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疼痛三诊室,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疗效;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性;普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与功能障碍所激发或引起的疼痛[1]。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临床特征。按痛觉冲动的发生部位,疼痛可以分为:内脏痛、躯体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痛是因为神经系统损伤或者受到肿瘤浸润或压迫导致[2]。根据原发损伤或功能障碍发生在神经内的位置,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被认为来源于周围及中枢两类。物理性的机械损伤、代谢或营养性神经改变、病毒感染、药物或放疗的神经毒性、缺血性神经损害、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2.7±5.9)岁;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24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51.8±5.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995,生产单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50mg溶于0.5%氯化钠注射溶液150ml中,滴注,完成后,口服20mg,2次/d,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73,生产单位: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口服150mg,2次/d,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治愈,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消失;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VAS视觉疼痛评分:患者根据自身痛感进行打分,0~2表示无痛或轻微疼痛;3~4表示轻度疼痛或偶尔中度疼痛;5~6表示持续中度疼痛;7~8表示重度疼痛;9~10表示极度疼痛,影响食欲和睡眠。
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头晕、嗜睡等。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镇痛效果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患者VAS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2周后 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详见表2。
2.3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结论
吗啡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3],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同时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有镇咳作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4],使其对二氧化碳张力的反应性降低,过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本品兴奋平滑肌,增加肠道平滑肌张力引起便秘,并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吗啡过量使用会引起急性中毒,且具有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眩晕、便秘、嗜睡、排尿困难等过敏反应。
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5],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也可以用于治疗疼痛和焦虑,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与嗜睡。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2周后 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志伟, 宋朋飞, 朱清广, et al.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9):1095-1100.
[2]Nanna B , Finnerup, 浦少锋. 神经病理性疼痛:用于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分级系统更新[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11):13-16.
[3]汤洋. 吗啡耐受和痛敏的μ受体机制:伤害性感受器μ受体的阻断可预防耐受而不影响吗啡镇痛[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8):576-579.
[4]孙毅, 谭博, 苏瑞斌. 偏向性配体——阿片类镇痛药设计新思路[J]. 神经药理学报, 2018, v.8;No.50(02):3-9.
[5]周瑞泽, 杨利勇, 朱慧君. 普瑞巴林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10(5):349-351.
[6]沙娟娟, 朱颜, 候沛红. 普瑞巴林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4例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11).
论文作者:付强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巴林论文; 神经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理性论文; 吗啡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