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细节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于细微处见精神”,关注细节,尊重细节,剖析细节,也就成了我们研究生态课堂的一个全新视角的独特空间。
研究生态课堂,我们又为什么要选择“细节”这一视角呢?
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和艺术地驾驭课堂生态,并非易事,而从感受和反思最完整地保留着课堂原生状态全部信息的课堂细节入手,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方法。可以这样说,生态课堂就蕴含在课堂的教学细节之中。只有从细节研究入手,才保证我们与生态课堂的亲密接触和真情体察。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言善矣!“细”虽然确实“小”,但没有一种“大”不是由许许多多的“细”组成。细节可以构成所有惊天动地的煌煌大事,也可以组成许多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展示细节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认真研究细节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是新时期的一种发展需要。甚至有专家认为一个新的“细节时代”正在开始。本文提出从细节这一新的特定视角研究语文的生态课堂,正是时代的细节意识、细节文化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投射。
从细节审视生态课堂,还因为每一个细节总是会真实地保留着课堂教学生态“基因”密码的细胞,这也是一只有待我们去破译的课堂教学“黑箱”。这无疑是一笔极其可贵的生态研究资源。每一个细节就像一个个完整的“标本”那样,可以永远地保存着,供我们多次琢磨、反复研究。我们都不会忘记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细节。读着这样的细节,除了被深深感动以外,你能理得清这一细节包蕴了多少内涵?即使在今天,这一细节依然生动鲜活、精彩迷人!
从细节审视生态课堂,还因为它十分有利于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并从中去体悟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高效地实现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的研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离不开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教学实践智慧,赫尔巴特把其称为“教学机智”,并明确表示“谁将成为好的教师或是坏的教师,左右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如何形成这种机智”。(《世界的美的启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显然,课堂教学的细节正是最生动、最原生地保留着这种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实践智慧的生成。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以强烈的细节意识,去研究生态课堂千变万化的细节表现,开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的细节价值呢?
一、体察细节的过程
所有的细节都是一个“过程”。课堂教学细节有各种教学要素的参与,在课堂的环境中发生并延伸着,形成了细节的生态过程。有一则发生在体育界的真实故事:第一届奥运会的100米冠军获得者是美国的特内克。他之所以成绩出众,是因为在100米赛起跑前,在脚下找了个小窝窝,正好把脚尖放了进去。果然,发令枪声一响,他立刻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就因为这样一个过程,他起跑的速度比谁都快。影响课堂教学得失成败的那些细节,如果我们细细体察,往往也可以发现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步。
一位老师教《时间像什么》这一课。课文是一首诗,诗的第一小节是这样的:
等待的人说,/时间是蜗牛,/它的脚步太慢。/忙碌的人说,/时间是飞马,/它跑得太快。
看来教师很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忙着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等待时间的体会。于是,有的举了食堂买饭菜时等候的厌烦;有的举了上医院看病,按号次排队的闹心……教师称赞学生说得好,还不时地“把掌声送给他”。可是,诗歌的本意是这样吗?这首诗旨在说明时间是可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从整首诗的主题看“等待的人”是什么人,显然指的是懈怠懒散、不抓紧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人。他们觉得“时间像蜗牛”,正是无所用心的“闲人愁日长”。这跟生活中必要的等候,如食堂买饭买菜、看病按号就诊等遵守公共秩序的“等待”不是一回事。可见解读这首诗的关键一步是先要正确理解“‘等待的人’是指哪些人”这个问题。现在,因为在过程中丢失了这一小步,忙于联系生活实际,就造成了对诗意的曲解。细细分析这一教学细节的过程,我们就不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所以,研究细节,我们必须关注细节的过程,过程在这里就是课堂生命活动留下的一个个足迹。
二、要倾情感受细节的状态
课堂教学细节,不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这里体现着师生的动机,即他们朝着怎样的教学目标在共同努力;表露出师生的情绪,是愉悦还是消沉,是激情还是冷漠;传递着师生的意志,勇于求新的、敏于发现的、乐于探究的那份执著和顽强;展示着师生的个性,不同的性格在这里汇聚、碰撞、互补和相容……正是在这种细节的具体状态中,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动作都有可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也许就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成为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请看罗海玲老师记述的一个教学细节:
这是一堂情境创设得比较好的课,上的是《庐山云雾》。我确信,学生们都陶醉了。诗意的课堂当然结尾得余音袅袅。于是,最后的总结升华阶段,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庐山,你想去做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我要去尽情地观赏庐山的美景。”有的学生说:“我要带上摄像机,拍摄下这人间的仙境。”有的学生说:“我要去山镇牯岭买栋房子,做庐山居民,这样就可以天天观云海了。”我赞赏地说:“很好,那样你就可以生活在仙境之中了,多么悠闲自在!”接下来,有说去野营的,有说去弹奏的,有说去吟诗的等等。正在这时钱伟刚(这是一个平时有点油滑的男生,人聪明,爱唱流行歌曲,不过据说三年来一直是班里的“捣蛋王”)举手了。我想,在这么诗意的课堂上,这个蜡笔小新式的男生应该不会怎么过分吧,他应该会说到庐山去一展歌喉什么的。再说,瞧他把手举得那么高,应该是好事。可是他却站起来大声说:“我想娶个庐山姑娘做老婆。”这惊人之语一下子使教室炸开了锅,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捂着嘴笑,到后来干脆放声大笑,毫不避讳。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这句话而笑,也不排除个别同学幸灾乐祸,笑钱伟刚把整个课堂搞糟了,等着看我怎么收拾。我心里真的有一刹那的恼火,瞧,刚才好好的教学情境眼看要荡然无存了。我突然急中生智,心想,这也不算太坏,应该大度点。于是开口道:“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愿望哦,庐山山美、雾荚,在那儿出生的姑娘肯定也十分的聪明、俊俏、可人。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钱伟刚果真有意娶庐山姑娘做他的新娘,那可是一件美事。在庐山云雾中举行一场婚礼肯定十分浪漫。希望届时,我和全班同学都受到邀请,前去赴宴。待到那时,再想起今天的课堂,该是多么值得怀念的往事!但是钱伟刚同学,你必须认真学习,注意品德修养,不断增强自身魅力才行,你说是吗?”这回,他笑了,是那种腼腆的、脸红的笑。全班学生都开心地笑了,真心地笑了。课堂原来的气氛并没有破坏,仿佛因此更浓了。
(参见《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2005年6月20日)
这是多么生动逼真的细节,作者把师生交流对话的状态,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我们因此看到了教师如何顺学而导,激发孩子的多元感悟;平等对话如何由谨慎到放松;在出现“另类”声音时,教师的机智应对,又如何寓教于调侃之中;而那位叫钱伟刚的孩子则如何从无忌的快人快语到腼腆脸红……你也许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体悟这一细节中所蕴涵的教学实践智慧,感受到生态课堂的那一份天然、精彩和美丽。
三、要细微审视细节的智性
在生态课堂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充满了智性的交往活动。这里有智力的角逐、智商的展现、智能的交聚和智慧的闪光。所以,在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向生态课堂的时候,无疑会更多地关注到充盈了这些细节的智性的光辉。
一位老师在导读《北京亮起来》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刚才,我们尽情地朗读了全文,细细欣赏了短片中北京的夜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北京的夜晚真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北京的夜晚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金碧辉煌”。
……
师:是的,正如大家所说——北京的夜很美,美景再有关文,真是赏心悦目……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国家能源紧张,要节约用电吗?我们这儿经常停电,大街上好多路灯都不亮了,北京为什么还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那不是太浪费吗?
师:是啊,我们提倡节约用电,处处节约用电,就不禁要想:北京的夜晚是否太铺张了,“限电”与“北京亮起来”真的矛盾吗?请你静静思考,然后再听听小组里别人的意见。
:我认为不矛盾,听我爸爸说,限电也是有地区差别的,比如农村停电较多,我们城市相对少些。北京是国家的大城市,我想那儿限电应该会宽些,不算浪费。
:我也同意刚才同学的说法。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的重要旅游城市,外国朋友到我们中国来,我们能让他们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北京吗?
……
这里学生质疑“北京是灯的海洋,怎么不知道节约用电”,大家倾情讨论,虽然各执一词但都有理有据;教师相机诱导,未作包办代替,取得了更佳效果……这无一不体现了对智力的引领和智能的开掘。生态的课堂不正是一片养育智慧的沃土吗?
四、要敢于反思细节的价值
构成生态课堂的教学细节,有的可以成为我们感悟成功教学、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但也有的可以成为我们反思教学行为、引发求异思考的节点,这就要解构已经存在的细节,并作新的设想和建构。对教学细节的这种“反其意而用之”或“推倒重来”的设想,也是在研究生态课堂中对教学细节的另一种价值开掘。一位老师写有这样一个教学细节——
教学《寒号鸟》一课,学完了深秋、初冬时喜鹊和寒号鸟的表现,在读到“严冬”这部分时,文中有一句“可怜的寒号鸟却在半夜里冻死了”。我提出:“寒号鸟可怜吗?”许多同学纷纷发表意见:
:寒号鸟是可怜的,在冻得像冰窖一样的崖缝里活活冻死了。
: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哆罗罗,哆罗罗”打哆嗦,发出最后的哀号,多么可怜呀!
……
正在其他同学不约而同点头赞许的时候,有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认为寒号鸟一点也不可怜,不值得大家同情。谁叫他不听别人的劝告,只顾享受,不肯劳动,这是自作自受。”
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声音,也是一个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声音,含着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于是我顺势一引:“是啊,寒号鸟的遭遇是自己懒惰造成的,用不着可怜。课文中用词不当,你敢于挑战教材,很好!那么,在咱们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寒号鸟吗?”
(好几个学生就开始检讨自己的不是,都说像寒号鸟,老师一一表示赞许。)
审视这个教学细节,有几处地方有点令人费解:首先,教师发问“寒号鸟可怜吗”,几个小朋友认为寒号鸟“是可怜”,对寒号鸟表现的只是一种“怜悯”,这是不是对课文的正确解读,是否需要进一步引导?第二,有一个小朋友说“寒号鸟一点也不可怜”,是“自作自受”,并得到了教师的赞许,那是不是教材错了,要不要改过来?第三,既然寒号鸟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老师再叫学生“在咱们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寒号鸟吗”分明要大家去“对号入座”,是否有点不妥?
其实,作为寓言故事的课文,主要应当让故事形象去感动人,从中体悟出富有训诫意味的道理,而并不一定要贴上一张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简单标签。课本中说“可怜的寒号鸟”并没有错。因为“可怜”既有“值得怜悯”的意思(作形容词用),也可以有“鄙视”的意思,如瞧不起某些人,就称之为“可怜虫”(参见《现代汉语词典》)。所以在学生表示确实‘可怜”(怜悯之心)时,教师要引导大家去细读课文,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是谁造成的”,不要因简单的同情而模糊了事理。学生表示不值得“可怜”,要批判教材时,更要说明“可怜”的另一种鄙视意思,问题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些机遇去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而是简单化、形式化地要学生对号入座去检查自己,颇有点“力气没有花在刀口上”的遗憾,造成了在建构和谐的生态课堂中教师引导的不力。
五、要透彻剖析细节意义
细节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说它细小,其实往往意义重大。我们常说“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都在说明小细节不可等闲视之的道理。从细节入手,研究课堂教学生态,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对细节所蕴含的意义作深入地剖析。21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法罗,在被要求最简明地归纳自己的成功原因时,只说了5个字“魔鬼在细节”。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对细节的意义不可小觑的道理。
请看青年教师孔建芳收集的一则关于朗读指导的细节:
一位老师在上《丑小鸭》一文时,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读课文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读着读着,就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你们行不行?(行)那就试试吧!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
(学生自由地、投入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表情。自由朗读后,教师采访学生)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当时的心情。
师(采访):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过了,这是为什么?
:当我读到哥哥姐姐欺侮他时,心里很伤心,所以脸上的表情就难过了。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
师:(采访)老师刚才发现你读书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为什么?
:当我读到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心里很高兴,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师:你真会感悟,还幸福地享受着别人的幸福。请你读给大家听!
师:还有哪些同学,在读到哪里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怎么样了,请你自由站起来发言。
……
对于这样一个细节,孔建芳老师是这样剖析其意义的——
徐世荣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有一段名言:“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教例中,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作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把每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摒弃了如何朗读的技巧指导。这样,学生朗读时就不会去追求像老师那样的朗读,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生活体验,把课文内容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朗读当然是有声有色了。学生有了体验后,老师采访学生说:你刚才哪里读得很××,你为什么这样读?这既是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理解,也是学生自己在评析鉴赏课文,而这千言万语都没有化成抽象的语言,一切的朗读指导尽在不言中,这无疑是朗读指导追求的更高境界。要学生能达到这一境界,还得依靠老师敏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朗读指导里,教师关注学生的感悟、体验与理解,而不强行“传授”,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的角色,从一个方面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显然,这一剖析既有一定的理性深度,又有指向教学实际问题的力度。在普遍看重朗读的技巧指导的情况下,这一细节却注重以激发学生的体悟来提高朗读质量。在朗读指导中,“拨动心弦”确实要比“技术传授”重要得多、生态得多,也有效得多。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生态课堂的大量信息,都是学生、教师生命发展的节点。细节展示生态,我们可以听到开花的声音;细节构成人生,我们可以观赏缤纷的色彩。细梳这一缕缕的细节,我们才充分感受到了生态课堂的和谐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