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_科学论文

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_科学论文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谈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化学论文,值得关注论文,性问题论文,高一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念的界定

适应,用一句话解释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适应性,国内学者基本上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个体为取得自身与环境相互协调而在某种身心活动或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能力特征。所谓学习适应性,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手册》中提出:“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学习适应性应包括身心发展、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几个层面的适应。

二、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认识和改造自我的工具,在保持人类自身及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化学教授,原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皮门答尔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化学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的科学”。原美国化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里斯罗1997年编著出版的《化学的今天和明天》的副标题就是“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科学是物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人们需要物质,物质科学就永远不会消亡。”

学校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化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初中、高中及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然而,近年来,中学生对科学(尤其是化学)表现出的兴趣剧减,以科学为职业的魅力渐趋消退。在《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调查报告》中指出:“只有10.75%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只有9.25%的学生是为了进一步发展这门科学;只有17.5%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16.5%的学生是为了将来从事与化学生产有关的职业。”(注:彭频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调查报告.化学教育,2001.6)因此,当务之急是在青年人把科学拒之门外之前捕捉科学(特别是化学)对他们的吸引力。

高一年级是化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在初中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在高一阶段却落伍了。案例:A生(男)、B生(女),均为初中自然科学的科代表,初中三年自然科学的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B生,初中自然科学的学习显得较为轻松,即使在初三中考复习阶段,老师允许其选择完成少量作业,中考时两学生的自然科学成绩都属优秀之列,顺利地升入地区重点高中。高一学习阶段,学生回来拜访老师,此两人竟都反映高中化学学习跟不上;高二学习阶段,又反馈说受化学拖累,文理分班只能选人文科班,A生还担心化学会考的成绩连C级也可能达不到。

从初中升入高中,又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地发现、重视并正确地疏导、指引,不仅仅会影响短期学习,甚至可能成为其终身发展的一大障碍。导致这一不适应现象的可能原因有:

1.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首先,从智能发展角度来看,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地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又分两种水平: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生多为理论型,能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即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又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因而,高一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此外,高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与儿童期及青年晚期的相对稳定相比,这个时期显得动荡不安和快速多变,高一学生极具代表性。他们的自我意识高涨,情绪体验丰富、细致,情绪起伏特别大,时而热情奔放如火山爆发,时而郁郁寡欢像冰山雪封,连学生自己都无法解释原因,让人难以理解。在人际交往方面,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有所疏远,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离开了初中熟悉的教师与同学,高一学生需要一个缓冲阶段来逐渐融入新的环境。

2.学习环境的影响

(1)课程结构的影响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以既定的课程目标和各类课程固有的价值为依据,以此所确立的课程结构明确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和比例关系。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如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息的视野与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相互独立的倾向,开发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

①整体设置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整合为科学,各地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或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努力鼓励创造条件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

②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普通高中课程在科目种类上应多样化,内容、要求应有层次性。

浙江省于1988年启动中小学课程改革,把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科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在基本保持各科教学体系的前提下,调整章节安排,拼盘式综合,称为《自然科学》。自1991年试点,1993年秋正式在全省范围的初中推行综合理科性质的《自然科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3年秋季,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启用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由初中综合理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相当于初三的《自然科学》一下跳跃至高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其实还有《社会》演变为《地理》和《历史》,高一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三相比增加了许多,而相应巩固消化的时间减少了,这需要高一学生的快速调整与适应。

(2)初中综合理科教师的化学素养所带来的影响

由《初中综合理科教学方法调查与分析》可知:“在初中综合理科教师中所学专业的学科性比较强,原学习物理专业的人数最多,占35.59%,其次是生物专业占28.82%,还有部分地理专业的教师。”(注:李敏文,张雪艳.初中综合理科教学方法调查与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2)据悉,目前尚没有“科学”专业的高师院(校)毕业生。而调查发现,受过系统的综合理科培训的教师只占到1.39%。在《关于学生对初中化学教师素质要求的调查及思考》中调查数据显示:“有91.4%的学生认为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要求教师化学专业知识精深和宽广的共占67.6%”。(注:鲍明伟,马宏佳.关于学生对初中化学教师素质要求的调查及思考.化学教育,2000.6)初中缺乏化学素养的师资给学生进入高中的化学学习埋下了一个不适应隐患。

3.化学学习的特征

(1)知识内容的难度突增

不少学生反映,物质的量、电子云等概念难以理解,似乎很“玄”。确实,初中化学课程是启蒙教育,体现化学入门学习的特点,知识点多以基础、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述,以富有趣味和可体验的方式呈现。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学生的学习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做基础。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剧增,升入高一的学生一下子接触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群,其抽象思维缺乏必要练习,还不能适应。此外,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在体现重点、难点的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难点知识过于集中于第一册,如摩尔概念及其计算、氧化还原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及应用等,不少学生难以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学习自信心。

(2)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

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及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将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转型。由于初中化学是入门学习,教材的编制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要求低,学习内容多是知识型,能力型的较少,教师在教学不同知识内容过程中常运用类比,实现新知识的同化,教学效果明显。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同的题型分别建立各自的思维套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操练,不少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对教师及教师的思维模式产生依赖心理;而高中化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高一层次的要求,而且高中教师上课节奏快,有时上课重在点拨,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这一要求的突变令不少高一学生无所适从。

由上可见,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重视和解决这问题是化学教育工作者极为迫切的客观需要。

三、关注的内容

作为一名高一化学教师,应关注实际存在的关于高一新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明显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查研究。

1.理论研究

(1)学习发展心理学,了解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研究有关学习心理学,把握学习过程的特征、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影响学习的因素。

(3)研究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征,关注化学特有的语汇系统、化学特殊的思维方式及认知过程。

2.调查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

(1)问卷调查高一学生的具体化学知识学习状况,包括化学概念的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化学计算的学习、化学实验的学习等几个方面。

(2)就个别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访谈,并做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觉、了解学生对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的认同程度。

3.分析调查所得的信息

首先,应进一步研究针对性的有效教学,以教促学;其次,应加强学习指导,特别是化学学科的学法指导及学法应用指导,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时代的发展向培养人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种种新的挑战,未来的教育,需要教师形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保持敏锐的洞察能力。以上是本人的浅见,希能引起更多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

标签:;  ;  ;  ;  

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