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美联社使用社交媒体的规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联社论文,社交论文,媒体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至今已有166年历史,网上网下,其新闻内容已经无处不在,影响巨大。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无法完全避开社交媒体而生存,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迫在眉睫。早在2009年美联社就提出了工作人员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并在之后进行了多次修订。路透社也于2010年在《路透社新闻手册》中增加《网络报道守则》来鼓励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并给予相关的指导。用内部规制的方式管理员工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国外媒体的共同做法。 一、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2013年美联社提出的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的分析来探析美联社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转型策略。 美联社在2009年时首次提出鼓励员工注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账户,并提出社交媒体是美联社记者收集新闻的重要渠道。然而在2011年以及之后的修订中,美联社对员工的社交媒体账户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比如推荐员工每个社交网络注册两个账号,一个公用,一个私用;如果员工在工作上使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明确标示出自己来自美联社的身份信息;对于账户的规定,2011年的规范中还出现了“员工需要监视自己推特中其他人发表的违背美联社标准的材料,如果有,必须删掉”这条规定在此后的修订中被删掉,由此可见社交媒体的言论并不是个人或机构能够把控的。 早在2009年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中,美联社就提出员工的言论可能会损害美联社作为一家公共媒体的声誉,员工要避免政治偏见,或者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2011、2012以及2013年的规范中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指出:说任何人(包括一个团队,公司或名人)的坏话,都会对员工和美联社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员工所在的部门正在采访一个主题,在网上发表关于此主题的观点时尤其更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在2013的规范中,明确指出员工为了撰写报道收集意见的状态和转发必须明确表达我们在寻找各方观点这一意图。 在美联社的规范中提出雇员在表达任何与美联社可能相关的个人意见或同事观点时,应该尤其提高警惕。即使员工把相关内容只给自己的朋友看也同样要多加小心。因此可以进行隐私设置来确认员工的分享内容与分享对象。美联社在对于隐私方面的要求一直比较严苛,它认为员工是代表美联社声誉的,因此在这几次的规范中都明确提出了隐私设置。 4.好友回复 在对美国大选报道中,美联社的规范有着巨大的变化,2011年的规范中:员工与执政候选人或政治性事件在网上保持好友或赞成的关系与态度,可能会使一些不太熟悉社交网络运作机制的民众感觉美联社的员工在为政党做宣传工作;2012年1月份的规范中则提出:员工应避免与他们成为好友或关注他们,除非有一个真实的理由要报道他们。在2012年7月和2013年的规范中,则明确提出应该试着与站在争议事件正反双方的重要人物取得联系,来保证立场的公正。这充分表明了美联社对于通过社交媒体报道美国大选的态度由限制走向了管理。 美联社鼓励员工以各种形式在社交网站上添加有关美联社报道内容的链接。他们也可以添加来自其他媒体报道内容的链接,除非内容本身散布谣言或言辞不当。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碎片化,假新闻事件屡见不鲜,美联社对此提出无论其他记者或新闻机构做何种报道,美联社的员工都禁止在网上散布谣言、宣传未经证实的消息。而且早在美联社2011年的规范中就提出员工应该添加那些已经在网上获得发布权限的链接内容,而不是随意直接上载或复制任何链接内容。 美联社的规范中明确要求信息不完整,缺乏限定语的转发都应该严格避免。尤其在2013年的规范中美联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创意性的规定:当新闻当事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重大信息,看到此条信息的员工应立即将其向美联社的相关采写或编辑部门汇报,并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何相关任务。然后,如果该新闻当事人的账号被证明是真实可信的,员工便可以自由转发或分享那条原始信息,并对核实社交网络账号真实性的政策和最佳做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员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向信源获取更多详尽的信息。员工应当认真检查主页中的各项细节来分辨账号的真伪,对于名人账号也是如此。并且美联社在2012年7月的规范中提出,虽然可以通过名人的个人页面上有蓝白相间的标志作为明显标志来识别,仍然需要与新闻当事人进行亲自确认。这个程序在谷歌搜索页上也同样适用,虽然上面也有一个表示已核实的标记,但我们仍然需要在报道中亲自再次认证它的可靠性。在2013年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中,美联社对于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求员工在使用社交网络寻求来自那些处于危险境地和损失惨重的对象的基本信息或原创内容时,应该保持足够敏感并做到深思熟虑。 8.与用户互动 美联社一贯乐意与用户保持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在2013年的规范中,美联社明确提出员工可以自由向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们询问关于一些新闻报道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给一些能够为美联社提供信息核实或照片视频的目击者和线人直接打电话交流。美联社也鼓励员工回答他们自己报道领域的相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正引导着社交网络中有关美联社报道的舆论走向。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回答必须要符合美联社新闻价值原则和社交媒体守则。 然而在这些回复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声音,对此美联社在2012年7月的规范中提出,员工最好要避免与那些脾气暴戾的,缺乏建设性意见的人进行长时间的反复交涉。 美联社还就与美联社官方社交网络账号互动提出了相关要求,始终认为官方社交网络账号应该是面向公众的交流渠道,应把更多空间留给公众来评论和互动,而不是让记者们在一个面向公众的场合互相讨论他们自己的事情。在2012年及此后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中,美联社还就删帖和勘误提出了要求,为员工必须要彻底删除一个帖子提供了渠道,同时也鼓励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相关帖子或博文来说明并解释我们所造成的失误或犯下的错误。 二、美联社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美联社提出的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体现了这个时代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积极应对,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思考。 1.网络传播力加强,促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进入Web2.0时代以来,网络的传播力再次得到提升,无论是在微博或者推特上发表的公众言论都会得到极大的关注,从好的一方面来说这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来源和线索,同时巨大的网络传播力也为假新闻、非法言论提供了滋生的沃土。 社交媒体的发布过程打破了传统的编辑审稿模式,每一个拥有账户的人都有成为发布者的可能,社交媒体也使“公民记者”的角色越来越明显,社交媒体凭借着其强大的构造力,使得传统媒体获取并发布第一手信息的难度增加,大大消减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构造力。 2.“网络无隐私”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身份越来越透明化,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能够通过服务器地址等多种方式追溯到发布者,网络实名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网络已经从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逐渐规范化和透明化,这一发展既为传统媒体追溯新闻线索,辨识真伪提供了依据,也使得传统媒体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加谨慎,因为即使是一个不带有任何评论的转发很有可能会给自身带来名誉的损失和影响力的下降。因为网络的透明化使得信息发布者无处遁形,任何的言论都必须受到公众视角的审视,既然无法避免社交媒体带来的弊病,也无法脱离其给传统媒体自身带来的活力和营养,规范化道路势在必行,这也正是西方媒体都在摸索和行走的一个道路。 3.员工社交媒体使用规范给美联社带来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美联社近年来发布的社交媒体使用规范,对员工的社交行为进行了约束,一方面,在能够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和线索的前提下避免了不少纷争,提升了美联社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一规范的提出也约束了员工的言论,引起了员工的不满,从而带来了个人品牌与公司品牌、个人言论与公司言论的抗争,这也必然会带来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失衡。因此在2013年的规范中提出,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被视作“公共出版物”,要配有引语、导语、标题等内容的要求,更使得员工与社交媒体的个人自由言论彻底告别。 微博盛行以来,国内的传统媒体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一些名人记者也有被认证的名人微博,但对于微博的使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利用的程度较低。美联社的举措恰恰为国内的传统媒体如何合理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提供了借鉴,提醒国内媒体在采取借鉴的基础上,认真考量“管理”与“限制”的区别。这些规范的效果虽然仍待检验,但明确的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顺利转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也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一贯优势,从而结合二者的优势,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共赢。数字时代美联社使用社会媒体规范研究_社交网络论文
数字时代美联社使用社会媒体规范研究_社交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