散、零碎,停留在表象上,理论上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尽快开展系统深入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已迫在眉睫。所以,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进行系统的思考与研究,不仅理论上必要,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技成果产业化涉及到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改善、采取的对策措施等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论文从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入手,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采取的有效措施,阐述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并简述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化官、产、学协力机制,资金筹集机制和开放流动竞争的用人机制,进而较深刻地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探讨造成我国科技成果较多,而产业化成果较少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排序,找出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因素,并根据排序的结果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同时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对我国现阶段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最后,结合黑龙江省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对目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在借鉴前文的层次分析方法(AHP)基础上进行排序分析,以具体实例来验证前文所作的研究,并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独特特点,来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提出促进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研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即希望把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我国的科技产业化生产实践中去,为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尽微薄之力。
陈红英[2]2010年在《农业科技园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研究》文中认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现已成为了全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全世界,不论是发展中国家也好,发到国家也好,都在致力于将高新技术成果逐步扩散、渗透到农业生产中去,把传统农业转变到以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化集约农业上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相比,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比较低。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农业高新技术园。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园这一载体,有效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本文在对农业科技园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农业园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对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农业园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如下研究:(1)总结农业科技园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通过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实现条件,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在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意义。(2)提出农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五种组织模式。包括“专家+农户”模式、“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模式、“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专家1市场+农户”模式以及“专家+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分析了各种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及适用情况。(3)以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望城农业园通过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和“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和经验。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促使农业园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4)当然,我国农业科技园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力量不足,项目的选择不恰当,信息网络不健全,园区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制度创新滞后等等,都需要我们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最终要实现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增强我国农业的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陈德钦[3]2006年在《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模式选择,力图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我国农业的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本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理论知识,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分五个部分:序言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及可能的创新;第一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探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和实现条件,提出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并总结其成功经验;第叁章国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明确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深入分析总结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第四章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通过分析明确政府在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最后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模式选择。
刘志民[4]2003年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从理论回顾(范畴界定、支撑理论、成长规律及评价指标)、现状分析(国内外现状、国际经验与国内差距、问题及成因)和战略选择(战略意义、需求分析、重点领域、对策思路与发展建议)方面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作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农业高新技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概念作了限制和概括,明晰了研究范畴。认为:“农业高新技术”就是应用于农业的高新技术,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海洋技术和生态技术等在农业上应用。从技术领域可以划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叁大方面;从技术开发层面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传感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远程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诊断施肥技术、工程管理技术和无疫害生产技术等18 项;从产业应用层面可以划分为动物快速繁殖、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AES)的建立、设施(工厂化)农业等20 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被限定为特指中国的知识、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的新型农业产业,是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技术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其存在形式通常是科、农、工、贸一体化的联合体。“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则被定义为“在我国,是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构成要素独立形成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生出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或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涉农产业、生产出富含高新技术的新型农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是高新技术在涉农产业的企业化和市场化,通常是科、农、工、贸一体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本质都是产业化,都与农业发展有关,而且都面向农户,将农户引向市场。二者的差异在于其成长背景、构成要素、目标模式等。2.运用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属性、产生机理、发展特性、供给机制及发展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综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不管农业高新技术的性质如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本身已经具有了混合品属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产品属性,决定了供给机制是一种集市场机制创新行为与政府功能创新行为于一体的新型生
伍先开[5]2002年在《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现状、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成果的要求及加入WTO后的变化态势等角度论证了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农业技术成果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概念和特征。基于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成果,探讨了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原则、决定因素及“龙头企业型、科研院所型、农业科技示范区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型”等四种运行模式。在回顾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成绩基础上,剖析了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四个参与主体——政府、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即:“政府引导功能不足、农业科研部门乏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弱小、农民对成果应用能力不强”,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科研体制、优化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素质”等对策,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中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者均是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变量,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比较优势。
刘焕禄[6]2004年在《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之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加速科技进步的战略选择。就天津市而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开拓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向更高级阶段推进,是当前天津市农业科技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特点、趋势等角度阐述了其内涵、特征等基本理论;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天津市的实际出发,明确了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定位,剖析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推广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政策环境,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融入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等对策和建议。
孙苏阳[7]2007年在《淮安市农业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全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国务院最新颁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必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科技产业化则是农业科技的一场革命。只有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尤其要促使高新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产业化整体水平,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淮安市是江苏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优质粮油、蔬菜、水产、生猪、畜禽、林果是淮安农业的六大主导产业,该市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年产优质粮油600万吨,是全国着名的十大商品粮油基地之一。同时,淮安也是江苏的经济薄弱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是该地区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该地区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淮安市主要农业科研机构的21个课题组、39个农业科研项目和51家农业(涉农)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评价了淮安市农业科研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现状,剖析淮安市农业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的制约因素,提出淮安市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及发展建议。研究认为发展淮安市农业科技产业化:一要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科技农业步伐;二要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体系;叁要扶持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带动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李春安[8]2003年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无疑是我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继建立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在各省成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都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199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53个国家级高新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其他52个开发区相比,杨凌示范区要面临多重挑战,同时又没有太多可供直接借鉴的经验可遵循。如何发展杨凌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如何选准突破口,树立杨凌优势,是我们要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本文是对困扰自己几年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思考。本文分为五个部分:1、导言。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2、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实践。阐述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涵义、特征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进展情况。同时,研究了国内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经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要素。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介绍了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示范区的下一步发展环境进行了优劣势分析。4、杨凌示范区主导产业的确定。根据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杨凌自身情况,提出了确定示范区产业定位及主导产业的7项评价因素,指出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5、促进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为实现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重点实施5大战略。即体制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投资环境战略、招商引资战略、城市化战略。
黄建勇[9]2005年在《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农业科技投入、成果研发和产业化是保证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也处于转型过程中,其项目管理方法也处于变革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农业科技发展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改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 本文首次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全文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为出发点,以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为重点,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特点出发,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先进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其策划、立项、组织、实施、产业化、控制和监督机制和方法。 全文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和创新观点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结构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认为对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研究,既要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体制和框架,又要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分析农业科技项目的模式和机制;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概念包括有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叁个基本要素,是在农业科技、科技项目管理、农业项目管理叁个边缘学科的交合中产生的,从而为本文指明了研究的视角和路径。 第二章主要论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发展情况,认为项目管理的实质是按时、按成本、按范围完成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等环节,形成了一个由范围、时间、成本、资源、质量、风险、沟通、采购和集成等九大范围和方法。这部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路线。 第叁章以农业科技项目的宏观管理体制为主轴,选择了美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印度和埃及两个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科技项目的计划、投入、科研、人力资源、教育、推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借鉴国外经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要发挥农业科技规划和计划的作用,建立符合农业特点的多层次的农业科技研究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符合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王荣[10]2010年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内生的高风险,阻碍着现有投融资体制下常规投资的涉足;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风险投资,凭借其风险分担机制和管理增值服务可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探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问题,不仅有助于农业科技与现代金融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而且对拓展风险投资理论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研究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发展历程,认识风险投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实际,研究促进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结论)如下:一、与国内外一般的风险投资研究状况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研究相当薄弱。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模式、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微观运行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规律和内在运行机制的研究也较为薄弱。二、国内外实践表明:一方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各个阶段需要不同种类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能够承受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资金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资本,需要寻求高成长性的产业作为其投资场所,而高新技术产业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风险投资与农业高新技术化的相互吸引和融合是内生的。如果说某一项目的最初融合有可能还是偶然的话,那么双方在某一区域的集中融合则具有必然性。叁、依生态系统视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系统由复合的内部组织系统和复合的外部环境系统所构成。风险资本作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与信用资本交集而成的特殊资本,将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农业创业企业联结成有机整体,在内部组织系统中,存在着风险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叁种契约关系,其中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是风险投资的核心资产,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系统是保证风险投资交易顺利达成所需要的各种外部要素及其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创新环境、微观创业环境叁个层面:宏观环境可分为经济、文化、政策和法律环境;中观创新环境涉及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微观创业环境主要包括中介、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孵化器等因素。四、在中国,农业风险投资业的起步虽然比一般的风险投资业发展晚了10年,但依据本人收集的114个农业风险投资的案例发现:中国农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投资规模稳步上升,投资分布出现阶段后移、投资的行业集中在种植业、投资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投资绩效态势较好,主要表现在创业企业价值增值上;多种退出方式并存,但以股权转让为主体,IPO退出凸现财富示范效应,等等。五、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发展的条件业已具备。主要表现为:丰富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形成的需求拉力;高额的居民储蓄和多元的风险投资机构形成的供给推力;促进融合的第叁方粘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的退出通道;先期进入农业的风险投资的示范效应等。与此同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有待健全;大多数农业科技园区处于“低需求—低供给”的均衡状态;对农业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有农业背景的风险投资家和农业创业企业家叁大主体都较缺乏。六、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是:在宏观政策体系上,政府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产权保护力度,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和农技推广体制等措施创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风险投资的有效需求;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农业预期收益,甚至利用政府的直接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以增加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通过制定政策促进交易信息平台的搭建甚至直接充当媒介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在微观创业环境上,主要是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的创业环境,为风险投资的聚集创造物质平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造天使资本、风险资本和孵化资金“多元一体”的风险投资模式;引入风险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企业孵化器投资主体。在风险投资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引导本地富人和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天使投资人;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金融投资知识、管理经验和科技知识的风险投资家队伍。叁是通过塑造农业科技企业家、培植农民创业、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等方式,打造优秀的农业创业企业家群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 万金荣.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 农业科技园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研究[D]. 陈红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3]. 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研究[D]. 陈德钦.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4].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D]. 刘志民.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5]. 我国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 伍先开. 湖南大学. 2002
[6].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焕禄.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7]. 淮安市农业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研究[D]. 孙苏阳.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8].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研究[D]. 李春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9]. 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 黄建勇. 福建农林大学. 2005
[10].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 王荣.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标签: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生物技术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风投论文; 创业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科技论文; 科技成果转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