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而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这一科目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又不仅仅是普通的创造性思维,它是结合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知识特点,培养如何解决思考数学知识点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文章从创设学生需求之境、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101-01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创新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高度重视,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导创新思维
第一,以学生为本,激活课堂,让学生“活动”起来。教学中“动”是关键,“活”是灵魂,它具有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就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学生们按小组分开布置各组任务,让学生们下去之后进行预习并标注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样以来学生们的思维就会被大大的打开,学生们敢去想,敢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大方的和全班同学分享,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想法也会越来越多,思维被打开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要总拿着以前的老观念,老师是老大,学生必须服从老师,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21世纪,国家提倡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意识的偏向谁,更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要多予以语言和适当物质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可以让解决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能使他们在想象中获得新发现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不断扩大其知识范围,创造条件,丰富感知,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如教育学生在平时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及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规律,注重图形与文字表述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和现象及数学中的模型,为展开想象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联想法去类比诱发人们的想象,去扩展人们固有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类比。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先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而对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可让学生利用类比方法来进行。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见同类型的题目,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可把题目变形让学生来做,以此来发散学生思维,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数学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信息处理的思维、方法与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老师的讲授去接受与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实践和锻炼,使学生在看、听、说、做、想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学有所用的目的。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让同学们先观察前、后、左、右的同学所处的位置,使学生对位置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教室座位的平面图来讲解如何认识和确定位置,接下来笔者又设计一个现实生活的活动—“看电影、找位子”,在生活场景中传授和展示数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大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基于我国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强调学生不要死板的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勇于思考,大胆向老师发问,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就要向老师提问和老师探讨,不要害怕冲撞老师;同时老师也要和善的和学生探讨,不能一口就把学生否定掉,要耐心的和学生沟通交流,多一点亲和力。古话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以发展的。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在一定意义上的质疑本身就是创新。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勤于质疑、乐于质疑,教师对学生在质疑中出现的不当观点,正确引导,以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
总之,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应该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让学生们思维更加开阔,更敏捷、更机智,不至于在传统教育的机制下思维变得僵硬、固化。创设学生需求的环境是创造之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是创造之根。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是我们课堂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宋筱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小学时代,2010(5).
[2]凡心理.试论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
论文作者:杨玉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思维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