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的图书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文章对影响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新技术做了介绍,并预测了这些新技术对21世纪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导向方式、范围;对21世纪有关图书馆发展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评论;提出了21世纪图书馆员应具备的条件及应对措施。同时文章对21世纪图书馆学的走向也进行了分析。
主题词 21世纪 图书馆 发展方向
21世纪的图书馆是在20世纪图书馆基础上的延伸、发展和创新。关于20世纪图书馆以及20世纪与21世纪图书馆相互交替问题,已在《图书情报知识》1996年第1期发表的《论20 世纪图书馆》一文中阐述了我的看法。
我虽不是一个未来学家,但我是一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者,我认为研究图书馆事业的未来的发展,应是我们的责任。一种理论如果没有超前性,就难具有先进性,也未必能很好指导实践。
21世纪的图书馆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跨度100年, 我们很难准确地预见未来的一切,正如19世纪的先辈们没有预见到20世纪后50年出现的自动化图书馆、后20年出现的电子图书馆一样。尽管这样,我们认为预测一、二十年或三、四十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有酝酿、出现、成熟的过程。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方向,有些已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苗头,已见端倪。
1.影响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几项新技术
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科学技术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因,这是历史所证明的。从纸的发明到印刷技术、缩微复印技术、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都使图书馆产生了质的变化,跨入新的阶段。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一般划分为7个阶段:一是前驱阶段, 也就是这种技术的出现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二是发明阶段;三是发展阶段,这阶段可能引出比最初的发明意义更大的其它发明;四是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尽管技术还在继续发展,但已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已在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独立和固定的部分;五是过渡阶段,可以说这是一个新旧技术交替的前奏阶段;六是汰生阶段,旧的技术衰落,新的技术出现;七是作古阶段,这是技术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图书馆引进、吸收、应用新技术一般是在第三、第四阶段,即技术发展阶段或成熟阶段。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影响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几项新技术,目前还处于前驱阶段,还要一些时间才能完善、成熟,但在21世纪将对图书馆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1
纳米技术:这是一种在分子甚至原子规模上生产材料和机器的技术。80年代以来,美国IBM公司等已作过多种实验, 如在一块很小的金子上面绘制出比例尺为千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1995年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开发出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直径为几纳米的金粒子。日本三菱电机公司1995年也研制成功分子元件;从而可望实现超过硅半导体界限的高集成化。如果可以研制出集成化技术,就能制成相当于现在最尖端存储元件一万倍的巨大的容量储器,并实现信息仪器与信息载体的高性能化。专家们预测,这种新技术将开创微观世界新领域,可能出现掌上型超级计算机所用的千兆位存储芯片或能用于修复人体内受损细胞的分子大小的机器人,细胞大小的机器人还可穿过人体把血管内壁的脂肪沉积物清除干净。人类将步入纳米技术时代。如果纳米技术应用于文献信息载体,其体积就更小,存储密度就更大,超微型图书或超微型图书馆就将出现。有人预测,不出几年,美国国会图书馆1.04亿册藏书将可装入口袋。
1.2 虚拟现实技术:专家预测,即使虚拟现实只有部分虚拟时, 它也能成为一项强大的技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鲍曼·格雷医学院戴维·维宁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已找到利用CAT 扫描器产生患者体内三维图像的办法。一连串快速移动的图像可以使医生们在患者体内“飞翔”,与普通的X光相比,它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病人体内的肿瘤等。 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已经成功地使用虚拟玻璃电梯治疗恐高症。建筑师在浇注混凝土前,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程序让客户一一览建筑内部情况。达维多和马隆还出版了《虚拟公司:重整结构,注入活力,连接21世纪》一书。在图书馆方面也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1994年9月12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把该馆和全国所有 公共图书馆、研究图书馆中的藏书资料转化成数字形成储存起来。这项计划将创建一个庞大的“虚拟图书馆”,其中所有的图书、绘画、手稿、照片都将转化成数字化图像,在阅看时与原件一模一样,还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计算机屏幕和高清晰度电视机上,供读者和用户调看。1995年西方七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正在通过电子网络推行一项“环球图书馆”计划,它将成为世界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实际上这是一个跨国的“虚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实质就是电子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也不是物理存贮的图书馆,是指一个信息空间,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输,读者和用户只管获取信息,不必关注信息存在哪里。它不必有庞大的书库,主要是计算机与通讯网络。
1.3 全光操作计算机、 声控计算机:它不仅是计算机的一次革命,而且将影响图书馆的数据存储、检索、输出的全过程,使图书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计算机将成为无书籍的巨大图书馆,图书馆将步入人机结合的时代。
全光操作计算机就是用光取代电,用光存储数据和操纵开关。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已经研制出简单的全光操作计算机,美国IBM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都在争相开发各自的全光操作计算机。这种全光操作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现在的计算机将快1000倍。它的出现,终将使今日的计算机型号看起来就像50年代装满房间的庞然大物一样。
声控计算机是美国IBM公司、 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等正在开发的声音识别产品,它能听懂一般的会话,并考虑口音和音律方面的区别。这种计算机还将是智能的,可以理解人的意思。因此一些想在互联网络上检索比如说关于德国税收政策的文献的用户或个人,就可说“请给我找出你能找到的有关德国税收政策的全部文献”,这样可以使读者迅速获得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这项技术不仅单用于普通的电式计算机,任何一种电子信息处理装置都可以处理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无书籍的巨大图书馆。据英国图书馆学家比尔·阿姆斯在1992年进行的预测:2000年后,几乎任何材料都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其费用将比传统图书馆书架藏书更便宜,处理机和网络运转速度将比现在快10倍,存储和磁盘存储的价格将降到现在价格的十分之一。
1.4 多媒体技术:媒体即是信息储存、传播、表现的载体。 多媒体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将人类多种交流表达形式(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综合处理(包括存储、传递)的技术。它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计算机只能输入输出文字、数据的局限,计算机开始能说会唱起来。
一台标准多媒体计算机,包括主机、音频视频功能显示器、声像输入输出装置、通信与控制端口,只读光盘驱动器、多媒体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技术等高技术于一体,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数字化等特点,能够接收和处理声音、图像、文字信息,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种主要媒体性能干一体。
多媒体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最先推出了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1991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博展会多媒体成为最受宠的“公主”。10多年来,多媒体发展很快,呈几何级数增长。1992年世界多媒体产品的市场容量约为50亿美元,1994年仅多媒体计算机就销出1200万台,价值240多亿美元。多媒体计算机成为90年 代计算机发展的主流。智利1995年有多媒体设备6万套,1996 年将增加到15万套。在美国,多媒体已作为一个社会概念而不再是技术概念影响到千家万户,已成为国家技术、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原有面貌和应用方法,改变了图书的生产方式与传递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将对21世纪图书馆的概念、形状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法兰克福书市负责人魏德哈斯1995年11月在圣地亚哥召开的欧美出版商会议所说,由于多媒体的出现,“我们正处在一场其意义可同发明印刷术相比的革命的开始阶段。”英国费伯出版公司总经理埃文斯提醒说:“如果不适当迎接多媒体的挑战,将会付出巨大代价。”总之,90年代初盛行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世界高技术竞争的焦点,多媒体、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浪潮中出现最多的三个名词,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司构成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核心,也成为21世纪图书馆重要发展内容。
2.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21世纪的图书馆向何处去呢?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数字化图书馆。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方面在系统中处于不同层次,发挥各自的作用。其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信息传递的高速化、高效化、网络化。
信息高速公路是系统的最高层,是一个大系统,包括互联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是由诸多子网络或联机网络组成。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的组成部分,是它们的子网络或联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是传递信息的通道,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源,为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提供信息。没有信息资源的不断补充、更新,信息通道就是空通道,等于有公路没有汽车走,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图书馆地位极其重要。
从整体来看,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21世纪必须同步发展的。然而,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包含很广,包括了社会的各种信息,它是一种国家或社会的广泛行动,图书馆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图书馆的任务是参与、连接,但要主动争取和抢占自己的位置。
唯独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专业行动,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数字化图书馆必须以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为依托,否则就难以生存与发展,也失去其存在价值。只有与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连接,才能真正达到图书馆信息高速传递,广泛利用,资源共享,方便用户。
2.1 积极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很宽的信息通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GII),是用大容量光纤作媒体,建立起复盖全国或全球范围的光纤 网络,通过电脑系统、电视、传真、电话等通讯手段向公众提供所需信息,建立起有序的信息空间。1993年美国发表的政府报告中说:“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它能使所有美国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相互传递信息。信息高速公路实质上包括信息设备(计算机、电话、电视机等)、通信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数据库)、信息用户四大部分。因此,图书馆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抢占自己的位置。
美国在50年代,曾大力投资建设全美州际高速公路,形成了完整的公路网络系统,提高了总体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创造了新的国家财富。因而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克林顿和戈尔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并认为像交通网络一样,通信只有每个人都能进入,各地标准都一致,以及畅通无阻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这也是信息化社会应解决的问题。1993年9月15日, 美国副总统戈尔和商务部长布朗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预计耗资4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1994年投入启动资金10 亿美元, 准备在1995年内将100万户人家联结在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之内,计划2000 年把所有学校、图书馆以及卫生诊所等联入一个交互式的电视和信息网络,然后用20年时间逐步普及到各家各户。为了实现这一计划,美国在电子行业投入了240万人,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3倍,目前美国56%以上的人从事信息产业工作,信息经济增加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0%。计算机联机检索服务营业额达40亿美元。1980年用于信息技术的费用约80亿美元,1994年已超过250亿美元。 美国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预测评估是:认为12年内,1美元的资金投入将会增加6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07年,信息业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210亿美元,劳动生产率又将提高20—30%。
美国重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有其重要战略意义的。正如日本和光经济研究所所长吉田春树1995年9月25 日在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撰文所说:“电子技术的革命带动了信息化的进程。 这种技术革新具有在100年的时间里使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的力量。”“发达国家目前所 面临的课题是加快面向新时代,即加快信息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适应新时代的社会体系。美国正在全力以赴的解决这些课题。”
在美国加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在世界其他国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日本科技厅1995年实施一个“省际研究信息网络”计划,耗资9500万美元,新加坡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具有非常先进的电子基础设施的计算机化社会的目标,用于这项研究和发展计划的预算经费是12.5亿美元,已经铺设了16000公里长的光纤电缆, 计划把所有家庭、办公室、工厂、图书馆和学校的计算机联在一起,目前已从试验阶段进入第一批系统的安装阶段。新加坡国家计算机局负责人说,实施这项称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将使新加坡变成一个“智能岛”。还计划把新加坡的图书馆和国外的图书馆、资料库连接起来,使新加坡成为南亚地区信息中心。除此之外,欧共体、加拿大、韩国都在加速各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国政府在1994年6 月公布的《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中,提出了“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政策,目前正在着力于“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金桥工程”是以卫星、通信电缆、光缆、微波等多种传输手段实现全国性和跨国性的计算机联网,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为国民生活各方面的信息交换、共享提供一条“准高速国道”。
在此基础上,1994年9月在巴西世界电信会议上, 由戈尔代表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议,建议将各国的NII 在全球联通,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资源共享。1995年2月, 西方七国为了促进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迎接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为议题的信息社会部长会议。1995 年9月28日德国《世界报》报道:一个投资18亿马克,连接欧、非、亚三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导纤维网已在南太平洋开始铺设。这条电缆名叫“环球光纤通信线路”,将从英国一直延伸到日本,中途还将连接10个国家和地区,即连接西班牙、意大利、埃及、阿联酋、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和韩国。这个光纤网将于1997年9月前建成, 这将是世界最大的电缆系统,能够将亚洲的电话交谈、电视节目和计算机数据传送到欧洲和将欧洲的电话交谈、电视节目和计算机数据传送到亚洲。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21世纪图书馆提供了美好前景,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一,它将加速图书馆的更新换代。人类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时代,即将跨入数字化图书馆,也就是电子图书馆时代,第二,传统图书馆时代或自动化图书馆时代难以实现或做好的信息资源共享、快速传递信息、真正方便用户等,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就可完全实现了;第三,为数字化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2 联结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Internet)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或信息高速公路的初级阶段和支柱网络之一。互联网络以及它的子网络将成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完全建成或完善之前,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比较簿弱的国家和地区,联结互联网络仍将是它们迅速获得信息的重要信道。因此与互联网络联结,在21世纪初期的图书馆仍是热点。90年代以来已引起国际图书馆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在国际图联(IFLA)1994年大会上,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的专业研讨会主题就是“通过Internet传递文献”。1996年北京大会科学技术图书馆组选定的议题就是使用Internet上的WWWW和Gopher服务的问题。
Internet建于1969年,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开发了名为ARPANET的范围较广的区域性网络, 其目的是研究建立一个在部分受损时仍正常运转的网络,用以联结大学、实验室和军事基地的大型计算机网络,这是一种交互式网络。大约70年代中期ARPANET 获准被用于国防部与大学研究中心的通讯联系。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开始建立NSFNET 网, 作为连接各种超级计算机中心, 并取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互联网络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仅其主干已覆盖美国,而且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大系统,网络间的网络。1994年10月已与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3864000台计算机,4.5万个子网络互联。用户已达3200万,并每月以16%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后5年内,将有1000万台计算机,30 万个子网络连接,用户终端将达1亿,网络服务提供者将发展到上万个。 1995年与互联网络联结的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170多个,子网络增加到5万多个,用户达4000万。美国1995年全国联机率达60%,家用电脑联网率达40%,美国9700万个家庭中,有6.4%的家庭电话(即590万部电话)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互联网络用户。计划1996年6 月前将加利福尼亚洲的12000所中小学加入互联网络。据美联社报道,1995年美国1200 万人通过互联网络全日在家工作,5400 万人在家做一些工作, 每月平均有800万成年人利用过互联网络。从90年代的情况看,21 世纪初期互联网络仍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互联网络的构成核心是:通信设施、计算机、信息资源和网络管理。它由3个层次组成:第1层骨干网,由NSFNET担任,跨越全国,目前线路传送速率为45mbps,即T3速率;第2层中层网或区域网, 复盖一定地区的网,用较低速度线路传送,速度为1.5mbps,即T1速率;第3层校园网或用户动用网,主要是许多校园网或合伙网,用户就是通过第3 层网络来动用Internet。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丰富:①书目索引。用户可以检索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如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系统等;②各种数据库仅OCLC的参考服务系就联接有5 5个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型数据库的联机系统,互联网络用户都可利用; ③提供全文资料;④共享公共软件;⑤提供电子板公告。
互联网络提供的服务:①用户可在网上传递电子邮件;②用户可参加网上的电子会议或电子论坛;③用户可获得电子发行刊物;④用户可在网上检索资料;⑤用户可获得共享的软件;⑥用户可动用各种远程计算机设施。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多种多样的服务内容,广泛开放性,不属任何人所有,申请加入者费用不高,在中国1995年5—12 月的收费标准,除基本安装费外,为600元/月,限40小时通信量。 而且支行中只包含少些专门技术,因而深受图书馆的欢迎,有条件的或条件不足的正积极创造条件与其联结。互联网络的发展的确为图书馆带来不少好处:①能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的作用,提高藏书利用率;②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美国的大学都可从互联网络上获得9000多个网络中心甚至几万个子网络的信息;③便于保护原本图书;④通过互联网络,一本书可同时供很多人阅读;⑤节省经费,香港科技大学订购印刷型期刊2200种,然而通过互联网络又可获得34500种,扩大了资源, 节省了图书购置费。互联网络可以给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知识,同时也要警惕和防止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所传播的污七八糟的东西的污染,还要注意不被强大的信息流淹没。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哈罗德·蒂姆莱贝教授发现,互联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2.3 发展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所说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它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抢占自己位置的重要行动与举措,对图书馆本身而言是更新换代。
美国《商业周刊》1994年底的文章指出:“在今后20年中,人类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革,其中心是数字电子技术”。“在今后10年中,将相互争夺对世界技术的领导权。”
什么是数字电子技术呢?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举例来说,比如原来写信都要用笔和纸(实物信息媒体),现在互联网络的计算机上有电子信箱,你只要把信的内容输入电脑,瞬间就可以到达收信人那里(如果他的电脑同你的已联网)。这种靠电子信号“0 ”和“1”来传播信息的技术,就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高速公路、 全球网络、数字图书馆等等由此而生。这种技术神通广大,世界各地的学生、研究者可同时在电脑上阅读某国立图书馆中保存的中世纪的孤本和中国《永乐大典》等。
“数字图书馆”一词, 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 翻译而来, Digital的含义是:数字式的,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方式,即“0”和“1”。数字图书馆就是运用数字电子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 使人数众多而又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和分散在不同贮存处的电子物品的全部内容。这些电子物品包括网络化的文本、地图、图表、声频、视频、商品目录,以及科学、企业、政府的数据集,还包括文本、超媒体和多媒体等。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①它不是一个物理存贮信息的图书馆,也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它将构成一个“信息空间”,在这个“信息空间”中,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递;②这个“信息空间”是以用户为中心,同时面向人数众多和处在不同地方的用户,用户只要自己的电脑与网络连接,不受时间限制,不必关注信息存放在何处,可方便地在网上检索、选择、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③这个“信息空间”将由众多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信息源相互连接而成,这种连接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即用户在利用“信息空间”中任何一个信息源时,均察觉不到这种连接的存在;④它将提供广泛的用户接口;⑤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不局限于印刷品文献的转化,而将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⑥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联结为一体,将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的最大公共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将成为必然,然而受到重视、提上议事日程则是90年代的事情。1993 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 )和国防部高级项目局研究(ARPA)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这项倡议不仅对数字图书馆研究进行组织领导, 还为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提供资金。 1994年美国出现众多的有关数字图书馆专家小组、讨论会以及正式的会议。6月19日至21 日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次国际性会议,会议的内容涉及数字图书馆各个不同学科及工程领域,这是首次对这一综合性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1994年9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国家宇航局、 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正式决定投资2400万美元,在伊利诺斯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400万美元)、 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400万美元)、斯坦福大学(360万美元)、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400 万美元)、 卡内基——梅隆大学(440万美元)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计划用4年时间, 达到初步的研究目标。其目标是找到管理大量数字资料的更好办法,力图使不同形式、不同载体及不同地域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并通过通信网络互相连接,提供即时利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文本,它还包括各种地图、图表、声音、讲话以及录音剪辑。设想是宏伟的,由文献、史书、照片、电影和地图组成的世界任君浏览,不用交费,只要愿意,那些渴望新知的人,可徜徉在电子书库中。接受进行研究数字图书馆的6所大学都有所分工,各有所侧重。 伊利诺斯大学将研究和建造专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数字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将推出一个由图片、声音和解说词组成的大容量文集,文集中的所有内容都与地球和空间探索有关;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将把各种非常不同的信息源关结成一个综合系统……。每个研究项目都将作为数字图书馆研究基地和数字图书馆模型建立基地,具备不断吸收、容纳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能力,并能按比例扩展,以贮存更多的信息和更大数量的用户。1994年10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它将迈向数字化时代,到2000将完成最重要的图书资料的转化,目前已有20多万项信息实现了数字化。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图书馆已开始试着将印刷品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接收到。按照计划,美国国会图书馆牵头协调所有数字化图书馆在技术和政策方面的行动,以便把它们连接到同一计算机网络上。1995年5月1日,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保护及存取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卡纳尔大学、埃莫里大学、哈佛大学、国家档案及记录管理委员会、纽约公共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田纳亚大学、耶鲁大学在哈佛大学共同签订了“全国数字化图书馆联合协议”。这些机构原则上同意把国内外的数字化材料集中管理,便于用户在任何地方利用它们。对有独特收藏的小图书馆,由于没有财力开展数字化工程,亦不排除在全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之外,它们亦可加入。数字化图书馆不仅受到美国重视,1995年3月落成的新建法国国家图书 馆,也计划采用数字化目录库、数字化图书、数字化图像等。日本也在积极研究之中。
数字图书馆在90年代只能说是开头、酝酿、研究、试验、建立模型的阶段,真正的建立、运转、发展是21世纪的事情。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比较,除成本低外,数字图书馆能快速传递信息、信息资源丰富、能实现资源共享,它永远开门,用户利用信息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限制,信息利用率高,一种信息同时可供许多人阅读、使用,不会发生拒借率,也不存在复本率,材料不需要检查核实,也不会放错架子,更不会被人盗走。
数字图书馆的演进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现有图书馆要将现存印刷品图书转换数字化,这是需要时日的。因此虚拟图书(计算机软件)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目前有多种多样的设想:有的主张使用数字化图书馆要收费,在未来的计算机网络上,用户既可到书店去购书,也可到图书馆去借书,如果任何人能轻易地在任何时间从图书馆中借阅你想要阅读的书,那谁还会去书店买书呢?所以主张用收费来约束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有的将无限期保存,有的在读者用后将丢失,有的作为样本提供阅览,有的可用数据软盘作为备份,有的主张除收费外,对读者还要作些约束,如采用电子“锁”等加密,如果用户要利用数字图书馆,就要去图书馆登记,领取“密钥”。
3.21世纪图书馆的模式
21世纪的图书馆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从整体看,我认为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3.1 纸质印刷型图书、缩微图书、电子图书、 虚拟图书(计算机软件)共存互补,电子图书、虚拟图书在整体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增长。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70年代出现光盘存贮技术,特别1988年日本开发出CD—ROM光盘电子图书之后,电子图书获得迅速发展。 美国1994年出版了2000种交互式电子书籍,1995年增加到1万种。1995年10 月在德国法兰克福第47届书市有两个展厅展出电子书籍,是1994年的两倍。中国自90年代以来已有30多家出版社开展电子出版业务。电子图书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是具有利用电子图书条件的用户不断增多,目前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个人计算机,其中40%已联网;三是电子出版业的兴起;四是价格便宜,一张光盘售价8 —10美元,可以在电脑上阅读。据美国兰多姆出版社负责电子图书出版的迈克尔·梅林估计,1990年以来,该社推出的一卷本印刷型百科全书共销售10万册,而电子版百科全书由于价格比较低共销售了40万册;五是存贮容量大,一张光盘能提供上千本图书的内容。如《中国药典》存贮在一张巴掌大的光盘中,共收藏药物品种1751种,中药彩色照片1357幅,西药红外光谱图582幅,读者只需花几秒钟时间, 即可在电脑显示屏上找到自己所需的药物信息。
随着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一些人认为“无纸化社会’即将到来,“图书必将消失”,“图书将在世界上游荡不了几十年便会成为文物”,纸制图书将被虚拟图书(计算机软件)所代替……等等。我们认为这些说法不是全无道理的,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纸制图书不会消失,“无纸化社会”还难以出现,起码在21世纪前50年是做不到的,当然也可能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但从整个世界来说是比较难的。一是从电子图书的现状看,主要集中于各种手册、工具书、百科全书、年鉴、词典等。就是具有226年历史,32卷的《大英百科全书》到1995 年底也还未决定是否采用软盘或光盘。西班牙出版商联合会主席比森斯1995年11月表示,他不担心读者会改变阅读习惯,电子图书只影响那些参考书、工具书,其它书一如既往,保持不变。二是从全世界来说,一、二十年里具有利用电子图书条件的家庭仍将有限,就拿美国来说,目前家庭拥有俱计算机的也只有三分之一,其中只有40%的家庭计算机已联网,但还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没有计算机,要普及仍需时间,美国计划在2000年后再用20年时间。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问题就更多。正如拉美出版集团主席魏斯弗勒格1995年11月在圣地亚哥欧美出版商会议上所说:“拉美的基本问题还是缺少图书馆和书价过高等现象。”三是纸质印刷型图书仍有强大竞争力,尽管电子图书出现了,但印刷量年年增长。美国从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21世纪图书馆”展览以来,就提出“无纸化社会”,“没有图书的图书馆”,尽管已有二、三十年,然而美国最近10年用于印刷文稿所需的商业用纸从1981年的850 亿页激增到1990年的近10000亿页。
综上所述,我认为21世纪电子图书、虚拟图书比例会不断提高,但纸质印刷品图书还会大量存在,将是多种载体、多种形式的图书共存互补的21世纪。
3.2 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互补共存;数字图书馆由试验转入实用、发展,并居于重要地位;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不是消失,仍将获得发展。
20世纪经历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三个阶段,也是三种图书馆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的时代。21世纪仍将以这种模式发展,不同的是数字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新一代的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代表的图书馆。它的特征:藏书以纸质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通过读者到馆借阅和送书上门传递信息,图书整理和流通阅览以手工操作为主;自动化图书馆开始于50年代,主要特征是采用计算机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辅助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内部管理等,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用户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和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查询书目与二次文献信息,通过读者到馆借阅与送书上门传递信息;数字化图书馆,也就是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一切工作全部采用计算机,信息全部数字化,建立起采集、处理、存贮和提供电子信息的体系结构。数字图书馆形成后的服务方式、信息载体将发生重大变化。用户不受时间和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查询一个或数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既有电子目录的信息又有图像、声音、计算机文件、电子书刊等媒体。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将把我们带入“虚拟图书馆”的境地,因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声频等信息均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递,使我们只需获取信息而不必关注信息存在哪里。这一变化使物理存贮信息的图书馆这一概念向“虚拟”或没有围墙图书馆演变。数字图书馆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正处于研究、试验、建立模型的阶段,将是所有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数字图书馆将获得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图书馆,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图书馆或自动化图书馆的前途怎样呢?目前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传统图书馆要消失,21世纪不会修建新的图书馆了。英国科学家N.柯尔达在其《谈未来——与电子计算机对话》一书中预言:“有朝一日图书馆也要消失,但是蕴藏着人们深刻思索与想象结晶的图书是不会消失的,能用手拿看的书也不会消失,不过这已不再是一般的书,而是一种与皮面书大小相仿录像屏幕。”美国IBM 公司的塞缪尔早先也预言:“1984年,发达国家不会再为藏书而设立图书馆,博物馆里也保存极少量的书。”英国图书馆学家比尔·阿姆斯1992年在英格兰西南部巴斯大学举行的图书馆网络会议上说:21世纪将“不会修建新的图书馆,而且现有的图书馆将用作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而不是用作藏书库。”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在为新校园做规划时,人们发现在所有蓝图上找不到一座传统图书馆的模型,该校教务长巴里·摩尼兹解释说,按照现代观念,已经没有必要把大量的钱花在砖头、水泥和那些价格昂贵的卷册上,宁可把钱花在通过计算机联网而获取信息的技术上,当然旧校园的传统图书馆仍然存在。第二种看法,认为传统图书馆仍将发展,21世纪将继续修建新图书馆。美国詹姆斯·比林顿不久前在讨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美国图书馆”时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图书馆,那就得投资兴建。它可以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这是美国获得成功的至宝。”荷兰鹿特丹市立图书馆舒茨说:“我并不相信它(图书馆)会演变成一种像电脑+电话之类的‘图书电话亭’。我们明天仍然会像今天一样需要图书馆建筑。在那里我们照样向读者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我们照样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图书馆员去服务读者。有关建筑,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将永远存在。”
以上两种看法中,无疑我们倾向于第二种看法:即传统图书馆仍将在21世纪存在,不会消失,还会发展,21世纪还要修建新图书馆,原有图书馆仍将是图书馆。总之,21世纪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时代。具体理由如下:①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实体,更不是物理存贮信息的场所,是一个信息空间,一切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递,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当数字图书馆成为现实时,一些更先进的图书馆将把数字图书馆合并在自己图书馆的服务系统中,成为现有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等;②数字图书馆建成之前,需要将图书馆馆藏转化成数字;建成之后仍需要图书馆采购、收集、转化新的信息,以不断补充、充实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量,因此数字图书馆首先是在自动化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基础上建立,又依靠现有自动化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管理、发展;③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在转化成数字之后,一些重要和珍贵的图书不会毁掉,仍会长期保存,因为它是国家的文化遗产,就是一般的图书也有安全保险问题,计算机网络并不十分安全,有时会出现病毒侵袭和某些隐患,使某些信息化为乌有,目前全世界大约已发现4000种电脑病毒,而且每年以12.5%的速度增生。因此数字化以后的图书仍需保存。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5年9—10 月号载文称:美国技术评估局(OTA )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计算机网络的隐患与脆弱之外,如人为失误与设计错误,由半数以上信息丢失,是由于偶然删除或更改造成的;水灾、地震、火灾和停电会对信息设备和备份系统造成破坏;病毒、蠕虫软件和其具有破坏性的软件,会通过借来的磁盘,预先打包的软件,甚至通过与其它网络的连接而进入网络;④纸质印刷型图书在21世纪不会消失,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需要,传递信息,仍将采购、整理、存贮、传播新出版的印刷型图书;⑤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发达国家21世纪由自动化图书馆迈向数字图书馆,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费、设备、技术条件限制,传统图书馆可能仍是主要的,发展普及传统图书馆仍是主要任务;⑥数字化图书馆不可能代替传统图书馆的全部职能,如对读者的辅导、对读者的教育中有图书馆员情感,计算机代替不了。正如荷兰鹿特丹市立图书馆舒茨说的,“尽管信息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变化,新技术正在迫使图书馆和读者改变信息处理、传递以及利用的方式,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市民服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图书馆向公众提供的将远远超出信息的范围,比如说娱乐和教育。我没有见过哪个读者在电脑上作消遣性阅读,我没有见过哪个读者在电脑上看长篇小说和长篇文章。”
21世纪还要修建新图书馆,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事情,那些发达国家并计划或正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国家也可能还要考虑新建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新校园规划没有图书馆,是旧校园已有一个传统图书馆。法国正在计划数字化图书馆,然而仍嫌国家图书馆旧馆过于狭窄,无法容纳迅速增长的藏书和使用现代化新技术,在原有旧馆的基础上,历时5年,1995年3月在巴黎市区东南塞纳河左岸建成新馆, 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占地7.8公顷,可藏书1600万册,阅览座位3650个, 是密特朗担任两届总统的14年中完成的10大工程之一,是80年代以来现代巴黎的代表作。最近几年,英国政府拨款4.5 亿英镑新建英国国家图书馆——不列颠图书馆,工程接近尾声。我们不能说法国人、英国人没有看到信息技术给图书馆的影响。新建图书馆当然要从21世纪出发,如果经费技术跟不上,就要在设计、布线上做好预埋措施,留下场地。
4.21世纪的图书馆员
我们所说的图书馆员是世界通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员呢?应该是要一种能适应新发展、新变化的人才。
4.1 21世纪的图书馆将是人机结合的时代
长时间以来,图书馆工作人的基本形式是图书馆员与书结合,图书馆员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结合,这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工作形式21世纪的图书馆仍将延续,但将不处于主导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将是21世纪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形式。1989年,Feigenbaum撰写的《未来的图书馆》一文就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将是一个由人机合作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网络。”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很有预见性。随着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程度的普遍提高,使用计算机的图书馆越来越多,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图书馆越来越多,这样,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可能不再与书打交道,也不直接与读者(用户)打交道,而成天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打交道,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去为用户服务。
由于这一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的图书馆职业将产生一些崭新的岗位,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教育将提出新要求。
4.2 电脑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将成为21 世纪头10年兴起的10种社会职业之中的两种,也是图书馆最热门的岗位。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联机网络、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1世纪将产生电脑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对答网络技术人员两种新的社会职业。美国《洛杉机时报杂志》1995年8月20 日在《昔日的职业和未来的职业》一文中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 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 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的职业中的两种。麻省理工学院协调研究中心的执行干事罗伯特·萨斯曼·霍尔珀林说: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将用人人均可使用的活资料库和大批专家来回答不同领域的问题,可能性最大的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问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从职责范围来说,近似于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专家,不同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络直接回答不同用户的问题。因此要求对答网络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声像技术的知识。
电脑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两种职业的兴起,不仅要改变21世纪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结构和知识结构,还要将对图书馆学校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4.3 21世纪的图书馆员应该是“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是信息中心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员不管是在传统图书馆或自动化图书馆,还是在数字图书馆,都应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能知道什么信息可以上网络,知道什么信息可从网络或数据库上截取下来,能帮助用户打开世界信息资源的大门。那种把图书馆仅看成是一个静止的物理的存贮藏书的处所,把图书馆员看成是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人员已经不够了,有很大局限性了。
1987年美国麦尔和威廉姆斯提出:“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的概念,将让位于作为一个透明的知识网络的概念。该网络将通过特殊的图书馆员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界和教育界提供信息服务。”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的环境商业网的两位缔造者之一劳伦斯·威尔金森说:“到头来,我们将把传统图书馆忘掉,而是干脆通知电脑图书馆管理员通过互联网络把书送过来。”美国萨福说:“未来的图书馆管理员将不再是在服务中心收藏珍贵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相反,昔日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内容都将分门别类予以联机,图书管理员将起到筛选者的作用,从浩如烟海的现有信息中筛选出少数人所需要的东西。”总之,21世纪图书馆员的作用、岗位、职责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对21世纪图书馆员的作用、职责说得比较明确的是澳大利亚科林·史蒂尔,他认为“随着信息存取的变化,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也一定会跟着发生变化。我不赞成把我们自己划分成一个一个很专门的领域,不管他是藏书管理员、采访馆员、编目员,还是参考馆员、联机专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应该称自己为信息向导。我们应该努力提供我们掌握的信息资源,而不管它们在网上,还是在书库里,或者在多媒体环境中。图书馆的根基应该改变,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印刷品仓库,而应该是一个有序的、有弹性的和多功能的机构。假如不这样的话,那么图书馆将面临危机。”“在电子环境中图书馆员将成为交换中心。我们要求图书馆员成为网络的交换手,我不认为图书馆员真的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题专家。我们实际需要的是那些知道数据库可以截取下来,什么资料可以上网,以及掌握进入全球信息资源的钥匙的人。同时图书馆员必须善于与网络专家和软件开发专家合作,以提供更好的存取信息的规则与技巧。”
4.4 改革图书馆学教育,培养适应21 世纪图书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学科的知识或掌握两门比较系统的技术。21世纪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的是适应传统图书馆需要的“单一型人才”,60年代开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结合。这些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21世纪图书馆将进入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时代,将产生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并对所有图书馆员要求成为“信息向导”、“网络交换手”。这就给21世纪图书馆学教育提出了问题:怎么办?怎样适应这种发展?出路是什么?
出路就是改革图书馆学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学是21世纪图书馆员必须掌握的,当然,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其基本概念、内容、方法、体系都会有变化。信息技术更是21世纪图书馆员必须会的,不懂信息技术肯定不能适应21世纪图书馆的需要,这是21世纪与20世纪图书馆员显著不同之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声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存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做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除图书馆学、信息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外语,否则也是不全面的。
管理知识与能力也很重要,荷兰鹿特丹市立图书馆舒茨说得好,“图书馆馆长应该是一个管理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不需要图书馆学科背景。我们过去挑选新的馆长的时候总是把图书馆学专业文凭作为第一因素而忽视管理方面的能力,现在看来这种观念要改变。”管理知识与能力不仅对馆长重要,就是对图书馆员都重要:一是馆员要“参与”图书馆管理;二是未来的新馆长总是从现有工作人员中挑选,如果馆员有了管理科学的知识,对办好图书馆是大有好处的,也为馆长培养了接班人。
5.21世纪的图书馆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图书馆学是通过图书馆实践的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的。对21世纪的图书馆,我们虽然已有所预测,而且有些已有所实践,但并不是全部实践,也不是实践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对21世纪的图书馆学只能说些粗线条,而且随着未来实践的发展,还会产生变化。
5.1 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
主要有:①数字图书馆或电脑图书馆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技术方法、管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②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与图书馆;③多媒体与图书馆;④电子图书与虚拟图书;⑤电脑图书馆管理员与对答网络技术人员;⑥人与计算机结合的图书馆时代。
5.2 对传统图书馆学的突破与冲击
主要有:①对传统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的突破与冲击,由于一些新的领域的出现,必然打破原有的体系结构;②对传统图书馆学原有基本概念的突破:主要有结构概念、形态概念、知识概念、藏书概念、读者概念、方法概念、类型概念等,如“图书馆是一个藏书的处所到“图书馆是一个信息与空间或信息网络”;“图书馆是一个物理实体”到“虚拟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藏书的静态体”到“图书馆是一个信息在网络上高速传递的动态体”;读者利用图书馆受时间和馆舍位置限制,到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限制,可随时随地利用;③对图书馆类型的突破,数字图书馆或电脑图书馆的出现,突破了现有图书馆的类型与划分方法;④对图书馆协作与图书馆网络的突破,由传统的多馆协作、地区或系统网络,资源共享到全球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世界资源共享;⑤对图书馆藏书建设体系结构、内容的突破,由纸质印刷型图书、缩微资料到电子书刊、多媒体、虚拟图书,将改变藏书建设的概念、理论与方法;⑥对读者学习或用户服务与研究的体系结构、内容的冲击,传统图书馆学的读者学主要研究读者的心理特征、读者登记、读者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读者、图书宣传、读者辅导、借阅方式等,而数字图书馆或电脑图书馆的读者利用图书馆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限制,不必关注信息存在哪里,来自何方,读者可坐在家里利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⑦对目录学、参考咨询工作的冲击,特别对答网络技术人员的出现,将对参考咨询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重大影响,……等等。
6.结束语
21世纪的图书馆前景美好,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如经费短缺,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不高,世界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图书馆管理跟不上发展,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滞后,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实践和未来的发展有所脱节,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利用是否收费,标准化等,这些问题都待21世纪的图书馆在发展中去解决。
标签:数字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信息空间论文; 数字电子技术论文; 香港图书馆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