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市仁兆镇仁兆小学 山东 青岛 266739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发现科学,用科学解释点滴小事。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现生活化教学,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实施: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我们能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结合学生实际探究的需要,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这节课的极大兴趣。小学生特别有好奇心,往往对事件原因会产生一种非常关注的心理,特别是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一些悬念,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活化实验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就需要一定的实验材料,这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前提。我们应尽可能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放下科学高高在上的身段,将复杂难懂的科学定义概念尽可能地通俗化。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从学生容易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的生活已有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建立一座很好的桥梁。这样,学生就更有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了。
三、生活化课外拓展
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应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衡量学生水平的方法不单单只有纸制作业,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平时的作业中应尽可能少地布置一些纸制作业,多布置一些动手实践题。应合理地引导指引学生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由传统的教室逐渐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出发,使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努力将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论文作者:杨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小学论文; 作业论文; 经验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