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徐腾 四川大学

摘要: 不同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语言的隐喻具有差异性;但人类的生理结构和面对的世界又是相通的,因此亦有相似性。

关键词: 隐喻;相似性;差异性

在传统语言学里,隐喻常被看作修辞格,是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而使用的修辞手法。但随着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逐渐被赋予了更多超越传统语言学的意义。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里写道:“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也就是说,不单是词语的事。相反,我们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

29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床日住院费用时间序列分析 龙俊睿,单婵娟,王九生,梅长林,熊林平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种语言现象或者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知世界和思维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在隐喻的基础上构建对世界的语言表达,因此隐喻不仅仅与语言密切相关,更与人的生存紧密相连。

隐喻表现在语言里,例如在日常言语行为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像“你在我心里”“那个场景在我记忆里”“他处于热恋中”这样的表达,在这些句子里,无论是具体的“心”还是抽象的“记忆”和“热恋”都被视作“容器”,而“你”“场景”和“他”则处于这个“容器”之中,这种隐喻就被称作“容器隐喻”。

关于容器隐喻的来源,莱考夫和约翰逊解释道:人作为特殊的物理存在,由皮肤包裹并与世界的其它部分区隔开来,由此产生了内-外的差别,我们把人体之外的世界视作外部世界,人体本身则视作容器。这种思维模式被投射到其它领域如“心”和“记忆”中,就形成了“容器隐喻”。

在情感认知类,宁静悠闲且尚未商业化的环境是共有特征,这是满足旅游者放松需求的基本要素。洪江古商城森严、神秘、古朴,穿越感强。原住居民及其原生态生活状态让黔阳古城生活气息浓厚,带给旅游者岁月静好的感受。高椅古村和荆坪古村作为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显著特色;高椅古村独特的建筑布局让旅游者有行走于迷宫的体验。

以“time is space(时间是空间)”为例:在汉语中,由于我们的文化本身带着浓烈的复古气息,我们更倾向于面向过去,视过去为“前”,因此我们常用的表达是“前天”“先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的词语和句子,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历史悠远而持久,前贤们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财富,后来者更多是作为学习者面对古人并试图重新回到古代的社会状况,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向古代回归的;其次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家长制社会,有尊老敬祖的传统,而“前-后”这样的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方位概念,而是带有“积极-消极”的隐喻意义,因此“前”更多的应用于积极的事物,而“后”更多应用于消极的事物。相对而言,英国作为岛国更具冒险精神,其文化根源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因此更倾向于面向未来,将未来视为“前”,例如:“I look forward to your letter(我期盼你的来信)”。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里,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大类:其中空间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以空间方位;本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物、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结构隐喻是指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

一、英汉隐喻现象的相似性

(一)空间隐喻现象的相似性

本体隐喻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是容器隐喻,由于人体本身就是个容器,它可以吸入空气,可以摄入食物和水分,也能够排除废物。人们基于对自身身体的了解,将这种理解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其它空间领域或抽象事物上,从而了解身体以外的其他事物或状态。这样,其他事物或状态也可被想象成容器,再将它概念化就产生了容器隐喻。

在汉语中同样有这样的现象,例如:词以境界为最上。这样的句子之所以能被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语言中建立了“优秀为上”的文化经验,在这里,“优秀”被概念化为了“上”。

这些共通之处无疑源于我们的生理结构以及生活经验,例如在人和人之间的争斗中,体型较为高大者往往更有可能获得胜利,而体型矮小者则很容易失败,由此形成了“皇上-臣下”这样的概念,其源于“胜利为上,失败为下”的经验。又比如低垂的姿势通常通常让人联想到悲伤和郁闷,而挺直的姿势则代表着积极的情感,由此形成了“高兴为上,悲伤为下”的经验。

(二)本体隐喻现象的相似性

空间隐喻提供空间方位的概念,比如说:Happy is up(高兴为上)。正是‘happy’被概念化为方位‘up’以后,才有了这样的英语表达‘I’m feeling up today’(我今天很高兴)。

例如:“空间域相对于抽象的物质经历— —时间,更容易把握,所以,把空间概念映射到时间域就为人们把握时间概念提供了捷径;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表空间的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如中文的‘里、外’,英文的‘in、out、of’等等;因此人们将时间(时间段)看成一个有界的空间或是一个中空的容器。如:

隐喻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是有差异的。但同时我们的生理结构和面对的世界又是相通的,因此不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亦有相似之处。

方位隐喻的隐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它们以我们的自然及文化经验为基础。尽管表示两级对立的方位updown(上-下)等隐喻本身是物理上的,但是方位隐喻也因文化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有些文化中,未来在我们前方,而在另外的文化中则在后方。

(2) He will fi nish his article in a week.”

在英语中同样存在这样的语言现象,例如“Look how far we’ve come(看看我们之间的感情能够走得多远)”。在这些句子里,像这样的句子原本是用于谈论“路程”的,但通过概念结构的映射,这些词语同样也能够应用到谈论爱情中来。

(三)结构隐喻现象的相似性

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并将谈论前者使用的词语应用于后者之中的隐喻类型。例如将关于“路程”的概念结构映射进行爱情的概念结构中来,就形成了“我们相约要携手走完余生”“我们的感情走到了分岔路口”“我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这样的句子表达。通过概念结构的映射,原本用来谈论“路程”的“走”“分岔路口”“分道扬镳”等词语就能够系统性的应用于爱情的概念结构中来。

谢婉娇看到的李兰芬总是时时为家人考虑,用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忍耐塑造着和谐的家庭氛围。“她特别害怕家里面有不和睦的事情,一坐下来就会和张伦说,希望他每天都平安、和善。”

二、英汉隐喻现象的差异性

(一)空间隐喻现象的差异性

(1)春季里,老师常到一处河弯去洗澡。

由图1可知,采用XRF法测定PVC中Cl含量的准确性要高于氧弹法和艾士卡法,其测定结果为55.7%,接近理论值56.8%。而氧弹法和艾士卡法测出的Cl含量分别为30.49%和25.52%,与理论计算的Cl含量偏差较大。

(1)地质灾害爆发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作用的结果,人类日益频繁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形成了较大影响。为更好地维护自然环境,稳步推进文明社会进程,应进一步强化生态化地质灾害防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除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300~600亿元,积极推进生态化地质灾害防范防治显然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表现出显着的必要性。

(二)本体隐喻现象的差异性

英汉本体隐喻现象之间同样存在差异,尽管本体隐喻更多的与我们对有形的自然物体特别是我们身体的经验为基础,因此更多的表现出相似性,例如对身体内和身体外的感受大体是相同的:即以皮肤包裹的部分为内,然而在隐喻过程中同样受文化的影响而显示出差异性。

仍然以容器隐喻为例,在汉语中有诸如“内亲-外戚”“内人-外遇”这样的词语表达,但这样的现象在英语中却不存在,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对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的感觉更加敏锐。

(三)结构隐喻现象的差异性

还是以爱情的结构隐喻为例,在英语世界中,由于受《圣经》“上帝用亚当的胁骨造出夏娃”的影响,在英语的爱情隐喻中“爱情是两个互相补充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个概念系统占有中心的地位,例如:“We are one(我们是一体的)”。

而汉语更多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认为男人为阳,女子为阴,阴阳相生相克,同生共死。因此爱情常被概念化为“两个不可分的东西”,例如:“他们是对形影不离的鸳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在人间是莲藕,死在阴间共枕头”。

“数据独裁”使草根民众的政治行为变得“透明”,往往政治活动还没有开始,大数据就可以预测出活动结果甚至未来的基本走向。大数据将废弃的政治隐私转变为利于政治家驾驭民主的宝藏。当政治家失去政治道德,就会利用大数据操纵网络草根民主选举,使草根民众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公民权利。大数据把政治隐私的所有特性打破,把政治带入了透明时代,把政治人变成了“透明人”,人类从此进入了政治无秘密、无隐私的大数据时代。[7]民主强调公开,但无条件、非理性的政治公开只会降低政治透明度,背离政治隐私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徐腾(1995-),男,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语言学理论。

标签:;  ;  ;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