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培养策略,其中包括提高教育者的范读水平,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捕捉契机,引导学生开展个性朗读以及巧用评价,保留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朗读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朗读;朗读能力
一、前言
一直以来,朗读教学都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同时还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纵观我国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育者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模式,严重缺乏应有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有小学语文教育者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朗读教学方法,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特征来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二、提高教育者的范读水平,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小学阶段中的学生具有着阅读量少且领悟能力差的特征,在没有教育者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小学生根本无法深入体会文章作者所要传递真情实感。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在他们的心中老师就是至高无上的神圣存在,因此他们十分乐于模仿老师的语言、神情以及动作等。为此,小学语文教育者要在日后的朗读课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范读水平,以此来达到激发小学生模仿兴趣的最终目的。
在范读的过程中,教育者所展示出来的真挚情感、深邃思想以及优美语言都会如同清泉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幼小且单纯的心灵产生一朵朵涟漪。教育者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氛围来准确把握自己朗读时候的表情、神态、动作、语气以及语调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看得到且听得着的模范氛围。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无比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优秀的范读就仿佛是神笔马良的画笔,它能够为学生绘画出作者所描述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同文章中的人物同欢同喜,在文章中的美景里忘我沉醉。由此可见,为了能够早日培养出小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教育者需首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则为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捕捉契机,引导学生开展个性朗读
(一)走入文本捕捉契机
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文本内容中,才能够让他们真实的触碰到文章作者的情感,进而在准确把握文本意义的基础之上逐渐的完善自身的认识结构,进而早日从倾听的角色转换为成熟的对话者。事实上,阅读的过程就是同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对话过程,教育者在备课时要深入的去感悟文字背后的作者之音,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与鉴赏反映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朗读情感积淀的正确方法。
(二)走进学生捕捉契机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次次心灵对话。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教育者要学会放下自己老师的“身段”和“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此外,教育者还要十分密切的关注每位学生的朗读状态,以“穿针引线”式的引导方法来帮助学生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
四、巧用评价,保留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一提到朗读,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响起学生们整齐悦耳且朗朗上口的读书声。的确,缺少朗读教学的语文课程是乏味且没有生气的,但是教育者如果一味的去为了读而读,不注重朗读评价,那么也会让学生逐渐的失去信心,对个性化朗读能力的提高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教育者要彻底摒弃以往那种空洞式的表扬方法,应当在聆听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细心的捕捉他们的情感变化和个人感受,进而让朗读评价成为一种自然且有效的指导方法。例如在教授《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程时,当学生在朗读到“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这一句时,教育者就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你能不能够让小树长的更高一些呢?”当学生出现进步后,教育者可以接着引导:“真棒!小树长的更快更高了,还有没有那位同学能够让小树长得再高一些?”通过此种以点盖面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正确的把握阅读的个性感受。
其次,教育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着重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在保证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丰富课堂的朗读形式,例如单人朗读、角色朗读、对话朗读以及师生配合朗读等等。为了能够让评价结果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教育者还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家长帮评等多种有趣的评价方法,进而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想、多悟的状态下来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达到增强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文芳.阅读,让课堂绽放光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贺梅安.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的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陈玉.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S1).
论文作者:段毕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作者论文; 文章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