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倦怠论文,成因论文,对策论文,教师职业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中小学教师作为社会的特定群体正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教师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聘任制、量化管理举措的实施等,使得教师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及心理素质方面常常透支[1]。在这样的压力和挑战下,教师对教学工作也会逐渐产生倦怠感。如果这种职业倦怠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根除,教师的工作和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很大的危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也势必受到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与冷淡。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众多,例如,对教师所赋予的圣人标准与教师常人心态的冲突,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和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导致的心理落差等等。由于学科性质和教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学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下面,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来浅析一下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相关成因,并努力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新课改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作为语言教学者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熟练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更需要进一步投身于教学改革实践,加强业务学习。若英语教师一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师正处于转型期,要让他们从原来已经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转变过来是有很大难度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了一定教龄的英语教师而言其难度就更大。来自于中学的部分英语教师还缺乏相应的能力来适应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还无法适应我国英语教学在内容、形式、教法和节奏等方面的改革。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和大班施教这些挑战感到十分焦虑[2];而且对成功的期望值越高,心理焦虑感就越严重。
以英语教材为例,以前的统编教材更多地强调语法、句法方面的基础知识,而现在新课改的调整之下,教材的选用灵活性也大大提高,如上海现在中小学用得较为普遍的牛津版英语教材、新世纪英语教材和展望未来等英语教材,从其编排的结构和体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视。其中,牛津版英语教材在编排上就特意分成了听、说、读、写几大板块,而且,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等也有所设置,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注重说和写等实际能力的锻炼,但有些教师仍然用老一套的语法分析法把reading部分和language input部分的课文讲了之后跳过speaking和writing部分就结束了一个单元。其实,如果认真备课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牛津版英语教材的编排结构是很紧凑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集中的话题,课文中的几个部分也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的,那么教师何不较好地利用起来从而加强锻炼学生的说和写方面的实际能力呢?如果一味地机械灌输的话学生不仅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且也会厌倦英语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自认为已经尽心竭力地把知识教给了学生,而学生却不能理解其良苦用心且成绩也不理想。长此以往,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所产生的挫败感就油然而生,所以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2.心理饱和情绪产生的负面效应
“心理饱和”指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种任务的心理状态,即心理的承受能力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若长久处于机械工作的状态,人的心理更是容易疲惫、倦怠。教学工作也不例外,不断重复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惫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对于这一点,本人在讲解牛津版英语教材中的“让步状语从句”时深有体会。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语法都相对较为简单,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语法大致相当于以前初中语法的难度,而且其中的大多数语法学生在以前就学过或者接触过。我曾经在讲解despite,in spite of和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的区别时,就反复强调前两个连词只能跟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而相应的后三个连词则应该跟句子,同时举例进行说明。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交上来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有的学生还是反复地出错。经过分析之后,我才明白自己对于这种耳熟能详的知识的传授已经缺乏教学热情,上课时我忽视了对于这种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又容易出错的知识的传授技巧,加之学生对原来接触过的知识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我就未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质量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因此,重复性的教学带来的“心理饱和情绪”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态,教师对教学工作机械地应付,缺乏主动性,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并引发职业倦怠心理。就如刚才提到的英语教学案例,如果教师反复地强调这点知识,而学生却一再犯错误的话,教师或许会误认为是自己的表达有错,甚至认为学生反感自己,这样的话教师就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职业倦怠感。
3.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英语作为中考、高考、留学和晋升职称的必考科目,其考试成绩已被作为选拔和鉴定人才的必要参照,因此,社会和家长对英语都很重视,相应地就会对英语教师抱有很高的期望。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职能有所减少,其专业性更多地体现在他们能对学生探索和钻研的领域给予专业水平的指导。然而,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绝大多数仍然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并且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与教师的升职、晋级、加薪、奖金或评优等利益挂钩,很多教师因为评价结果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英语学科的评价尤为不利,因为英语学科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而像高考之类的升学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笔头上的功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而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年轻的英语教师,虽然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知道英语课堂中听、说等实际能力的重要性,但真要想付诸于实践就存在很大阻力和困难。因为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长久的锻炼与实践方能见到效果,英语教师如果利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的话,难免会碰到课时不够、见效较慢等困难。等到评价考核的时候,教师就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因为考试制度仍然存在,学校、家长等大多也看重最后的白纸黑字的考试成绩。长此以往,英语教师也会失去创新和尝试的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适合当前的“应试教育”,职业倦怠由此滋生。
4.英语教师的外向性格加之教师工资偏低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情绪状态最重要的主观因素,良好的性格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无限乐趣,性格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也有紧密联系。研究表明,恰恰是那些富有理想和热情洋溢的教师及执著地为实现其工作理想而努力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些教师工作过分投入,希望自己通过努力来帮助改善学生的问题,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相匹配时,职业倦怠就可能产生。其中,英语教师较为典型,因为英语世界中的文化更多提倡的是价值的体现,不像汉语文化中提倡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思想。受此影响,英语教师大多性格比较外向,有着饱满的热情。他们在开始工作时就会很有自信,有着很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认为自己也能做到最好,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发现当英语教师并非自己想像中的那么有成就感,尤其是长期教中小学英语还会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在逐渐退化。加之工作准备也有可能不充分,所以最终产生职业倦怠感。
此外,任何职业都是以劳动价值决定劳动报酬的。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学生想要增加自己步入社会的竞争力的筹码,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而英语教师作为这一工具的传授者和教学者,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英语教师,其劳动报酬却并不理想。或许有人会说,英语教师的工资水平远比同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工资水平高,而且其学科地位也比较明显,但是实际上比起英语翻译等英语专业从业人员的薪水来说,英语教师的工资简直不能同日而语。所以,面对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很多英语教师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最终很有可能不安于教书这一现状,从而转向其他职业。
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加强英语教师培训,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而有效地配合教师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就英语教师而言,我们就需要培训他们加深对语言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应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是一门交际性的语言,作为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在语言应用学和教学运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技能[3]。同时,教师还应当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也应该分别加强对师范院校学生、新任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除了教授他们较好的语言教学技能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感。至于新任英语教师,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工作,如对新教师实行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任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也可以组织他们相互听课、评课,为教师提供自我检验的机会,加强他们自我提高教学技能的意识。而对于在职英语教师,尤其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工作满意度很有可能会逐渐下降,所以教学上就难免表现出无力感和倦怠感。在这一阶段,学校就应该多组织教师彼此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组织他们展开教学研讨会,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新教法的优点和科学性,从而开阔教师视野,提高科研意识,激发教师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缓解教师的心理饱和情绪
职业倦怠的产生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尤为重要的。学校领导要积极地了解教师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职业特性并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使得教师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也能获得职业上的安全感[4]。同时,学校也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适应教学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减少孤独,排除心理障碍,促进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以上提到的英语教学中的“心理饱和”现象,英语教师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还要试着去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尝试和创新不同的授课方法,正如作家郑渊洁所说:“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这样,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学生也有了新鲜感并对英语课有所期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降低了由学生心理饱和而引起教师心理饱和的几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有积极的心理准备,沉着地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缓解自身的饱和情绪。如果实在出现心理饱和状态或厌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向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等到自己精神饱满的时候再重新投入教学之中。
3.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英语学科评价体系
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学校就应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就应该多元化、人性化,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思想和专业进步,不再以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唯一指标[5]。这样,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就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目标,教师工作从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情景设置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其次,从学科评价体系上来说,我们就应该建立灵活多样的学科评价体系,对于英语学科教学而言,我们就应该注重口语等实际能力的评价,鼓励英语教师大胆地创新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英语学科的评价,我们也应该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学习技能评价、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等;在终结性评价中,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的传统考试模式,以单元测试、口语评价、听力评价、学期活动情况参与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同时,这种多元、反思和发展性的学科评价体系也有利于教师消除职业倦怠的心理。
4.教师个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社会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我们更多应该考虑到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还应该从个人因素来进行不断地改进。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寻求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机会,努力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教师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积极地面对新课改带来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误区。
最后,如果自己已经步入职业倦怠的误区,教师就应该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法,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帮助自己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和增强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若个人难以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也可寻找心理专家的帮助。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职业,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抱有正确的职业期望。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把原本是家庭的、社会的责任也强加给教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个体减轻压力,减缓倦怠感的产生,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