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_经济新常态论文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地理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常态论文,视角论文,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6)07-0965-08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地域范畴经济发展的因素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域空间结构,是一门接地气的研究真实世界的学科[1],其重要传统和经典领域是区划研究。20世纪60年代,农业区划及其研究工作开始进行,划分了全国农业发展现状的不同类型区[2],分析了中国农业的区划体系[3];80年代,全国性经济区划和重点地区区域规划蓬勃展开[4,5],分析了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6],提出积极开展经济区划的研究[7],推动了经济地理学的复兴。2000年以来,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樊杰等从2004年组织系列研究项目,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程,提出国家和省区尺度进行空间管制的地域功能区域类型,以及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8,9]。与区划研究工作同步展开并支撑区划工作的是区域发展基础研究。关于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机制与新事像的研究取得了持续进展,对于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信息化、产业集群、城市再生、金融危机等开展了深入探讨[10~14]。当下,经济新常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也成为多学科研究探讨的新事像。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张占斌分析了经济新常态的趋势特征和政策取向,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15]。韩康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迟滞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减速的直接原因,也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内因变化[16]。李佐军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短期政策有顺增长、控风险、去产能、挤泡沫、守底线、稳社会[17]。吴敬琏认为依靠大规模投资驱动高速增长的旧常态已经不能维持,增长速度进入了下行通道[18]。林毅夫等人认为中国有着潜在高经济增长率[19]。显然,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未来较长时期发展特征的高度凝练,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经济地理学角度,长期以来在制造业分布及转型、服务业转型升级等行业部门研究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陆大道率先开展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支撑系统的综合研究,提出“中速增长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论断[25],但是直接关注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新事像的格局研究仍然未见。因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遵循经典研究路径,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省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尝试进行类型划分,并提出发展趋势与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31个省区市2010~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态势。主要有3方面指标:①经济运行态势:以GDP增速直观地反映经济发展态势,以财政收入、电力消费量、铁路货运量三大基础指标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运行情况;②行业发展指标:以主要非农产业门类的增加值变化,分析经济新常态的行业变化;③“三驾马车”的动力指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动力变化。指标增速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是指标j第i年的增速,

是指标j第i年的值。

       1.1.2 类型划分

       通过以下2种方法定量划分区域经济增长类型:①根据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主要是2010~2014年间各省区市GDP平均增速、2014年GDP增速2项指标,理论上划分为4种可能性;②根据2014年各省区市的GDP增速及人均GDP指标划分,识别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速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前2种方法划分结果,再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等特征,将中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新常态划分为三大类型。2010~2014年各省(区,市)GDP平均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的分省年度数据,部分经过二次计算得到,财政收入、电力消费量、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指标可用数据只更新至2013年,其余指标使用至2014年的最新数据。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区域格局

       2.1 各省区经济新常态的总体格局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出现了明显减速和下行态势,从过去的2位数增长下降到1位数增长,2014年GDP增速仅为7.4%(图1a)。在应对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过程中,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增加投资等政策影响下,2009年、2010年各省区经济出现一轮小幅增长。此后,地方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2014年,仅重庆、西藏、贵州、新疆、天津5个省(区,市)以2位数增长,增速也不超过11%,其余省区增速在4.9%~10.9%之间,东北三省、山西及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下降更为明显,山西省以4.9%的增速垫底(图1b)。

      

       图1 中国GDP增速及省区格局

       Fig.1 China's annual GDP growth rate and its pattern

       受经济增速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双重影响,各省区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降。2010~2013年,31省区市财政收入增速均呈现下降趋势(图2a),平均增速由2010年的26.9%收窄到2013年的14.0%。从增量来看,31个省区财政收入增量出现下降的约占一半,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方地区。2010年以来,全国各省区电力消费量同比缓慢增长,除新疆外其余所有省区市的增长速度下行,广东、山东、江苏等主要电力消费大省也出现了增速下降(图2b)。全国铁路货运量经过较长时期增长后趋于稳定,部分省区出现了下降。2011年以来基本稳定在39×

,2014年下降至38.12×

。2010~2014年,超过一半的地区铁路货运量下降,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余省区市铁路货运量增幅亦出现回落(图2c)。

      

       (a.2010~2013年财政收入增速变化;b.2010~2013年电力消费量增速变化;c.2010~2014年铁路货运量变化;d.2010~2014年全国各地区工业与建筑业增速)

       图2 2010年以来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及第二产业增速的省区格局

       Fig.2 The pattern of three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increasing speed of secondary industry since 2010

       2.2 各省区经济新常态的行业态势格局

       2010年以来中国第二、三产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由2010年的25.93%下降到2014年的5.82%,资源型省份及老工业基地,如新疆、山西、东北和中部地区减速尤为突出,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随着全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调整,建筑业也呈现下行态势,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从2010年的20.50%下降至2014年的10.33%。各省区第三产业总体是下行趋势,但内部行业结构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领跌。2010~2014年全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达到85.51%,而住宿餐饮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较稳定(图2d)。

       2.3 各省区经济新常态的动力态势格局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长态势也逐步趋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0年25.47%下降至2014年的15.18%,多数省区均呈现不同程度下跌,西部地区跌幅相对较小。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口额增速由2010年49.26%下降至2014年14.91%,出口减速是这一轮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其中东北地区出口态势最为严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中有降。2010~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稳定在17%左右,至2014年略有回落,下降至11.90%(图3a)。

       从三驾马车构成来看,虽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在下降,但仍然是驱动经济增长主体。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6个东部省份投资占比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程较快,其余省区投资占比均高于50%,且进一步上升,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明显改善(图3b)。

      

       图3 全国各省区“三驾马车”

       注:a.“三驾马车”占比;b.投资占GDP比重(%)。

       Fig.3 The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investment and export and investment accounted for GDP in regional scale in China

       3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区域类型划分

       3.1 根据各省区GDP增速划分

       根据2010~2014年间各省区GDP的平均增速、2014年增速2个指标,将全国31个省区的经济下行态势分为3个类型:态势较好、态势严峻、快速下行(图4a)。第一类,经济增长态势较好地区11个:贵州、重庆、西藏、新疆、青海、陕西、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天津,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是在2010~2014年间保持较好增速,而且在2014年经济虽有下行但仍保持GDP增速位于全国前列,总体来看这些省区GDP呈稳定增长态势,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省区。第二类,经济增长态势严峻地区13个: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河南,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是自2010以来一直处于较低的GDP增速,主要以东部7个省区市和东北三省为主。第三类,经济增长较快下行地区7个:湖南、海南、云南、四川、甘肃、广西、宁夏,该类特征是2010~2013年间保持较好增速,但在2014年以来经济增长出现快速下滑,除海南外均是中西部地区省区。

       3.2 根据各省区发展阶段划分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要求各地区采取一刀切式的高速发展模式[26]。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发展阶段与经济增速有着密切关系。长期性的一般规律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GDP增长速度趋于减小。全国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发展地区的GDP增速与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亦有迹可循(图4b)。发达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国民收入基本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G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处于经济结构升级时期。次发达地区:广东、辽宁、浙江、内蒙古、福建、江苏、山东,进入经济发展的中后期,GDP保持一定的增速。发展地区:其余21个省区,东部地区海南、河北,东北地区以及除内蒙古外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GDP增速呈现两极分化,一类是黑龙江、吉林、甘肃、广西、四川、宁夏、山西、河北、云南等省,经济增长乏力。另一类是除山西外的中部五省以及新疆、西藏、青海、重庆、贵州、陕西、海南,保持相对较好经济增长态势。

      

       图4 各省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类型

       注:a.根据GDP划分;b.根据发展阶段划分。

       Fig.4 Classification of China's 'new normal'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3.3 经济新常态类型区的综合划分

       根据前面2种对各省区的类型划分结果,综合考虑各省区的经济态势、产业结构等特征,将中国31个省区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I: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区域(6个):贵州、重庆、天津、西藏、新疆、青海;II:经济下行压力较小区域(7个):安徽、湖南、江西、湖北、河南、福建、陕西;III: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区域(18个):上海、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宁夏、云南、四川、甘肃、广西、海南。而其中,18个下行压力较大省区的类型进一步细分,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地区:III1:发展阶段型(6个):上海、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III2:区域整体衰退型(3个):黑龙江、吉林、辽宁;III3:能源原材料型(4个):山西、内蒙古、河北、宁夏;III4:其他类型(5个):云南、四川、甘肃、广西、海南。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图5)。

      

       图5 全国各省区经济新常态类型区的综合划分

       Fig.5 Comprehensive division of China's economic 'New Normal' in regional scale

       4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发展的几点趋势

       4.1 东北地区正面临着整体性衰退风险,将进入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深度调整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却面临着突出问题并引起过广泛关注,自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27]。但是,2010年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拐点。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逐步退出投资增长的经济刺激方式,直接投资的动力减弱。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调整与转型,以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难度加大,东北经济再度面临困境。曾经的体制优势也转变为体制劣势[28],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矛盾问题愈加复杂,未来将进入经济结构和体制深度调整期,经济发展速度难以重现过去的高速增长。

       4.2 山西、河北等省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消化需要较长时间

       重化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对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升级,重化工业市场需求趋于下降。以重化工业为产业主体的地区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且受损程度较其他省区更为严重。1995年,山西、内蒙古煤炭产量总和为4.18×10[8]t,占全国比重30%,2014年,山西、内蒙古原煤产量总和达到19.7×10[8]t,两省原煤产量占到了全国的51%。由于煤价大幅下跌,以及煤化工产业链技术瓶颈和成本等问题,煤炭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两省区经济也陷入困境。2014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2.52%,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宁夏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等多个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产能过剩,需要积极寻求产能消化途径和结构优化。

       4.3 沿海地区整体进入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经济中低速增长将是长期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主导已经初现雏形。首先,东部地区自身发展阶段已经到了产业升级期,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次,东部地区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等的倒逼,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长期环境污染的累积性反馈效应,也对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出口、制造业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出口乏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阶段决定其经济增速将趋于下降,经济总体呈现中低速增长将是沿海地区的长期特征。201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也代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唯GDP数量的增长模式,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4.4 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增长潜力,但是近年来经济下行的趋势不会改变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两方面原因,中国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和东北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国际上处于金融危机艰难复苏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或初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国内扩大内需政策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整政策起到了良好效果,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发展拉动大,是全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亮点。未来一段时期,中西部仍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稳增长”目标中承担更大任。虽然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东部相比有一定优势,但受其自然因素和历史基础等制约,与过去发展速度相比经济增速下行也是必然趋势。2006~2014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从13.23%下降到9.27%,中部地区从13%下降到8.65%。

       5 结论与讨论

       1)从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指标、行业态势以及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变化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宏观态势呈现了明显下行,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的调整期,未来经济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渐向中速增长转型,发展方式从追求一维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向三维目标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转变。

       2)经济新常态的不同类型区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针对这一轮经济下行态势,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发展阶段类型区域,经济增速下行是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的客观规律性现象,不宜从危机角度过度解析,沿海地区要更加关注提质升级和参与国际竞争,而政府工作重心也要从经济增长向社会民生转变。从经济风险来看,需要重点关注东北的区域整体衰退风险,山西、内蒙古、河北等能源原材料大省经济下行风险。

       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速逐渐下行符合国际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相对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即使维持5%~7%的增速也是高水平和了不起的。通过充分挖掘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市场消费、新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等的潜力,我国仍然有着维持经济新常态下平稳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相对而言,中西部在经济增速上具有一定优势。

       当然,本文只是针对经济新常态的指标变化态势与格局类型做了初步分析。未来还需加强对经济新常态这一经济地理新事像的内涵、特征等给予理论解释,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开展更深层次解析,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陈明星,陆大道,龚颖华,等.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J].地理科学,2016,36(7):965-972.[Chen Mingxing,Lu Dadao,Gong Yinghua et al.The Pattern and Regional Type of China's 'New Normal' from the View of Economic Geogrdphy.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7):965-972.] doi:10.13249/j.cnki.sgs.2016.07.001

       收稿日期:2015-11-20;修订日期:2016-05-30

标签:;  ;  ;  ;  ;  ;  ;  ;  ;  ;  ;  ;  ;  ;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_经济新常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