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监狱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159
摘要:目的 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 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情况: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172例中,76例(44.19%)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规律服药时间每年>9个月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用药情况;血压控制
引言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因血压长时间处于正常范围以上,心、脑、肾脏、眼等靶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增加了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血压总体上存在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等特点,且缺乏运动、按时服药等意识,均将对血压控制水平造成影响,但不同人群及地区其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提供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其中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②年龄≥35岁;③一般资料、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失访患者;②合并癌症患者;③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④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⑤意识障碍患者。172例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57.01±7.09)岁;病程2~20年,平均(6.71±1.46)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整理17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患者年龄、心血管风险评估情况、付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规律服药时间等指标录入统一表格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心血管风险评估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FRS),FRS将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分为3级,预测值>20%为高危,10%~20%为中危,<10%为低危。随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
1.3评价指标
①血压控制情况:舒张压<90mmHg且收缩压<140mmHg为血压控制达标,计算血压控制达标率。②相关影响因素:记录患者调查问卷结果及体格检查结果,并行多因素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172例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
整理收集的临床资料显示,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降压药物有: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及复方制剂。其中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
2.217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单因素分析
172例高血压患者中,76例(44.19%)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良好,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90mmHg患者41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者35例。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性别不相关(P>0.05)。
2.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P<0.001)。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中,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的血压水平应有不同。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师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从而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研究中,172例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为100.00%,血压控制率为44.19%,显示在如此高的服药率的情况下控制率并不理想,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疗,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组、不同付费方式、是否联合用药、不同规律用药时间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公费+医保医疗、低心血管风险、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独立相关因素。可能原因为年龄低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且不重视血压控制,因此治疗依从性差,而高年龄患者注重养生,作息时间规律,基本能够按时服药;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能够以较小的剂量获得与单一药物加倍剂量相似或更大的降压幅度。同时,经济状况仍是患者选择降压药的首要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周翼.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41-46.
[2]商卓,王文.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15(6):424-425.
[3]周海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48.
论文作者:向燕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高血压论文; 心血管论文; 年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