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作为传统建筑元素的瓦进行分析,梳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使传统材料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从而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关键词:瓦;古典园林;传统元素;意境;
瓦,或称屋瓦、瓦片,为传统建筑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瓦诞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据考古发现瓦最早出现在西周前期,东周春秋时期被普遍使用,西汉时期工艺取得明显进步,使用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故称为“秦砖汉瓦”。
一、瓦在建筑中作用及分类
瓦在建筑中的使用主要是作为一种屋面材料,防止雨水渗漏。其次,瓦还有排水、保温、隔热、隔音、防火、防紫外线等功能。
瓦一般指粘土瓦,粘土瓦的生产工艺与粘土砖相似,但对粘土的质量要求较高,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我国目前生产的粘瓦有小青瓦、脊瓦和平瓦。按照瓦的铺设部位分,可以分为屋面瓦和配件瓦;按照瓦的表面形态分,可以分为有釉瓦和无釉瓦;按照瓦的铺设方式分,可以分为鱼鳞瓦、仰瓦、合瓦、仰合瓦。
二、瓦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瓦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应用形式多样,除了作为屋面材料应用于园林建筑中,如堂、殿、阁、楼、亭、榭等,还广泛应用于铺地、景墙、廊道、院墙等部位。在园林中瓦的作用面被极大地拓展,除了使用功能还兼顾装饰功能。
1、应用于花窗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注重对园林意境的营造。瓦的形态特征相比较砖,因为有了曲线元素,更显轻盈,拼接手法也多种多样。所以瓦在古典园林中不仅可以铺设于房顶,还可砌在墙中为窗,即漏窗。借景、漏景为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精髓,虚实交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明代计成在专著《园冶》中关于园林的借景时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意思就是通过窗来将美好的景致收入到有限的空间内。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借景,通过窗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因此花窗中国的造园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又重要的角色,不仅数量多、花样繁,而且制作优、品位高,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精彩之作。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花窗的砌筑用材大致可分为青砖、青瓦、琉琉砖瓦、竹木等四大类。以定型烧制的青砖砌筑的花窗最为考究,光滑细腻、坚固耐久、富丽精工,情韵足而格调高。青瓦漏窗备料容易、砌筑简便,多以一正一反两两相错或同正同反两两相接手法,利用瓦片的弧形构成各式各样的四方、二方连续图案,形式多样。与砖窗相比,瓦窗具有一种流动圆活的曲线美,通透性能也好,物美价廉,因而在园林中得到更为广泛的采用。
2、应用于铺地
明代计成在《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就有瓦。苏州四大名园中也多件瓦片与其它各种材料的组合,如瓦片与鹅子石(鹅卵石)、瓦片与青版石、瓦片与砖等相互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面纹样。常见的纹样有:砖瓦与卵石镶嵌的海棠纹、十字灯景纹、海棠花纹、冰裂纹等;以瓦和卵石相间的球门纹、鱼鳞纹、芝花纹、套钱纹等;以及全用碎瓦的水波纹等。瓦片组合铺地整体感和形式感强,使装饰性和实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排水性能好,又能防滑,曲线柔和,色彩雅致,很适合我国江南一带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在苏州留园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
三、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设计中,瓦早已不仅是一种建筑构件,而是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的载体被大量应用在中式风格的设计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利策建筑奖的获得者王澍先生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先生设计的瓦园,采用竹扎结构支撑,拆迁回收了6万瓦片,这些瓦并非是完全相同的色泽与规格的材料,相同的是有着温润而朴拙、内敛而淡然的气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用王澍先生的话“瓦在我眼中它并不仅仅是种建筑材料,它代表了一种境界,也代表了我的建筑观。”由此王澍也被称为瓦片之上的建筑大师。通过王澍先生的作品,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瓦这种中国传统材料的魅力所在。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瓦片应用作品是隈研吾先生的新津•知艺术馆。“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的设计理念,在新津•知艺术馆设计中他采用特殊材料的绳线串联起飘浮在空中的瓦片,灰色的瓦片和灵动的水动静相宜,建筑外形既有流畅的动感,又有含蓄的气质,让这个建筑消失一般。而采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法制成的外立面瓦片,就是材料与自然融合消失的方式。
四、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比较古典园林,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形式更加多样。与新的材料,新的施工工艺相互结合,既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又不失传统的文化韵味。近年来流行的新中式院子系列中,瓦片和青砖倍受青睐。究其缘由,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彰显出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传统精神的回归;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之强,挖掘潜力之大。
1、应用范围广泛。
在传统园林中以瓦为铺地材料,与不同的地面材料组合,可素雅内敛,也可精致华美,然而鲜有在道路的收边中应用的。现代景观设计中把瓦片作为园路的收边材料,不仅富有美感而且还兼顾实用性。规整式的园路与自然式的种植直接衔接有时未免呆板,若以曲形的瓦片收边作为过渡则灵动自然许多。
瓦与石材相结合应用于圆形铺地,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广泛采用。石材的精致与瓦片朴拙碰撞在一起,清新雅致,别具一格。瓦不仅可以应用在地面还可设于池底,瓦片自然拼接出水波纹样,与水景相得益彰。在景墙设计中,瓦与钢材结合最具时代特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使单调的墙面增加了富有趣味性的肌理效果。
在笔者所参与的“常德市屈原公园提质改造项目”中,瓦片材料在多处得到应用。在公园东入口“天问广场”两侧景墙中,瓦片相互搭接构成镂空式花墙,“隔而不断”既可以起到空间围合的作用,又不阻挡视线;在树下林荫活动场地铺装设计中,采用瓦片和卵石两种材料,卵石分黑色和黄色,以瓦竖向拼贴勾勒出海棠花纹,两色卵石填缝。建成后整体空间意境静谧、优雅;因屈原公园是常德市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公园,因此瓦片在海绵城市中也多处得以应用。如在公园西入口生态滤池中,瓦片曲线两个方向拼贴,在雨季池中有水时,瓦如池底泛起的涟漪。在旱季池底裸露时,既可作为铺装走人,又可给人池水涟涟的意境联想,可谓一举多得。
2、体现出设计的生态美学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贯彻“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确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优先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新的设计语境下,原本作为防水材料的瓦也开始转变“方向”,从横铺到竖铺,与卵石、砂等滤水材料相结合构成雨水花园和滤水沟,在雨水初期收集发挥着渗、滞、净等作用。我国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却古已有之。把中国的传统元素合理融合到现代景观生态设计中,做到既具时代性和生态性又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在世界的景观舞台上大放异彩。
结语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瓦始终静默于屋檐之上,庇护着世世代代的儿女子孙。而今瓦已经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一段深刻的文化记忆,一种历史的载体。因此,如何用好瓦这个传统材料,如何在当代的设计中挖掘出新的应用形式,以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1986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明】计成.园冶[M].重庆出版社,2009
[4]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二期工程比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8
[5]楼琦峰.传承与发展---中国园林学习心得[J].景原学刊.2008
论文作者:王晓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瓦片论文; 园林论文; 材料论文; 卵石论文; 建筑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传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