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商的理论反应_情商论文

情绪智商的理论反应_情商论文

对情感智商的理论回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商论文,理论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13X (2000)02—0071—08

情感智商是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情感智商理论现在已经风靡全球,开放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就国内来说,有关这一理论的书籍出版频率很高,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说。但在这些书籍中粗制滥造者有之,简单模仿者有之,将其庸俗化者有之。这一理论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包括该理论本身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述评这一理论的同时,力求肯定其合理部分,对某些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作了有分析的批评,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或修正。

一、关于情感智商的概念

情感智商这一心理学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专家约翰·梅耶在1991年首次提出,并在1996年对其含义进行了修订。但情感智商这个新概念,是在《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写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后,才成为美国社会广泛传播和讨论的话题,而后流行于世界。

情感智商,也叫情绪智商, 英文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Q)。情感智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正象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水平高低一样,情感智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力水平高低的。

情感智力本质上是情感与理性协调联结的结果。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情感活动尽管有其非常自主的神经生理机制,但它又与主管理性活动的大脑皮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情感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独立活动能力,可以影响、冲击、甚至阻碍理性,但它在许多情况下,又可以接受理性的控制和调节。

情感智商和情绪智商一般情况下所指是一样的,但在心理学中情感和情绪是有区别的。情绪是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比较明显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欢喜、悲伤等,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而情感是指一个人在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支配下,对当前面临的事物的切身体验或反映。情感大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显然,情感比情绪更具有稳定性,更能体现人的一般心理状态。因此,情感智商与情绪智商在具体使用中还是有所区别的。情感智商强调比较稳定的一般的心理状态,情绪智商强调具体的、特定的心理状态。

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和理论传到我国后,被简称为“情商”。本文中避免出现“情商”这一在中国学术界和新闻出版界广泛使用的简称,是因为该简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情商”是单纯指“情感商”或“情绪商”。其实情感智商和智商既有区别也有内在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中明确指出:“智力并非一个单向度的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 它还包涵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体能智商(PQ )……”可见,仅仅把EQ理解为“情感商”或“情绪商”是不确切的。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切的理解,本文不采用“情商”这一流行简称。

情感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理智而单独存在的,情感有智力因素。情感的产生、起伏变化、渲泄,尤其是情感的调控,没有理智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知和驾驭他人的情感,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恰当的情感分寸,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尤其是在逆境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激励,理智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平常说某人爱感情用事,说某人做事太鲁莽,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缺乏理智,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和行动。我们劝他们时总是说:“理智点”,“要三思而行”,意在要用智慧控制感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某人的情感智商高,实际上是在说他的基本智商是那样高,以致它足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人的大脑内,应该有一种情感区与智力区沟通的渠道构造,情感智商高的人,这种沟通渠道一定畅通,情感智商低的人,这种沟通渠道可能狭窄。

事实上,在健全的机体内情感和智力是互相制约的。情感控制着智力发挥的作用点和方向;智力也调控着情感产生和释放的强弱及方向。

根据以上的道理,我们说,那种把情感和智力对立起来的观点,那种把情感和智力绝对分离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有害的。有时我们把情感和智力分别作为单独的对象,那是为了研究和写作的方便。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情感和智力之间没有区别。

二、关于情感智商的五大内涵

彼得·塞拉维在解释情感智商的内涵时将它扩大为五大类:

第一,认知自己的情绪。

第二,妥善管理情绪。

第三,自我激励。

第四,认知他人的情绪。

第五,人际关系的管理。

有些研究者认为,认知自我,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情感智商的首要基础,自我激励是情感智商的推动力,人际关系是情感智商的一个要素。

从彼得·塞拉维所概括的情感智商的五大内涵可以看出,它的要点一是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二是自我激励,三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显然,普通心理学很早就列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之内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没有被纳入情感智力中,而在普通心理学中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都被视为并列的“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动机、兴趣、意志等排除在情感智力之外,这种情感智力,是不可能对人类的生活和事业产生象西方情感智商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的作用的;情感智商理论也就是不完备的理论。其实,动机、兴趣、意志与情感有密切关系,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情感或情绪。

据以上所述理由,本文将彼得·塞拉维的情感智商五大内涵扩展和概括为新的五大内涵:

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第二,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

第三,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

第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

第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读者可以看得出,本文作者提出的情感智商新的五大内涵,是在彼得·塞拉维的基础之上,在传统心理学已有理论体系之上的综合和扩展。本文作者认为,有了这种综合和扩展,情感智商理论会更完善、更符合实际、更有说服力。从这五大内涵里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智商理论,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情感——意志智商理论。不过,为了照顾大家已经形成的叫法,本文作者还是沿用“情感智商”这一大家已经习惯的名称。不过请读者注意,本文中,我们在谈情感智商时,实际上是在谈情感——意志智商。从这五大内涵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情感智商理论非常注重对情感、意志等的控制,控制、驾驭、调控、调节、妥善处理等词语的反复出现就是这个意思。不懂控制或调节,就等于没有掌握住情感智商理论的精髓。只有懂得了控制或调控,才能真正理解情感智力也是一种智力,情感智商也是一种智商。所谓调控,是指双向的调控,既有情感、意志对智力的制约和调控,也有智力对情感、意志的调控和影响。而所有心理和行为的调控的实现,都离不开意志。所以完备的情感智商理论,是不可能不包括意志在内的。

从上述情感智商新的五大内涵,可以给出情感智商新的概念是:它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有人可能会认为本文给出的情感智商的五大内涵,会把情感智商这一术语泛化,会使五大内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种看法仅仅把情感智商理论局限在学术圈子里,不利于情感智商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情感智商理论的发展。其实,本文中情感智商的五大内涵相互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情感智商理论强调的是情感、意志的智性,以及情感、意志对于基本智力的制约和影响。这一贯穿于情感智商五大内涵之中的观念在第一、第二、第四内涵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第三内涵表现的是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都是一种情感和智慧相结合的心理现象,离开了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所谓情感智商对于基本智力的制约和调节作用,是很难实现的。单纯的情感对于基本智力的调节和制约就显得有些单薄。实际上,动机、兴趣、自我激励本身处处渗透着情感,动机、兴趣、自我激励本身就是情感智力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动机、兴趣、自我激励这种心理动力的真正实施,也是离不开意志的。至于第五要素所说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更是情感智力发挥作用最集中、最广泛的天地。广义地讲,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五大内涵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不仅不会使情感智商泛化,而且会使情感智商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备,同时也更加实用。

我们已经说过,调节和调控是情感智商的精髓。既然调节和调控对理解和运用情感智商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就有必要单独地论述一下。

这里所说的调节和调控,主要是指自我调节和自我调控。有关调节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体内平衡论的机体调节概念。机体调节是指有机体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自身运动、生理反应等,以维持平衡、稳定的的机能。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和血液中的水、氧等的特定含量或浓度,就需要机体的调节。比如在体内缺乏食物时就会感到饥饿,有机体就会发动吃饭行为来弥补这一缺失。在吃过一定的食物后,机体恢复平衡,不再感到饥饿。机体的调节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生理调节过程,发生在人身上的这种调节并不具备重要的社会意义;具有社会意义的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也就是说人的所有行为和心理都需要自我调节。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自我调节的人就是不正常的人,这种人会处处碰壁,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对情感的调节或调控是自我调节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这种调节或调控就不存在情感智力和情感智商。情感调节或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的基本程序是自我意识到情感状态的不平衡,需要调整,调整又需要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智力的参与;接着是如何调整的问题,这是一个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选择调整方式、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是主角;然后是具体调整,具体调整需要意志力的积极参与,没有意志力这一过程就无法完成。情感的调节或调控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往往需要较多的反复。

自我调控是在自我调节理论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本文之所以多处使用调控一词,是为了强调人的自主调节和自主控制,是为了强调调节的力度;而且调节和调控所指是有所不同的,调控有控制和制止的意思,调节则缺乏这种力度。

三、情感智商在人的成才中的作用

情感智商在人的成才过程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

最典型的说法是: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商的确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应归功于情感智商。也就是说,智商不是人成才的唯一决定因素,情感智商才是制胜的关键。

所谓20%与80%并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量计算结果,它并不意味着在人生成功中有一个绝对准确的20%和80%的比例,它只不过表明了情感智商在人生成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智商并不是唯一的,尽管它的作用不可缺少,但我们过去把它的作用估量得太高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嘉纳说:“芸芸众生,命运之神往往青睐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不是命中注定就有惊人的成就,而后天的努力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归因,这当中情感智商是命运天平中关键的砝码。情感智商较高的人一般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机遇,最终取得成功。”

著名的成功学家,曾为两届美国总统顾问的拿破仑·希尔博士,在他的有名的《成功定律》一书中,总结了“成功定律”15条。这15条定律分别是:1、明确的目标。2、自信心。3、储蓄的习惯。4、进取心及领导才能。5、想象力。6、充满热忱。7、自制力。8、任劳任怨不计酬劳。9、迷人的个性。10、正确的思想。11、专心一致。12、 合作精神。13、战胜失败。14、宽容他人。15、实施黄金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难看出,这15条中,至少有10~11条与本文作者提出的情感智商五大内涵相一致,或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象自信心、自制力、迷人的个性、专心一致、合作精神、战胜失败、宽容他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与情感智商理论内涵如出一辙。“成功定律”与情感智商理论原是相互独立的体系,可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成功定律”从一种理论的角度证明了情感智商理论的正确性。它也说明了情感智商在人生成功中确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这15条定律中,能跟基本智商搭上界的最多不过5条。

曾经有一项调查,对象是1981年伊利诺州某中学81位毕业演说代表与致词代表学生,这些人的平均智商是全校之首,他们上大学后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到近30岁时表现却平平。中学毕业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龄人。

我们来看看科技和文化史上的一些例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达尔文、洪保德和大诗人海涅、拜伦等人在上中小学的时候,其智力和学习成绩并无超人之处(当然这也与这些奇才的超人之处,不易被一般人发现有关)。可是,这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或不高的人,后来却成了举世公认的杰出人才。

我们再来看看经营管理方面的例子:凯文·米勒小时候学业成绩不好,高中毕业时靠着体育方面的才能才勉强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不仅老师和父亲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我也没有一般孩子那么好”。可是,正是这位平庸无奇的凯文·米勒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成为美国著名的洛兹企业集团的总裁。

上述例子都说明,基本智商在人生成功中并不象我们过去曾经认为的那样起决定作用,而被我们忽略了的情感智商却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1983年由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叶忠海等四人所著的《人才学概论》就已经指出,“人才的成功和失败,不是单凭智力水平如何,还要看他的心理品格。一个人即使智力条件差些,但他具备了人才成功的优良心理品格,主观上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也能锻炼成才。因此,研究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因素时, 必须深入研究人才的心理品格。 ”1985年第6期《人才研究与交流》杂志上发表的刘光仁、 罗永康写的《“开拓型”人才非认知因素方面的一些特点》一文,对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20位人才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些人在智力或学业上多数没有超人之处,而在非认知因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谓非认知因素,是指“注意、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项心理品质及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刘、罗的研究指出了非认知因素在成才中的重大作用,但在界定非认知因素时,将能力也列入其中,显得有些混乱。我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相比,在这个领域的一个明显差距是,我国学者没有脱开传统心理学、教育学的范畴,把这个问题仍放在“非智力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这样的圈子里来考察。而美国学者则引入了情感智力和情感智商这一新概念,把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拉到智力的圈子里来考察,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观念发生了飞跃。尽管我国学者黄药眠早在1957年就有了“智性的情感”这一提法,(注:黄药眠:《问答篇》[A], 见《初学集》[C],长江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但他作为文艺理论家, 是就形象思维等问题来谈“智性的情感”的,并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它。而我国其他学者,尤其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没有由此受到启发,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智性的情感”与情感智商或情感智力在含义和提法上已经非常接近了。可惜,我国学者与它擦肩而过,没有再深究。客观地说,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步还是较早的,但理论深度和系统化都不够,因而没有产生美国学者那么大的影响。

20%与80%的说法,是就普遍情况而言的。在主张这一说法的人们看来,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领域,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爱情婚姻方面,都有这样一种大致的比例。如果我们详细考察,就会发现,情感智商在导致人们取得成功中,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文学艺术领域和爱情婚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在社会领域或与社会领域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领域和爱情婚姻方面,情感智商所起的作用明显地超过自然领域。其原因也不复杂:社会领域或与社会领域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领域和爱情婚姻方面,都是与人打交道或探究人的。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智商低,不会了解和把握自己,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别人,自然会败下阵来。在社会的不同领域,情感智力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比如,对情感,文学家更注重体察和探测;政治家更重视把握和控制;教育家更注重阐释和引导;社交家更注重理解和利用。

情感智力也是一种智慧。什么叫做智慧呢?孔子说,“知人”,即理解和鉴别人。(注:“樊迟问仁。孔子道:‘爱人。’问知〈同智——引者注〉。子曰:‘知人’”《论语·颜渊》。)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认识别人叫做智慧,了解自己叫做明白。(注:《老子》三十三章。)可见,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就已经把自知和知人等情感方面的智慧包括在智力里了。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在学校读书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不少人碌碌无为,在校的高分数、高智商不见了。他们经常抱怨与人相处难,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自己没有可利用的关系,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等等。这里除了社会环境、机遇等因素外,情感智商低或不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感智商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平平,被认为智商一般甚至智商低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不少人却如鱼得水,他们摆脱了在校学习时的被动状态,成为领导者、富商、作家等等。他们适应了社会环境,抓住了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善于把握和适应领导者的愿望和要求,善于把握和处理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因而他们成功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了社会的骄子。

这种情况,虽然不能说普遍存在,但就其学校教育来说,不能不引起思考。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重视智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视了情感、意志、动机、性格等重要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一旦走上社会,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这种教育就很让人忧虑了。学校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种素质教育,不仅是指智能素质,而且应当包括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

情感智商对于文学艺术领域在许多情况下比智商更重要。因为文学艺术主要是以人为对象,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认知自我,尤其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认知和理解他人,尤其是他人的内心世界,是文学家、艺术家最重要的基本功。托尔斯泰、曹雪芹、歌德等大作家都是认知自我和他人的高手。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托尔斯泰时说过,

只要我们注意地观察旁人,就可以研究人的活动规律、激情的变化、事件的联系、种种环境与关系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只有在自身的意识中才能观察到的内心生活活动最隐秘的规律,仅仅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全部知识是既不深刻,也不准确的。谁不以自身为对象研究人,谁就永远不会获得关于人的深邃的知识。……正是自我观察使托尔斯泰伯爵的观察力变得无比敏锐,使他学会了以洞察一切的目光来看人,这一点是不会有错的。

……认识人的心灵,乃是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最基本的力量。作家可以以其他引人的特点使读者为之倾倒,但是只有具备上述的素质,他的才华才能真正有力而且持久。(注: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尼·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A],《西方文论选》下卷[C],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428页。)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认知自身和他人,尤其是自身和他人的灵魂,对于作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没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没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就不可能写出或表现出人类的各种情感。许多作家的创作就是内心情感的释放或喷发。巴金在谈《家》的创作时说:

的确,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象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一直到1931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注:巴金:《谈〈家〉》[M],《新声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也许有丰富情感的人很多,但将这种情感有控制地、定向地释放或喷发出来却需要较高的情感智商。

四、智力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情感智商理论出现之后,许多人在充分肯定情感智商在成才和取得成功中的重大作用时,有过分贬低智商在其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倾向。比如20%与80%之说。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有了高情感智商,就一定能在所有领域获得成功,其实这属于一种矫枉过正。

情感智商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所起的一切作用,最终都是要通过智力去具体实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还是依赖于人的智力。人类区别于动物,首先在于人类的智力。而情绪,别的动物也有。万物莫灵于人,主要在于人有智力。

在自然科学领域是以客观的大自然为对象,情感在这里派上用场的地方不是很多。除了与大自然搏斗时所需的勇气、毅力,除了探讨大自然奥秘时所需的信心、兴趣、意志等外,其所需要的主要是智力。而且,科学研究讲究要排除个人的主观情感。所有的科学家或专家,不管他的情感智商高低,他的智力商数在他所从事的专业范围内一定是一流的,否则,他就很难在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中占据领先位置。像爱迪生一样勤奋和有毅力的发明者大有人在,但能像他那样在科技发明方面做得那么多,那么好的人却微乎其微,这只能归结为他们的创造发明的智商不如爱迪生。像爱因斯坦那样勤奋和有毅力,并对宏观世界的奥秘抱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也不少,可是能发现相对论的只有爱因斯坦,这只能归结为爱因斯坦比他们在想象力、在宏观世界的整体哲理把握等方面,有更高的智商。

高智商,仍是科学家所梦寐以求的。培养和造就高智能的人才,一直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每个人所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情感智商的重要性,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智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情感智商理论的正负效应

情感智商理论的出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它使人们开始从单纯重视智力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使人们重新看待情感、意志、信心、激励等心理因素在成才和获得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当今,世人普遍重视智力投入,而忽视被认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情操、意志、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培养;情感智商理论的出现,从理论上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的认识偏差,为人们真正把情感智力的教育和培养放在十分重要,至少同智力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和例证。随着情感智商理论的不断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情感智力的教育和培养在全社会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情感智商的理论价值也是很明显的。过去,情感、意志等被认为是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就是单纯的基本智力。情感智商理论的出现,使智力的外延和内涵都扩大了。这是人类对自身智力认识的一个飞跃。现在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情感、意志等作为一种智力因素,对它们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当然,情感智商理论本身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美国学者所概括的情感智商的五大内涵,就有其不全面的缺陷;再比如,20%与80%的说法,也有其绝对化和夸大情感智商作用的偏颇。尤其是国内有些介绍情感智商的文章和书籍,为了产生广告效应,把情感智商说得神乎其神,什么“人类创造财富的最新法宝”,什么“通过EQ测量可以精确预知每个人一生发展道路上的每一种可能及其答案。”这些说法都言过其实,是一种为了追求商业效应或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

对情感智商理论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只要进行感情投资,就可以保证左右逢源,做官则仕途畅达,求学则可以戴上博士帽,经商则可以腰缠万贯等等。情感智商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为这种说法或做法提供了一些理论根据,因为他强调认知和驾驭他人情感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做任何事情,抛开社会道德不说,感情投资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仅有感情投资,还不能保证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

对情感智商理论的另一种误解,即认为只要会拉关系,就可以升官发财,就可以成名成家。情感智商理论确实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即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不是“拉”起来的,也不是靠“技巧”,甚至也不是有意追求而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靠优佳的人格魅力,靠真诚和信誉,以及善解人意,多为别人着想等建立起来的。可以说,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然而然的,非主观刻意为之的。这是其一。其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各项事业的成功中,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不在业务素质上下功夫,把精力主要用在拉关系上,不务正业,是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真正成功的。我们不要把情感智商理论等同于庸俗关系学。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即情感智商理论所强调的成功,是非常注重实际效果的,至于对能够取得成功的大背景就不怎么注意了。如果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里,情感智商的有效发挥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不健全的社会里,情感智商的发挥就很值得忧虑了。比如,这个社会流行的是阿谀、拍马,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的大多数只能是阿谀之徒,拍马之辈。这样的一种高情感智商是多么可悲的呀!我们还是赞赏我国古代那些气节高尚的人,正像宋玉诗中所说,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注:宋玉:《九辩》。)

本文作者认为,现有的情感智商理论缺乏人文精神,所以对情感智商还必须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研究。比如控制自我情感和他人情感,我们知道情感智商理论一直是从成才或成功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它,就会对它有另一种看法。

众所周知,人文精神一直呼唤人的自由和个性,反对压抑个性、压抑正常感情。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都有这个内容。而情感智商理论十分强调对自我情感和他人情感的调节和控制,并认为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人的情感在相当程度上是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由于成功或事业的需要,不惜改变或控制某种情感,这在许多情况下,无疑是对天然情感的压抑,因而它有“反人”文精神和“不人道”的因素在内。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情感智商理论控制情感,压抑正常、健康感情的一面。情感智商理论应当注入人文精神。

收稿日期:1999—04—02

标签:;  ;  ;  ;  

情绪智商的理论反应_情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