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摘要:目的:探析ICU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24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治疗情况及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对其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析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249例ICU住院患者中有8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3.73%。检测出206株菌株,其中G+菌23株,占11.17%;真菌67株,占32.52%;G-菌116株,占56.31%。结论:ICU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导致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对此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可进一步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严格控制菌群传播,打造安全的医院环境。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健康和预后,而且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使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重视[1]。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医院感染是其他住院患者的5~10倍,如同地震的“震中”一样[2]。现将笔者所在医院ICU自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9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ICU住院患者249例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对ICU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对转出患者随访48h。凡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ICU医院感染的时间计算: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以进入ICU48h后及转出ICU48h内发生的感染计入ICU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ICU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计为ICU医院感染。
1.4 标本采集及微生物学处理
采集标本时机尽可能在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如果先前已使用抗菌药物或经验性治疗已经开始者,应在更换新的抗菌药物以前进行且距上次给药至少12h,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按照微生物学方法进行培养、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住院患者249人,发生医院感染84例,医院感染率33.73%。
2.2 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情况
检出菌株206株,其中G-菌116株,占56.3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G-杆菌的39.66%(占病原菌总数的22.33%),大肠埃希菌占G-杆菌的12.07%(6.79%);真菌67株,占32.52%;G+菌23株,占11.17%。
3 ICU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对策
3.1 改善患者的自身状况,重视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
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加强患者营养,包括胃肠道营养、静脉高营养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院ICU对胃肠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的危重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选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但同时强调EN对防止肠道细胞的萎缩、预防和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重要性,一旦病情改善,胃肠功能有所恢复,及时过度到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或完全肠内营养(TEN)。
3.2 加强ICU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
ICU病房与外界相对隔离,有明显的分区,通道管理符合要求,室温保持20~22℃,湿度60%~70%。同种感染相对集中,特殊感染单独安置的原则[3]。每日及时处理患者换药敷料、排泄物、各种引流管等各种污物,医疗垃圾加盖,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要增强标准预防的意识,在处理不同患者及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前后必须认真手卫生[4]。病室每日定时通风消毒,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风设施,增设抽风机,安装对人无害无毒、循环风量(m3/h)是房间8倍以上的动静两用空气消毒机,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装置,地面每天消毒剂擦拭4次。墙、柜、床定时用消毒液擦拭。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
3.3.1 呼吸道相关感染的预防
3.3.1.1 人工气道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视气管如血管;每日更换吸引瓶,如痰量较多时,吸引瓶3/4满随时更换,吸引瓶一次性使用,吸痰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充分进行气道湿化,利用翻身、叩背、体位引流、震荡等综合的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来排痰,加强气囊上分泌物的引流。
3.3.1.2 减少误吸与口腔细菌的定植机会
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清洗液。病情允许尽可能抬高头部30°~45°。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鼻饲期间胃内潴留量较大或腹部听诊听不到肠鸣音时,减少或停止鼻饲,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3.3.2 动静脉置管消毒管理
动静脉置管应在无菌条件下置入,局部穿刺处经碘酒、酒精消毒后使用透明、透气敷料,每周更换,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一旦怀疑导管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取导管尖端和血(包括周围和中心静脉血)送细菌培养。
3.3.3 留置胃管的消毒管理
严格把握留置胃管的指征及留置时间,正确掌握鼻饲的方法、时间和体位,鼻饲时抬高头部30°~45°,每次鼻饲后用温开水冲洗管腔,避免胃管内残留食物在管道内形成小的培养基导致细菌感染。
3.3.4 留置尿管的消毒管理
严格把握留置尿管的适应证,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留置尿管期间,病情允许,适当增加水的摄入;患者尿道口清洁、消毒每日至少2次,保持尿道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除定期做尿细菌培养,发现尿液混浊、尿道口有分泌物或泌尿系有症状应立即做尿细菌培养。定期更换尿管。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预防二重感染
由于ICU患者均为危重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已成为常规,抗生素的使用一方面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但另一方面,大量的抗生素应用,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生态平衡,使菌群失调,耐药菌得以大量繁殖,甚至引起真菌感染[5]。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抗生素使用要避免盲目滥用,尤其是预防性用药。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有效控制感染,不引起宿主体内菌群失调,防止药物副作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6]。怀疑患者感染时,应尽早做细菌培养+常规药敏试验,为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提供依据。
3.5 加强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每月采样做细菌培养一次,使ICU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分别控制在≤4cfu/m3,≤5cfu/cm2,≤10cfu/cm2以内;每月做呼吸机管路细菌培养;坚持ICU内菌群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可进一步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严格控制菌群传播,打造安全的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郝爱芳.基层医院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8):3051-3053.
[2]张会礼,明淑兰,邹雪梅,等.综合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126-128.
[3]蔡楠.加强ICU护理管理有效预防控制ICU医院感染[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9):19-80.
[4]纳丽.ICU的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9):9.
[5]李莉.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204-205.
[6]张金发.138例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19(12):160.
论文作者:梁华飞,古丽米热·阿布杜瓦依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医院论文; 患者论文; 细菌论文; 抗生素论文; 营养论文; 感染率论文; 发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