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学风文风维护语言科学的健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风论文,学风论文,纯净论文,语言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0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市语言学会共同发起,北京语言学界召开了“纯净学风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的专题座谈会。北京市29位著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教授以及部分在京的外地语言文字学学者和部分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德高望重的吕叔湘先生知道即将召开这个座谈会后,特请人笔录了他的意见:“语言文字学界搞精神文明建设已是当务之急。批判伪科学和各种不正之风很有必要。开展这种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学者们指出不良学风与文风的种种表现。中国人民大学胡明扬教授说:学风浮躁的主要表现是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研究问题很少读前人和时贤的有关著作,不愿意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急于求成、轻率下笔。文风浮躁主要是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直到自我吹嘘;或者有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胡弄玄虚,企图用这种办法来显示高深;或者在名词术语上打主意、兜圈子,而不在实质问题上下功夫。有的以为别人都没有读过国内外前人和时贤有关的著作而把他们的重要的观点和结论作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来发表,甚至发展到直接抄袭;在辞书界用剪刀加糨糊或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公开剽窃和抄袭已经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奚博先研究员将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存在的不良学风的主要表现概括为12点,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正之风的表现还有:“利用权势在学术界任意示威;金钱万能,把学术界当市场;编造‘规律’,伪造‘现象’,随意修改常识以哗众取宠;党同伐异,学霸学阀或‘武大郎开店’作风;拍马吹捧,无原则附和,出于某种目的,不顾事实地在某某人名上冠以‘著名’字样;不顾中国国情和汉语实际,抄袭或乱搬国外成果等。这虽仅是个别现象,但危害深远,不容忽视。”
学者们还指出:近年来,还有个别缺乏语言学基本常识的界外人,假冒语言学家,招摇撞骗,蒙蔽大众,甚至利用金钱腐蚀青年。这虽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但也是不正之风的一个来源。这些人,扰乱了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败坏了语言学界的名声,不能置之不理,必须予以揭露。九十二岁高龄的周有光研究员针对这种假冒现象幽默地说:“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近年来,语言文字学界也出现了类似‘皇帝新装’的事情。有人抄袭别人的词典;有人不懂装懂,在基本常识问题上乱说一气;甚至还有人拿钱买‘教授’和‘博士’的头衔……这些本来很荒唐的行为,反而被大肆吹捧,说他们是‘辞书大王’、‘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发明了某某定律’等等,这和安徒生笔下皇帝的新装不是一样吗?”
北京大学中文系唐作藩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呼吁各级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既要自己端正学风,以身作则,更要经常在课堂上批评学术上的歪风邪气,教育学生勤奋谦虚、严谨求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孙宏开研究员表示,要“从自己作起,在学风和文风问题上垂范”,并建议“本次会议形成一个倡议书……倡导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行为要有良好的规范”。大家一致同意孙宏开先生的意见。
会议主持人郭锡良教授和胡明扬教授接受大家的意见,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北京语言文字学界纯净学风与文风的四点倡议”:
(一)充分认识学风、学德在语言文字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从自我做起,弘扬学术研究中的优秀传统,提倡高尚的职业道德,把学风与文风的建设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倡扎实、谦虚、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力戒浮躁、空泛的不良风气,反对和抵制自我吹嘘、哗众取宠、排斥异己的错误倾向,保持语言工作者的情操,维护语言科学肌体的健康。
(三)在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讨论的同时,要善于明辨是非,保持对不正之风的思想警惕,勇于坚持真理,批判伪科学。坚决揭露剽窃、抄袭等恶劣行为,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把弘扬正气、反对歪风的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呼吁新闻传媒,要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准确地报导学术问题;建议出版部门与学术刊物,重视书刊的社会效益,严格把关,保证稿件质量,以利优良学风的树立;建议执法部门提高办案水平,保护正常学术批评的进行。
专家学者建议,像这样的会议,每过一个时期应当召开一次,使纯净学风和文风成为语言文字学界经常关注的问题。这是首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为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应作的贡献。
标签:文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