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以什么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激烈论争。一批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诸多新思潮中成为了主潮流。
关键词:先进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新思潮 主流
“在人类历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然而,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成为新思潮主流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 众说纷纭:纷繁庞杂的新思潮的出现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战线上呈现了百家竞起、异说争鸣的生动局面。当时流行的主要思潮除了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主义等。
我首先来到原子弹爆炸纪念广场。那里有草地,有纪念塔。1945年,美国一共在日本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一颗扔在广岛,一颗扔在长崎。原子弹把教堂都炸成了两半,墙上的照片上记载着当时的情景。今天,在蓝天白云下,在绿色的广场上,在原子弹爆炸的纪念塔下,我们看见一些外国人正在默哀,正在纪念死难者。在广场旁边,是一个和平公园。公园里有瀑布,还有潺潺的溪流,旁边还放着一束束鲜花,这些鲜花也是纪念被原子弹夺去生命的平民的。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曾在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中起过一定作用,但他们不愿看到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称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是很危险的”,嘲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能做的事”(《每周评论》第31号)。他以赶紧解决实际问题为幌子,实质上是要用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是让人们不要被马克思、列宁“牵着鼻子走”。
1920年10月,研究系骨干张东荪等人陪同罗素到湖南讲演。张东荪回到上海后,11月发表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12月又发表了《现在与将来》。梁启超也撰写文章,支持并发挥了他的观点。张东荪、梁启超口头上也讲社会主义,而实际上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无知识,和原始人类的状态所差未必甚大”,真正的无产阶级没有形成,没有谈论主义的资格,不可能成立共产党,社会主义宣传也要少做,否则就会制造“伪劳农革命”。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潮流。
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在1919年8月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文章,明确指出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他旗帜鲜明的声称:“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布尔什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一味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谣言,就拿凶暴残忍的话抹煞他们的一切。”
2 撰文演讲: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主潮流
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争取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青年,他们创办的报刊,曾一度针对无政府主义观点发表了大量文章,既有严肃的批判,又有热情的帮助。《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刊物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李达的《无政府主义之解剖》、邓中夏的《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长篇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有革命热情而误信无政府主义的青年很有教育意义,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
留日归来的杨匏安,于1919年11月至12月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过长篇连载文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相当系统的介绍。留日学生李达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在国内出版,并撰写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在国内发表。在美国留学的张闻天也发表了《社会问题》一文,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留法学生蔡和森则“猛看猛译”马克主义书籍,供自己和他人阅读。留法学生周恩来则表示:“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而走。”
马克思主义是否能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教育和争取群众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在当时的中国,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大多是热情而又幼稚的青年,他们主要是认识问题。蔡和森在讲到建党初期的历史时说:“我们开始工作时,在上海、广东、北京均有无政府主义者合作……不与无政府主义者合作是不行的……经过一时期的辩论后,他们这些先进分子都被马克思主义化了,而成为我们的同志了。”
针对张东荪、梁启超的假社会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开辟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专栏。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的批判了研究系的错误观点。他们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指出中国的工人、农民遭到国际帝国主义、本国资本家和地主的多方剥削和压迫,生活十分艰苦,革命愿望非常强烈,爆发革命是必然的趋势。国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掠夺,它极力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谓“开发实业”、“增加富力”,独立的发展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的出路是联合劳动群众,组织革命团体,实行社会革命,改变生产制度。他们指出张东荪、梁启超主张的实质,是要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条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这场论战延续了一年多时间,驳倒了研究系的错误论调。
3 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主潮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为正确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潮流的斗争。
3.2 植被生境构筑的研究 库区水位周期性消涨过程中,水体对库岸的长期冲刷、侵蚀和浪淘使得土壤结构被破坏,植被生长基质极不稳定,植被难以扎根生存。因此,如何通过一定的工程辅助措施来构筑适合植被修复重建的生长环境十分重要。学者们对于适宜植物生长的生境构筑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对驳岸土壤基质进行加固的生态护坡技术研究,以及对驳岸进行形态上的改造使其适应水位消长的水位变动适应性的策略研究。
从1918年7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和讲演。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在上海出版。陈独秀在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了《劳动者的觉悟》《马克思的两大精神》《马克思学说》《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等一系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讲演。李达1921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马克思还原》一文,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作了系统的介绍。
4 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主潮流
回顾这些年阶段性的收获,不禁感慨“何其有幸,成为教师”。身为教师的我,岁月永远年轻,时光总有明亮的眼睛去见证,在童心未泯中无限循环着寄怀未来。今后路上还会持之以恒地内省和热爱,用巨大的决心、自律及努力,让心灵常与原点相伴,在无限循环的童心未泯中,不忘专业的支撑,花期常在、始终善良。
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出国勤工俭学。在国外,这些有志于改造中国的青年得到了广泛地接触西方社会、进一步寻找真理的条件。在经过反复的比较和长期的思索后,他们纷纷开始了向信仰并且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团体,也曾多次举行讨论会,探讨各种主义,团结教育青年掌握革命理论,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虽然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团体后来都出现了分化,但毕竟是多数青年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
干法回收工艺流程短,且不需要使用酸碱溶液,减少了有机废液的产生,但是高温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针对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模式,分析回收过程的各项成本,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建立回收利润的模型,表达式如下:
经过努力,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不仅打退了各种纷繁庞杂的新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而且团结争取了一大批青年,使他们摒弃了曾经信奉的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开始信仰并迅速投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行动中去。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并成为社会公认的新思潮的主流。
总之,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争,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战斗的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广泛传播,并最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才“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9页。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3]《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4]《蔡和森的12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