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仝新顺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摘 要: 基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中国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文理兼容,本文在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理工科高校经管类学科的建设要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紧跟市场需求,产学研深度融合,谋求特色发展。

关键词: 中国制造;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特色发展

一 理工院校培养经管专业性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综合性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文理兼容是目前中国大学的普遍追求。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综合化,近年来理工高校基础下设立的经管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首先,传统的理工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培养,但是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所设立的专业既应该包括自然科学,也应该有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即使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只有少部分的人从事专业领域的研发工作,越来越多的理工人才最后走向的是专业领域的管理者岗位。其次,理工科大学如果不办文科,那就应该叫理工院系,而不是大学。理工类高校就要结合已有的工科基础建立自己特色的经管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科背景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比如航空航天大学,它最强势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传统的工商管理的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区别,是北航特色的管理学科,需要用到很多技术方法,而它本身的理工类优势学科则可以提供技术支持[1]

二 中国制造2025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之一,故加快培育高质量经管人才是保障“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的一部分。将中国制造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与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税收对于国家很重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过重的税负将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形成威胁。本文经过对H的税负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许多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比如H的企业所得税中利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还有业务招待费的合理筹划方法,工薪福利费的筹划法和土增税中的“临界点”筹划法。这些均可起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实践中还需结合实际的情形来运用。

(一) 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挑战

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售后维修等个环节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虽然不需要精通这些软件甚至是机器运作,但是要做到了解。随着高端制造业的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趋势,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更受到社会的青睐,要求具备更加全面、宽广的知识背景。比如智能制造要求经管类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工商管理类知识,自动化、信息技术、软件编程等知识也要涉及。比如电子科技大学的经管类专业将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素质兼备的符合型人才[2]

(二) 对高校硬件设施设备的挑战

高校基于对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考虑,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要开设理工科类的入门课程。比如物流管理专业,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机械、软件编程、信息处理等实践操作课程,学校也需要合理分配资源,配套相应的硬件设施,比如机房、实验操作室等。

(三) 对高素质教师引进的挑战

1.校领导重视度相对较低,发展受限。由于建校初衷、学科基础、师资力量等方面原因,在理工高校中开设的经管类专业学科实力与工科学科实力会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理工高校的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势必会首先考虑理工专业,经管专业就陷入了“丢车保帅”的尴尬境地。

三 基于中国制造的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

(一) 理工类高校现阶段经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大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高校工作,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验不足,本身动手能力不足。比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部分已经取得高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证书,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历,这样他们授课的内容仅仅是出自课本,缺乏实践价值。在中国制造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工科基础就差,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工科内容和经管专业糅合起来,授课枯燥无味,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3]

2.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达不到中国制造大时代的要求。经管类人才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会走向制造业管理岗位,如果在校期间从未接触过制造类的课程,管理起来就会相当吃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经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传统的经管课程内容体系基本一致,理论学时比重大,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所以导致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是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弱,达不到《中国制造2025》对管理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2.深化校企合作,使智能制造企业参与产学研。任何脱离实践的纯理论教学都培养不出合格的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是提高经管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搬进校园,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在经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实践表明,非正式学习能够激发人体更大的潜力,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竞赛、挑战杯等非正式学习项目和平台充分带动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极性,积累更多的关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所必须的能力和技能,建立“专业+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模式[6]

该电机在设计过程中须合理安排好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尺寸分布,考虑磁旋转编码器转子的防松。由于电机功率小,各种损耗对电机都有可能造成很大影响。目前该类型电机已出了两款,经过试验后性能很好,满完全足GB 1863A-2015及主机提出的功能试验及环境试验要求,在高集成度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精度,减小了尺寸。

(二) 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高校经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优化专业设置,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谋求特色发展。理工科高校依托工科基础创办的相关经管类专业特色鲜明,逐渐形成了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融合的新格局。因此,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一定要立足于高校教育层次、经管性质来建立自己的学业和能力专长,优化学科专业配置,促进学科内部结构合理化。比如郑州轻工业大学立足于软件学院增设了软件会计这个专业,学生们在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学习会计知识,动手能力比传统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提高[5]

如何使防汛工作实现快速、高效、有序,需要一个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的防汛应急联动方案,方案修编应围绕“以人为本,群防群控,科学调度、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和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机制,提升防汛应急系统联动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3.忽视理工院校经管专业的特殊性。理工大学的优势在于拥有比较强劲的理工科基础,因此依托数学、科学与工程等创办相关经管类专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一些理工院校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目标的设定比较保守,仍然按照传统的依托经管或商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它自身的工科特点,导致其所开展的经管类课程难以形成特色,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

3.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中国制造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双师”强调教学育人和专业技能,“双能”则强调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很明显,我国理工院校经管专业双师和双能教师不足,需要加大对具有实践经历人才的引进。可利用每年寒暑假资质专业课教师进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参与企业项目实施,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可创新考核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将实践经历与薪酬、支撑评审等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和双能型转化[7]

以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6个区的养老机构作为调研对象,每区随机抽取8家养老机构,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95.8%。

4.紧跟市场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服务社会,长期以来,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求大、求全的共同倾向,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如空中楼阁、脱离实际,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在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市场对经管类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日益增多,各高校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经管类人才。学生的课程安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都应设立一套适应市场要求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四 结语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理工类院校经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校创新教学、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将理工类院校的数学、工程、统计等优势融合到其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满足企事业单位市场需求,因材施教、特色办学,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出社会适应力较强的多学科交叉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祺午.为“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战略提供人才支撑:转型高校的重大使命——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5):32-35.

[2] 左小琼,贾建平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理论探讨,2015(8):12-16.

[3] 张晓燕,张良.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4):242-243.

[4] 张启望.理工院校经管专业办学规模实证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100-103.

[5] 张奔.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践实训,2018(4):134-136.

[6] 董丽,徐国滔,黄志权.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毕业实习组织管理的优化——基于广东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8,5(10):296-301.

[7] 李来儿,靳翠玲.我国重点理工高校经管类学科建设的特色比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4):94-99.

本文引用格式: 仝新顺.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5-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7SJGLX80、2017SJGLX78)阶段性成果,郑州轻工业大学第十二批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制造业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仝新顺(1963-),男,汉族,河南辉县,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电商与物流管理。

标签:;  ;  ;  ;  ;  

中国制造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