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与冢长心思—’95北京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心思论文,子女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托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于1995年12月完成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子女教育已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子女的教育与辅助养成服务也已成为最能调动家长消费投入的领域。
这项调查共访问了602位家长、426位中小学教师及604名小学5年级以上的学生。
●家长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
●在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上,公众意见明显倾向于优先发展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子女教育”(20.8%)、“社会风气”(19.4%)、“物价上涨”(19.4%)、“社会治安”(16.9%)、“贪污腐败”(12.6%)等问题是北京的家长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以“子女教育”最受家长瞩目。分析表明,年轻的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抱有更多的希望和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的期望逐渐趋于现实。
调查显示,主张教育优先发展者比主张经济优先发展者高出30个百分点,说明公众的态度明显倾向于优先发展教育。但是,对于我国目前实际上实施的是哪一种政策,58.0%的被访家庭认为是“经济发展优先于教育发展”,21.3%的认为是“同步发展”,10.3%的认为教育处在优先的位置。人们认为,教育的优先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54.8%的家长认为,“管教子女越严,子女今后成就越大”
●80.3%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
在“从严要求子女”和“任其自然”两种教育方法中,家长们更赞成前一种。同意“管教子女越严,子女今后成就越大”观点的被访者有330人,占54.8%;同意“任其自然也能成长得很好”观点的有218人,占36.2%。但是倾向于从严要求是否真的等于家长们采取类似措施了呢?对一些年轻家长的访谈表明,他们的从严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子女今后的成就期望上,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任性则较为“宽容”。近8成家长对教师采取体罚学生的情形说“不”。
对于子女教育的职责问题,51.0%的被访者同意“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情”,而同意“教育孩子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的有80.3%。它表明家长们虽然认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又以为自己才是真正能够为孩子负责的。这也和目前部分家长对学校职能的怀疑有关。在家长群体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老师时,“责任感”和“知识水平”是他们最看重的。本次对教师的调查表明,不赞成职业终身的占5成,3成多有跳槽考虑,这一比例在中青年中高达7成。
●绝大多数家长期望孩子成为大学生
●没有人会对孩子说:“读书没什么用,早点出来挣钱最重要”
尽管“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一度流行,而社会事实也反复证明“现在挣钱不一定要读书”,但是本次调查表明,上述观点对于公众的子女教育几乎没有影响。尽管大学依然那么难上,而且即使上了还要交不少钱,但绝大多数家长们依然期望孩子能成为大学生。在问及被访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什么程度的教育”时,49.7%的人回答“孩子能上大学最好”,28.2%的人“提供一切必要条件,要求孩子务必考上大学”,9.5%的人“希望孩子能上中专、技校、职高等,学点实用技术”,8.6%的人“看孩子自己的能力,家长没什么特别希望”,认为“没文化不行,要求孩子至少念完初中”的只有0.7%。在全部602名家长中,对此问题表示“无所谓,现在挣钱不一定要读书”的只有3人,占0.5%。没有人表示会对孩子说“读书没有什么用,早点出来挣钱最重要”。但是比照分析显示,家长是升学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学生群体则是素质教育的最积极的支持者。
为了使希望变成现实,家长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调查表明,84.6%的受访家长“创造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如千方百计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使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家庭氛围等。一位孩子正准备考初中的家长反映:“为了使孩子安心学习,我们家已经有两个多月没看过电视。”52.7%的家长曾经或正在让孩子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升学考试的竞争激烈,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仅从学校获得的知识难以应付,另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艺术细胞”,纵使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也能让孩子陶冶情操。安排专门时间辅导孩子功课的有49.2%,请家教的占16.9%。值得注意的是,36.9%的家长曾经或正在为孩子上学存钱,说明投资于孩子教育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北京市民的自觉行为。
●为什么评价很高的职业,却很少有人让孩子去从事
●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不仅反映了有关职业的社会声望,更和这些职业的经济收入等有关
调查发现,家长群体评价高的几种职业是: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医生、军人、中小学教师。评价低的职业有:个体户、集体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职工、机关职员等。在问及被访者“希望子女今后从事哪一种职业”时选择较高的有:科学研究人员(31.2%)、医生(17.6%)、大学教师(7.0%)、企业家(6.8%)等。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从事的职业有:集体企业职工(0%)、个体户(0.3%)、中小学教师(2.8%)等。将公众对不同职业的评分和公众希望子女的职业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一些职业评价很高,如中小学教师,可很少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从事。而企业家尽管公众评价不高,却被公众列在了第4位。研究人员认为,单纯的评价仅仅反映了职业的社会声望,即人们对此职业的尊重程度,而公众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则不仅仅反映了社会声望,更和这些职业的经济收入等有关。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