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探究论文_范智东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探究论文_范智东

摘要:近几年,地震、洪涝和飓风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的地震和洪涝灾害是影响范围最广,破坏力较强的一类灾难,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型灾害除了对受灾区域造成影响之外,周边的城市也会出现供水、供电、通信以及交通瘫痪等现象,使得灾害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在城镇规划时注重对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而减少灾难的影响范围。在对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水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应急给排水系统的救援性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

关键词:城镇规划;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

1设计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各个城市的避难场所的气候环境和地貌条件均存在很大差异,而所面临的灾害也各不相同,为此,在进行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设计时,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法,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应急给排水管道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应急给排水管道的适用性,发挥的救援作用也会更加突出,为此,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避难场所提供充足的水源。

1.2日常结合

这一原则是对城市建设面貌和安全性能的综合考虑,将应急给排水系统设置在公园绿地内,平时用于美化环境,或者设置在各类休闲场所中,在没有反生自然灾害时可以直接交由公园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需要相关部分接受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启动他们的应急系统,为各处避难场所的人员提供日常用水。当发生大型火灾时还可以为消防设备提供水源,发挥出应有的救援功能。

1.3快速转换

在没有发生灾害时,避难场所的应急给排水系统是作为公园或者休闲场所的一部分,为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美观性和观赏性。而在发生大型灾害时,人们面对突发状况往往需要紧急撤离到避难场所内,这就要求避难场所的应急给排水系统具备快速转换的性能,能够为人们提供应急需求。

1.4多重保护

灾难具有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合理应对灾难,可以设置多套应急方案,当遇到不可知事件时,及时启动预备方案。如应急给排水系统的贮水槽被破坏的情况下,将无法提供应急用水,此时需要采用应急预案中的措施来筹集水源,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用水。为此,需要对灾难破坏性进行分析之后,制定多种应急供水预案,真正发挥应急给排水系统的救援作用。

1.5安全优先

安全优先指的是对于公园和休闲场所这类避难场所而言的,当景观设计与应急给排水系统设计产生冲突时,需要优先考虑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能,美观性则次之,避难场所的基本性能就是以安全为主,为此,要将安全问题放置首位。

1.6综合防灾

由于灾难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在进行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震、火灾、大风以及雨雪等灾难,设计出的应急给排水系统需要具备应对多种灾难的性能,提升其应急性能和综合防治能力。

1.7统筹规划

避难场所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重大灾害所采取的有效应急措施,另外应急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质量与避难场所的基本性能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在进行城镇避难场所设计时需要与应急给排水设计相结合,做到各个避难场所之间的有效连接,将各个应急给排水系统的功能、位置、供水量进行资源整合,保证避难场所可容纳的人数与应急给排水系统的供水量相符[1]。同时,建立各个应急管道和避免场所的连接,在发生水源不足情况时,可以相互维持,这样才能保证避难场所的服务性能,进而达到应对城市灾害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水系统分析

2.1避难场所内的供水方式

灾难发生之后对城镇的供水管道也产生一定的破坏,致使大部分区域无法正常供水,而灾难致使的供水管道修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避难场所的人们就需要依靠场所内的应急水源来维持日常用水需求。

2.1.1初始时期的供水

初期供水指的是避难场所中的水源能够保证受灾人员3天之内的饮用水资源和生活用水,一般需要保证每人每天3L的水源供应。避难场所的水源只能起到临时救援的作用,无法长期为受灾群众提供水源,为此,需要在此期间需要借助应急给排水系统的救援作用,维持人们的生活用水。

2.1.2过渡时期的供水

因避难所内的储水有限,无法长期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当人们在避难所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满足于饮用水需求,还需要更多的生活用水,此时的用水需求量在每人每天10L左右。这一阶段会持续30天之久,避难场所的临时水源无法提供大量的用水需求,而城镇管网无法保证在此期间全面恢复,灾区的供水相对充足,可以灾区进行给排水管线重建,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用水需求,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那些可以继续使用的供水管线进行修复,提升供水量。

2.1.3城镇管网供水恢复阶段

灾难发生一个月之后,供水管网可以部分修复完成,正常恢复供水,同时对避难场所的应急供水设备进行补充,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日常用水。

2.2贮水槽

贮水槽(或给水罐),作为避难场所内的常用的应急供水的设备,可以预防在灾害时断水、储藏饮用用水、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2.2.1设在地下中心并与内部景物相结合

通常贮水槽均设置在避难所的中心且多设在地下,有的顶部可以种植花草,不影响公园环境景观,还可以设置在公园的喷水池的下面,与避难场所内部的景观设置等相结合进行设置。

2.2.2材料与构造

可选用钢筋混凝土、钢板、铝板、镀锌铁皮等材料制作。(若采用钢板,外层则需用无毒的防锈漆来防腐。)由于地震波的影响,水箱中的水也许会因大幅度的晃动而导致水箱和水箱附件的损坏,其中的贮水槽设置成的两格基本相同,中间相通,检修时可以不中断的供水。不仅可以在缩小空间的也可以减小由于水波晃动等对贮水槽的影响。

2.2.3与城镇管网相联并安装自动阀门

平时贮水槽作为整个供水系统的一部分,城镇管网供应的水流过贮水槽,而一旦地震洪涝等灾害发生时,自动或者手动来关闭阀门,将槽内的水储存起来,用作应急供水的水源,如饮用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等。

2.3应急供水量

灾难的发生属于突发事件,避难场所的不同阶段对于应急水源的需求也存在不同,而避难场所在不同时期所能提供的水源也是不同的,在避难初期,避难场所仅能依靠贮水槽和瓶装水解决人们的饮用水问题,为应急供水设备的调试留出时间,当人们入住避难场所的几天之后就会不再满足饮用水,而需要更多的生活用水,此时就可以依靠避难场所中的应急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水源[2]。为此,在避难初期的供水量较少,当避难场所的应急井调试成功之后即可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生活用水,直至城镇管网修复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水源。

2.3.1安装隔振垫

由于各个地区城市的防灾抗震等级不一样,所以贮水槽内的装置也需要按照本地区的抗震等级等进行一定的抗震设置,如通过在贮水槽的四周安装隔振垫来缓解地震洪涝等突发灾害发生时对于它的影响。

2.3.2补给水源

可以将避难所内的景观用水作为贮水槽的补充水源,并设置阀门控制,平时关闭,当贮水槽中的水用完时,阀门打开,只需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即可作为生活用水。

结束语:

城市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应对灾难的重要场所,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关系到该场所的相关功能发挥,应当予以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以满足对整体效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侣记青. 避难场所应急排水系统现状与分析[J]. 河南科技,2014(01):41+45.

[2]彭志伟. 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思考[J]. 江西化工,2017(06):212-213.

论文作者:范智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给排水系统探究论文_范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