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工商管理培训迫在眉睫_陈清泰论文

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工商管理培训迫在眉睫_陈清泰论文

国家经贸委陈清泰副主任访谈录:工商管理培训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主任论文,当务之急论文,管理培训论文,国家经贸委论文,访谈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缺乏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经营者, 是许多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陈清泰同志,请问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普遍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这个重要举措,国家经贸委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的?作为这项管理培训工程的主要倡导者和负责人,您能不能就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谈谈您的切身体会?

陈清泰:朱镕基同志关于“管理培训工程”报告的批示你看到了吧?这项工作确实像他所批示的那样是“当务之急”。在目前抓企业的工作当中,我深刻地感觉到,很多国有企业最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因,是缺乏一批懂得市场经济、能够驾驭企业走向市场的人才。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请个外国厂长、经理到国内企业来当个厂长经理,但长时间、大量地这么做不可能。那我们能采取什么比较有效的办法呢?只有普遍地对现有的厂长经理进行“工商管理培训”。

记者:帮他们补足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必修课?(陈:对。)您觉得是不是所有的亏损企业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陈清泰:不能说都是。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记:请问是多大一部分?)大约百分之五、六十。当然企业亏损的原因比较多,但缺乏一批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就放大了其他原因对企业亏损的影响,有的甚至就抓不起来了。我国目前国企的领导者,大部分是工程技术干部出身。这些年虽然经过了一些锻炼,但毕竟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现代管理培训。所以有的人往往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

不少国有大中企业的厂长经理在知识和经验结构上先天不足

记者:在知识和经验结构上有些“先天不足”?

陈清泰:对。比如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懂得市场风险,却在那里搞投资、搞融资、搞多角化经营;看不懂资产负债表,却每天在那里决策,搞负债经营、闯市场;不懂得市场营销,却在那里埋头搞产值、搞扩大企业能力。如果说,这些知识、能力经验上的缺陷和不足,在过去的条件下被掩盖了的话,主要因为前些年还处于“卖方市场”,企业只要有产品,日子就过得去。可是从九四年之后,我国大多数行业都逐步转入买方市场,这样,经营人员缺乏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市场竞争实际锻炼的矛盾,就充分暴露了。

记者:企业上项目动不动就“刮风”,就是一种不懂得驾驭市场的比较典型表现?(陈:对。)这反映了很多企业经营者根本不懂得市场风险?

陈清泰:是的。所以才会出现一轮又一轮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趋同,最明显的就是VCD。你也上,他也上, 最后是多数厂家自己把自己打倒。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就是很多企业领导都习惯了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趋同”。你干了,我为什么就不能干?给他们厂批的项目,为什么不能给我们厂批?总想趋同,不想创新,没有把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放到应有的位置上。结果,一旦在买方市场中原有产品市场销售受阻或干脆就没有销路了,企业就一筹莫展,茫然不知所措。

还有,不少企业只考虑眼前,一看当时市场上什么东西好卖,他就上马什么东西,也不管市场情况怎样,有了钱就去扩大能力,这样整来整去,大家就都把自己憋死了。这些都是不懂市场经济的表现。

“工商管理培训工程”是现实需要和2000年的召唤

记者:好。那么您能不能把国家经贸委下决心抓好对国企经营者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工程的形成过程谈一谈?

陈清泰:九四年我们在合肥召开培训工作会议的时候,提出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刚才说到的国企经营者的背景,特别是企业比较顺利地走向市场这个现实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主要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培训?特别是,马上就要跨世纪了,要跟国际接轨,若干年后,如果我们培训不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经营者,就绝对办不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我国经济就难于立足于世界经济之林。

正好在这个前后,朱镕基同志提出,如果能在2000年以前培养出10万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那中国整体经济水平就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我认为他讲得非常正确,又根据这个思想提出来,如果在这个同时中国又能培训出20万个工商管理硕士,两者配起套来,那中国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就能前进一大步。但是,让现职厂长经理都成为“工商管理硕士”是不可能的,而“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对他们更适合。对现职企业经营者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计划就是这么提出来的。

记者:噢。那么正式列入日程是什么时候?

陈清泰:九四年提出这个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论证、调查、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在九六年七月,组织部经贸委联合颁发了这个文件,这样权威性就更强了。

煤炭管理局对矿长的普遍轮流培训,对扭亏作用明显

记者:据了解,很多接受过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管理干部都提出来,如果企业一把手不亲自来接受工商管理培训,不好办。

陈清泰:对,这个提得很有道理。

记者:但是真的要企业一把手抽出来接受这个培训,是不是也有实际问题?一抽就是三个月的培训形式,您认为能做到的国有大中企业经营者多么?

陈清泰:我认为这是个决心问题。如果这个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当然就没有时间。如果认为经过这个培训能使自己在经营管理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就会舍得抽时间。

记者:您能不能举一些真正能下决心接受培训的成功例子?

陈清泰:原煤炭部这方面就做得很有成效。他们要求各地煤炭局的一把手都要必须接受工商管理培训——我认为企业要想扭亏,第一条就是对经营者进行工商管理培训。

记者:前煤炭部以培训解决企业扭亏的做法,效果怎么样?

陈清泰:1997年整个煤炭行业就在国家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和全行业连续四年亏损的情况下,开始实现扭亏了。

记者:这个例子有说服力。请问他们培训了多少企业经营者?(陈:矿长都轮流接受工商管理培训。)国家经贸委是不是打算推广他们这个经验,拿出硬性规定来呢?(陈:有。)那么有没有这样的规定:亏损企业的经营者如果在多长时间内拒不接受工商管理培训,就免职?

陈清泰:硬性的规定有,但还不是刚性规定。我们正在跟人事管理部门配合,(记:中组部和人事部?)对,共同来推动这个事,特别对一把手,象宝钢、江南造船厂、大庆油田、鞍钢、武钢,一把手都是调过来“调训”。(记:怎么样“调训”法?)硬是调他们来国家经贸委学习一个月,这是体现政府也就是“国家所有者”的意志的,这一点在《培训纲要》中已经有了规定,带有半强制性。

记者:为什么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半”强制性的呢?

陈清泰:因为人事管理不在经贸委。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的决心。像前煤炭部的部长王森浩,他就看到了工商管理的必要性,就能下决心。

记者:听说他本人80年代就曾经接受过工商管理培训?

陈清泰:是啊。所以他就硬性地调训,调了一批又一批,专门调一把手,硬性地让他们学所以他才能全行业扭亏。现在不仅中组部在跟我们配合对国家重点联系的一千家企业经营者进行调训,各省的组织部门也都和省里的经贸委联合进行调训。

企业经营者、政府官员和公务员都需要培训、学习

记者:据了解,一些曾经接受过经贸委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管理干部,在切身感到这个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差不多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企业经营者普遍地接受工商管理培训,恐怕不够,不配套。各级政府以及那些经常和企业发生各种联系的部门官员和公务员,至少是各级计发委、经贸委等系统的干部,是不是也应该学学工商管理知识?

陈清泰:你说得对。但这些人的管理不是我这方面。按照中央的规定,培训是分成三块的:一块是党政干部的培训,由中组部主管;技术干部的培训由国家人事部负责;企业干部的培训才是由我们经贸委负责的。

记者:可是如果管企业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结构不对口,他们之间不是很难对话吗?

陈清泰:经贸委系统的公务员培训,人事部有统一部署,我们委里也有明确的计划、规定和要求。像司局长、处长每年的培训,中组部和党校都花了很大力量去抓。你刚才问到的问题确实有道理,因为搞好企业是我们全党的大事,需要各个有关方面配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政府、社会是一个整体,哪一方面落后都会拖住改革的后腿。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培训,政府公务员和司法、执法人员也需要培训。江总书记几次讲学习的问题,就说在体制转轨期间,学习非常关键。所以党校在这方面也抓得很紧。

根本途径、重要保证和当务之急

记者:您估计“工商管理培训”这个工程,什么时候能见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陈清泰:这个啊,是慢功夫。但我想,坚持数年,必有大的效果。这远比你给企业增加一两台设备或者搞一点什么特殊优惠政策要大得多,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就是朱镕基同志那三句话:第一句,“管理科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第二句话,“管理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第三句,“实施管理培训工程是当务之急”。归结起来,对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现管理科学化,是搞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根本途径”、“重要保证”和“当务之急”。

标签:;  ;  

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工商管理培训迫在眉睫_陈清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