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教学“画前意识”培养论文_付月

论初中美术教学“画前意识”培养论文_付月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锦河农场学校 付月

初中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师和学生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育学生“画前意识”的极好机会。我们看到,部分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往往热衷于绘画技巧、真实感的完美,忽视自身“画前意识”的酝酿与培养,导致作品无病呻吟,得形而失神,作画过程艰涩勉强,聊无绘画的愉悦和激奋。实践使我认识到,如果学生积淀了丰厚的画前意识,则将会有助于学生克服前面所提到的种种绘画尴尬局面,不可遏止的绘画冲动和作者难以言状的艺术灵感,将伴随着整个绘画过程,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美术作品质量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提炼自然事物的神韵本质是“画前意识”的基础

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其作品是社会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对自然现实进行审美观察和审美认识的结果。因此要克服学生绘画中无病呻吟的现象,就必须树立观察生活深入自然的自觉意识。

自然生活中,有着人们所熟悉的由各种造型展现的构造与形体之美,还有通过绚丽多彩的光波传播色彩的斑斓之美。面对自然物中的美感因素,学生不是停留在一般的观察和不找边际的自我陶醉之中,而是要“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我们徜徉在山水间,感受自然之形式带给我们的愉悦是,从中感悟、琢磨出有着无比精美为妙且又朝气活力的意味。这种精美活力,其实就是自然事物的神韵。学生通过这种事物神韵的感兴、捕捉,才能寻觅、提炼出与其相呼应的具有表现力的绘画形式。“画前意识”要培养的就是在审美主客体相互会通的过程中敏锐地提取自然事物神韵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会明白: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追求自然形象表面的逼真,而是把握形象所展现出的那种线条和形式的优美律动,那种暗示着生命成长蜕变的颤动和活力。如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师会自然而然的讲透视,学生则会把描绘校园建筑作为绘画的基本主题。我们要求学生不是先考虑如何把建筑物透视画的更准确,而是强调每个同学动笔之前把对校园的描绘与平日阴晴雨雪时在校园里的游戏、散步、观察、感受结合起来,即看到校园的优美建筑、花草垂柳,更要体察那种校园是伴随我成长、学知的校园魅力。师生们还以参观的形式共同讲述校园文化历史、成长点滴故事引起情感共鸣,使每个学生在绘画前先完成对校园魅力意识体味。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实际上表达了对校园的眷恋和体悟之情,而绘画中描绘的校园也来自于学生“画前意识“中对校园魅力的认识、积淀。

二、关注学生造型的特征是“画前意识“的主体

学生进行绘画,画前意识总是先由认识和理解美术本身的特殊性质,继而转变到支配学生心态和实践操作的主导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是造型的基本特征,在画前意识的培养中,教师应牢牢抓住作为造型强烈的可视性和可感性特点,教会学生运用视觉艺术语言,最大限度地表述学生作品的立意和美的追求。

在绘画表现中,生活真实与表现真实相统一的局限性,决定了画前意识中的选择意识对于视觉艺术的特殊意义。客观事物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自身生长的形态和品格。一切物体构成多种线和面的视觉冲击,产生种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和谐,但是宽广无的自然空间、各种自然生物所延续着的生命运动、人类生活展示出的故事情节,要求我们在体察把握的同时,融进学生顽强的选择意识,抓取典型的故事瞬间,力求表现的形象更为简洁、完美,因此学生绘画作品也就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认识学生感觉是“画前意识”与绘画实践的纽带

既然绘画作品是学生对自然生活和物象的观察体验之结果,于是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把握客观事物的艺术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观摩评价某幅作品时,常常会脱口而出“××同学的感觉很好”,或者称赞说“××的感觉找得对”。其实,感觉是绘画中学生对于客观世界感悟的一个心理体验过程,具有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是由灵感派生出来的激情和敏感。这种激情与敏感虽然那么短暂,但却是在形象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闪耀明亮的一瞬,是学生自身艺术素质和个性直觉品质的灵感在现。

在审美实践的深入表现中,感觉又有着一个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从表现形式的确定、构图的完善、形象的调整、技法的运用等等都离不开感觉的把握,需要学生凭直觉给于选择和创新。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艺术大师作品欣赏,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训练,以及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观摩分析,启发学生加强对感觉总要意义的认识,涿步丰富对直觉经验的积累,增强直觉选择的敏感度,完成营造神圣而丰满的画前意识境界。

四、发展学生想象和形式美创新是“画前意识”的重要环节

当我们在培养学生感觉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由于直觉和特定的环境氛围引起的另一种画前意识的现象,那就是想象。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表现:当面对生动的形象或某种氛围是,学生构想会像火球般鲜明地飞腾而出;当悠扬的音乐回荡在耳边时,学生的思路也会像山泉般娟娟地流淌着。这些联想虽然是瞬间的,有时是模糊的,甚至是破碎的,但却具有艺术语言的特定含义,是一种很美的画前意识。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绘画欲望,在完成作品的每一个进程里强化了学生的直觉,潜移默化地唤起并延续着学生最淳朴的表现和追求。这正像我们所看到的70岁的民间剪纸艺术家高凤莲,她的女儿刘洁琼在徒手创作民间剪纸作品时,当进行到后阶段,她便会不知不觉的边剪边唱起家乡的民歌来。”可见,正是那种感觉意识和联想意象,促使她把剪纸作品的拙味表现得那样真切可爱。

有意味的形式还因内容的不同,学生思想、情绪、感觉的差异呈现出绘画作品的丰富性,或端庄有力,或纤细秀丽,等等,都离不开形、色、线、面的有序或无序的组合,最终达到画面和谐统一的美感,形成了可供引起人们审美情感的形式信息。教师试图在画前意识培养中活跃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构筑现代美术多种形式美的创作手法,体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主观感受和审美兴趣,使得全体学生“画前意识”的形象思维得到深化。

以上所谈的是我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对“画前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时代,绘画作品越来越强调体现人的个性和人的创造技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学生“画前意识”的培养愈丰富、愈敏锐,给予作品的美感便愈充足,这也是美术学科教学深远意义之所在。

论文作者:付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论初中美术教学“画前意识”培养论文_付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