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军队医学;心理救援;人才队伍;现状
一、执行救援任务人员心理健康概况
执行多样化救援任务人员,因受救援环境恶劣多变、救援任务危急复杂、不可预知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等问题的客观影响,在主观上易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伴随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焦虑、愤怒、内疚、恐惧、抑郁、情感障碍和急性应激反应等。以参加救援任务部队官兵为例,参与高原抗震救灾任务官兵的躯体化、焦虑因子分值及总平均分值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在灾害救援任务中,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孤立感、无能为力、倦怠、恐惧及危险等方面。在负面压力的影响下,可导致救援工作绩效降低,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产生社会适应的问题,因此对救援人员开展医学心理救援显得十分必要。
二、军队心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心理卫生工作思想认同方面相对保守我军
的心理卫生工作在思想层面上还相对处于保守阶段。面对心理卫生问题,各级机构特别是基层单位还普遍的归结为思想问题,没有上升到心理卫生的层面,往往认为普通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就可以解决问题,心理卫生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效能的时机,在管理层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客观认识。部分单位对心理卫生工作的认识还局限于上级指示和文件要求上,基础建设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相反,少部分对心理卫生工作理解透彻、重视程度高的单位,则通过系列建设发展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
2、心理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2.1学历教育专业设置尚不完善
目前军队院校的医学心理专业开设相对较少,部队专职心理医生来源相对局限。大部分单位的心理医生是由非心理专业的临床医师兼职,在系统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培养心理专业人员是军队心理卫生工作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专业人才来源不足,势必会影响部队心理卫生建设成效。
2.2任职教育培训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逐渐重视,部分单位有意识的培养了专职或兼职心理医生,但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基础培训还不够系统,专业层次还不够高。部分人员虽通过培训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工作实践机会相对较少,经验缺乏,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还不能完全满足医学心理卫生工作需要。
3、专业医学心理救援力量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在自然灾害、事故、战争等各种重大事件中,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所遭受的心理打击是空前的,由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类军事行动心理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军战史表明,每次军事行动都会出现战斗应激反应引起的减员,美军国防部于1999年颁布指令规定了美军防治战斗应激反应的指导思想、策略方针和不同成员的职责。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建有专业的紧急心理救援中心,在2009年“涅夫斯基”列车脱轨事件发生后仅几个小时内,首批心理专业保障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向受害者及其亲属提供心理援助。近几年,我军在心理医学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既往的特大自然灾害中,部分灾区幸存者、遇难者亲属以及参与救援的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军队派出的心理救援队伍在心理救援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5.12”汶川地震中,各军医大学、军种、战区医院抽组的由医学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救援队伍快速赶赴灾区,对当地受灾群众以及救援官兵开展了大量的早期心理辅导、心理干预和心理援救工作,为受灾群众重新建立了生活勇气,为广大救援官兵鼓舞了斗志士气。但在历次救援行动也发现了军队心理救援队伍发展建设上的短板,专业心理救治机构设置不足,专职医学心理卫生人员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成为军队执行多样化任务时,特别是执行重大灾难救援行动时的掣肘问题。进一步加强医学心理救援力量建设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医学心理救援既是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进行早期预防和心理干预的实际需要,也是新时期各级军队医疗机构专业体系建设和形成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医学心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推动军队医疗机构心理卫生工作发展进步,须建立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专业心理救援力量,对于如何建立优秀的医学心理救援队伍,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清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心理健康就是战斗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认清做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保障与政治思想、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有机结合途径,切实加强心理专业人员从业技能、加强心理健康保障能力建设水平,为保障和提高战斗力做出努力探索和实践。
2、加强人才建设,切实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的心理卫生人才队伍
2.1适当发展心理专业学历教育利用院校教学优势,适当增加心理专业设置,加大心理专业人才正规化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为军队各级医疗机构的心理卫生专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储备。目前设置心理专业学科的军队院校主要有陆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等。
2.2同步提高任职教育培训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托军队院校举办各种心理培训班,提高心理卫生人员专业水平。近几年,各院校先后举办了多种心理专业培训班,包括全军院校心理学教员培训班、部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全军基层心理行为训练骨干培训班、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能培训班。通过这些培训班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心理专业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二是利用精神类疾病临床资源,提高心理疾病诊疗能力。各级单位应有组织、有计划的选派专职或兼职心理医生到有精神和心理专业的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能力。三是邀请医学心理专家帮带指导。定期邀请地方或军队医疗机构的医学心理专家召开座谈会和知识讲座,通过讨论、讲学和辅导等形式,提高基层单位心理卫生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
结束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军队医疗救援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救灾、更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习俗和外国的环境因素,如受害者和救援队伍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迫切需要在医学救援队伍中形成医学心理学专业救援力量,积极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文娟,陈发金,王瑜.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常见心理疾病及干预[J].科教导刊,2012,(31):253-254.
[2]高存友,甘景梨,赵兰民,等.高原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1,7(54):545-546
论文作者:刘大磊,王腾,牛存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心理论文; 心理卫生论文; 军队论文; 医学论文; 专业论文; 工作论文; 培训班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