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求创,研之求科论文_陈昊

学之求创,研之求科论文_陈昊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1)

摘要:科研成果和科研成绩历来是大学老师和大学生应该必须要有的成果,此成果不分大小,皆代表科研成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对学习的总结、老师的指导、知识的探索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以及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在学生时代更能明白学生的职责、义务以及使命感……

关键词:科研 音乐研究生 学习方法

上大学,时而觉得成果、科研等词语与自己遥不可及;大学后才发现,有时候争一次、拼一把、博一回才会让自己与成果、科研挂上钩,沾上些许关系……

研一的学术节上,我听到过一次有关科研消息,但那一次也仅仅是“消息”,原因是我没有注意听,所以自然成为了消、熄(消失的消、熄灭的熄)……后来经过多方面的打听,才得知有关科研成果的具体要义,而且这也使得一个让我思考良久的问题有了直接的答案:研究生就是做研究。做研究必须又要有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庞大和可怕,可以采取阶梯式的表达与阐述,从最基础的开始,通过专业性较强的文章或有创新点的表演(包括视频)来阐释对理论持有的不同观点、对曲目的二度创作和把握、极致且富有感情的处理方式以及本专业研究再方法上进一步的小创新等等……然而这些我们都懂,也都会,却让这些自己努力而来的成果在夹缝中不经意间,溜掉了……

发论文,是我们最常采取与科研套近乎的方式,但好些同学经常说不会写,其实没有多少人会写,我也不会写,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思想禁锢在了脑海中的那片不毛之地,抑制了创新的能力,没有机会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所以才会导致此种结果。一位知名教授曾经说过,一本书绝不可能全是创新,有一节创新就不错。所以我个人觉得对创新的理解尤其重要,有一点创新即是不同,且要以小不同现大不同,以点盖面,以面而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又不会无从下手。

其实我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值得跟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划,但规划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就可能直接影响到方法和技巧,所以有关学习方法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1.学习态度,

2.逆向思维,

3.应试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每当我看到别的学校、别的学院、别的同学在科研上又取得什么成果,又在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时,我总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专业没有这种项目?为什么我们没有这种机会呢?究其根本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还是专业的原因?就以我自己的专业为例,看书写作好像成了我们专业的代名词,虽然读了为数不多的些许书籍,却仍旧没有发现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但学以致用总归有所体现。读书意在通过文字的语言来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语言)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研究的一直进行中得过程。读书以增加内涵,可以很好的提高一个人的内在涵养,让人变得里内均非常有气质;学习知识,书籍通常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对得绝对性,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领略智者的思想,如今有很多名著,阅读这些名著,可以让我们领略其他智者的思想,让我们的思想也变得广阔起来;读书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阅读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人的悲欢离合,了解到人间冷暖,所以可以让我们早日看清社会,从而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我的很多同学常说我好像胖了一圈,我总是笑着说,吃的好!有时候我想,是真的吃得好吗?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且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听、看、写上,但回答的时候总不能说:我是看书看胖的、写文章写胖的?我个人认为我没有很好的将“书”的延申性作用发挥出来,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欲速则不达。所以根本原因是我们“被动”的习惯了,而没有去主动的把握机会、把机会争取。

其实我们应该去感谢学校、感谢学院所组织的讲座和活动以及我们同学的各种音乐会,我个人一直有一种学习上的错觉,就是觉得只有所谓的大家讲的知识才会非常有专业性、非常受用,几场大家讲座后我的收获寥寥无几。我错了,于是我开始反思,最后得出:我的观念错了,理解太过于狭隘,思想过于束缚,思维不够散发……于是从那以后,我开始参加各种学校的讲座,有文学院的文学知识讲座、教育学院的教育讲座、舞蹈学院、戏剧和影视学院等等,甚至国际教育学院的汉语课,我旁听了近两个月,这些讲座和课程感兴趣的我就边听边思考,不感兴趣的我就只听,直到听到感兴趣的。至于我为什么要坚持去听这些讲座与课程,我认为这些理应同属艺术的范畴,因为如果我现在抛弃了他们,那么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已经放弃了我。所以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学术节,我可能不知道科研的具体指示;如果没有学术讲座,我可能不知道知识横向的宽度与纵向的深度;如果没有专题科研讲座,我可能不知道艺术类的科研涉及的方面之广,种类之多……更不会有后来申报的论文基金、校级课题、厅级课题等,虽然结果不能全部达到预期目标,但是我尝试过、努力过,就算失败了也会为我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的成功打下良好、结实的基础。最后,我觉得“精一”二字挺好,专注当下,不念过去、不惧将来;专注正念,邪恶纷至,亦不能侵;任世间纷扰,此心静照种种喧嚣;唯此心不动,定随机而动。

论文作者:陈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学之求创,研之求科论文_陈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