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分析论文_陈达良,骆实,彭永东,仇尔宁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分析论文_陈达良,骆实,彭永东,仇尔宁

广东省佛山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28300

【摘 要】目的:探讨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至 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对患者行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其中,16例患者行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2例血管内治疗失败转开颅,脑内血肿合并脑疝5例,脑内血肿9例),24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分离或夹闭瘤蒂时动脉瘤发生破裂4例,及时进行处理,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术后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术后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9例,及时进行处理,7例患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1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昏迷,1例患者死亡。结论:该组病人进行开颅手术多为合并颅内血肿,手术方式选择仅能考虑开颅颅内夹闭,对颅内出血患者不论行夹闭或血管内治疗,均能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防治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在手术术式选择上,血管内介入因损伤小、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相对优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特别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并发症显著少于开颅夹闭。

【关键词】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94-01

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前循环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0%左右[1]。在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自2015年1月至 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至 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16-75岁,平均(45.8±5.6)岁,在患者入院后对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确诊,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6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16例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24例行血管内治疗。

1.2治疗方法

16例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中打开患者侧裂池以及颈内动脉深面的脑池,对患者脑池内脑脊液进行吸除,直至脑组织塌陷,部分破裂动脉瘤患者颅内压较高,可通过缓慢释放周边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降低颅压,暴露载瘤动脉;其次,分离动脉瘤蒂时,尽可能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时,应尽量显露瘤蒂周围结构,明确瘤蒂血管周围的解剖关系,避免夹闭深部穿支动脉,必要时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2];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在术中暴露颈内动脉,伴有颞叶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瘤者,可先打开侧裂池释放部分脑脊液并清除部分血肿,颅压降低后再显露颈内动脉;动脉瘤周血肿较多的动脉瘤,在尽可能不损伤脑组织的前提下,对患者脑池及脑血管周围血块进行清除;最后,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对患者及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24例患者开展血管内治疗。主要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开展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在责任动脉瘤瘤壁破裂处进行填塞,置入3-8枚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为患者实施全身肝素化,在尽可能的实现动脉瘤腔完全填塞的同时,要能够保证载瘤动脉的血流通畅性,若是在开展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颅内动脉瘤破裂,仍然需要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破裂口实施闭塞处理,之后对瘤腔实施致密填塞,若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血管痉挛,予注入罂粟碱药物进行扩张治疗,若发现形成的脑血栓,就需要及时为患者开展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分离或夹闭瘤蒂时动脉瘤发生破裂4例,及时进行处理,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术后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1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多,出现下丘脑反应4例,其中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术后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9例,及时进行处理,7例患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1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昏迷,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的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后,容易出现再次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术后患者易出现脑血管痉挛,长时间的脑血管痉挛会导致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攀升,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患者病情准确判断后及时进行处理,尽早进行手术,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上对动脉瘤的治疗原则为,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蛛网膜外下腔出血合并脑内血肿原则上采用手术夹闭,夹闭过程一并清除颅内血肿;老年动脉瘤患者以及前循环多发动脉瘤患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梭形或基底较宽动脉瘤等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评估,选择血管内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早期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所选4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9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术后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9例,7例经处理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昏迷,1例患者死亡,证实了对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的风险,防治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在手术术式的选择上,根据患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向,结合患者的基本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可能以最小的手术治疗风险取得动脉瘤牢固闭塞,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黄光富,李志立,等.伴有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出血动脉瘤的超早期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6): 664-665.

[2]蒋震伟,许文辉,张翔,等.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9):175-176.

[3]李国峰,邓光策,曾敏敏,王岳华,姚兴军,毛振敏.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2):152-154.

论文作者:陈达良,骆实,彭永东,仇尔宁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分析论文_陈达良,骆实,彭永东,仇尔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