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行车调整作为在地铁发生故障、事件情况下,降低运营影响,维持最大运营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行车调度必须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岗位技能。地铁行车调整要求立足行车组织的全局性加以科学、安全、灵活的调整,以期将地铁设备装置的工作潜能发挥到极致,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其运输能力,并最大程度的减小客流增减、设备故障、运营混乱、突发事件等对地铁运营的干扰和影响。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调整方式
引言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经常由于一些意外情况而导致列车的实际发车和到站时间与《运营时刻表》不符。这不仅会给乘客造成生活作息上的不便,还会增加列车运行的风险。为此,列车调度人员必须对行车组织调度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提高列车运行的准确性,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原因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过程中,列车的运行秩序往往会因各种因素的干扰产生混乱现象,此时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列车及时恢复到有序行车状态,该过程称为行车运行调整。引起行车运行秩序的主要干扰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1)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行车调度指挥不当与客流量的变化等为人为因素。
(2)设备因素。线路、车辆、通信等为设备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为信号、车辆故障等。
(3)自然因素。自然条件的影响因素为大风、暴雪等。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乘客掉落站台、乘客滋事等。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介绍
2.1多停晚发、扣车
这是一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行车调整方式,主要通过列车调度员的口头调度向驾驶员发出调度指令。例如,在调度员发出命令后,驾驶员需要在其前方的各站多停留n秒,在两端终点则相应的晚发n秒。此外,也可以通过调度员的指令将列车扣留在站台进行行车调度。
2.2(载客)越站
如果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处理导致晚点情况,为了尽可能使列车能够正点到达目的地,通常采用(载客)越站的方式,在部分客流相对较少的车站不停站、直接越过。在对该种方式进行应用时,需要对列车上乘客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对其做好解释以及服务工作。另外,各城市对管辖的运营线路(载客)越站都会有比较详细的规定,操作时需按章开展。
2.3列车反向运行
目前的地铁线路多采用的是上、下行的形式结构,那么同一线路中列车往往保持一致的运行方向。但若在实际运行中,一个运行方向有着较大密度的列车,而另一运行方向有着密度较小的列车,故为使其恢复正点运行,通常借助存在道岔站的渡线完成列车向小密度列车线路的转移使其作反向运行;此外,如果因列车故障等待救援等状况造成某一方向的列车存在较大间隔时,也会为了确保均衡运行利用渡线促使列车完成反向运行。
2.4小交路运行
在列车运行中,如果其中的一个线路出现了拥堵的情况,此时列车则很可能由于无法按时在终点站位置折返而使另一条线路的列车数量减少,并最终使该方向乘客出现了较大的车站直流现象。为了能够对该种情况所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则可以选择小交路运行方式进行调度,即在对存在拥堵情况线路列车进行清客之后,经渡线折返到另一线路运行。而如果线路中出现了较大的客流量,而此时线路中列车的数量不能够满足乘客需求时,也可以对该方式进行应用。
2.5加开、替开列车以及退车
当运行中的列车数量减少时,或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导致客流量突然增加时,通过调度备用列车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当一些列车由于故障原因而无法投入使用时,可以采用替开列车的方式进行调整,替开的列车需要按照原先设定的路线进行行驶。加开、替开列车主要是为了确保运行列车的数量,而退车这种调整方式则主要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进行使用。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中运行的列车数量会有所减少,列车之间的间隔则会增加,在这时进行退车可以确保列车的运行有较好的环境。
2.6过线运营
通常是指组织一条运营线路的列车过线到另一条运营线路投入运营服务。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例,三号线分为三南和三北两条运营线路,因初期规划设计,有“Y型”交路之功能,正常运营的早、晚高峰期,均会组织客运列车过线到对方线路运营,缓解客流压力、降低列车满载率。故障情况下,则可以组织相应线路列车(清客)过线,缓解故障线路的行车压力,同时为故障处理争取时间间隔。
2.7列车小交路或单线双向运行
有时全线列车会因运行缓慢、局部双线或单线中断而呈现严重不均的分布特点,甚至无法进行终站折返,此时拥堵的列车可在中间站进行清客,然后经存车线或渡线完成小交路运行,当然列车不足或客流量大时也可作此调整;此外,针对同一线路局部区段发生的堵塞情况,可基于相同区段在其他线路中继续行车,但此时必须确保两端车站的列车进路正常有序,以免造成列车冲突等。
2.8列车站前折返
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时,一般会按照站后方式进行折返,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其在接、发车过程中会按照平行作业方式进行,且在进路方面也不会存在交叉现象,能够更好的保障列车行车安全。但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其在折返时间方面相对较长。为了能够尽可能对列车的折返时间进行缩短,则可以选择站前折返方式。但在对该方式进行应用时,列车在具体折返时则会对区间线路产生一定的占用情况,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司机能够在现场对乘客做好引导。
3地铁行车组织中行车调整方式的原则
地铁行车组织中行车调整方式的原则:(1)安全。其作为地铁运营企业的生存基础和发展保障,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予以优先考虑,以便切实保障行车、设备、乘客、财产安全;(2)快速。要求在对行车作出行车调整时,必须基于快速的反应、报告和处置把握住关键时间,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3)全面。即在调整运营时,不得过度关注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单一因素,而忽略了整个局面;(4)服务,要求在采取调整策略的同时为乘客提供相关信息,以便进一步降低影响和损失。
4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的运用
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人员都了解,上述的行车组织方式只是对轨道交通调整方式的分部介绍,实际的行车调整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经常需要综合使用上述的这些组织方法,甚至还会涉及到本文没有介绍的调整方式。但进行行车组织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即确保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高效,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例如,当地铁中发生跳闸停电的情况时,列车在故障区域内就无法正常运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行车组织人员通常通过扣车、小交路运行、退车等方式进行调整。有时,行车组织的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还要根据故障的类型进行调整,不断改变行车的速度、路线等,尽量确保列车能够按时到达指定的站点。当列车出现晚点的情况时,为了减少列车延误的时间,会首先考虑减少列车之间的间隔,让列车适当的加速行驶。有时还会让列车以最小停站时间出发,减缓车站的客流量。当列车出现早点的情况时,为了不浪费运输资源,会适当降低列车运行的速度或者改变列车停站的时刻。总而言之,在进行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时,应当做到灵活、科学,从乘客的需求和安全性出发,合理的应用各种行车调整方式。
结束语
众所周知,行车组织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行车调整在城市轨道运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上文中,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实际运营情形,采用合理有效的行车调整方式,科学调度、灵活调度,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顺利运营。
参考文献
[1]郭戬.城市轨道交通等间隔行车调整方法优化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11)
[2]崔振东.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运用的研究[J].科技风.2016(12)
论文作者:赵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列车论文; 行车论文; 方式论文; 线路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组织论文; 乘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